723 物质极大丰富之后的遗憾(1/2)
娄老板一时恍惚,仿佛下一秒罗教授就会从机器熊猫身后现身。
然而那憨态可掬的机械生物背后空无一人,唯有它背上那个醒目的外卖箱格外扎眼。
这竟然是台送外卖的机器人!
娄老板瞠目结舌地看着手下掏出手机,在机器熊猫头部轻轻一晃——实际上并未真正接触,只是靠近便完成了感应认证。
叮的一声,机器熊猫背着的外卖箱打开,手下把里面的咖啡拿出来。
咖啡装在凹槽里,有特殊的设计,安装的相当稳,机器熊猫送咖啡的一路上竟然没洒一点。
小半年的时间,国内已经进化成这样了么?娄老板记忆中还是冰雪节的时候机器熊猫的样子。
甚至在跨年夜那天晚上,万众瞩目下,ai机器人还出了点纰漏。
可短短几个月,机器熊猫就已经开始送外卖了!
这速度也太快了,快到娄老板目不暇接。
“老大,这是给您订的茶。”手下人把茶放到娄老板面前,一脸谄媚。
“什么时候开始的?”
“啊?!”
“我说机器熊猫开始送外卖。”娄老板问。
“不知道啊,俩月前有一天我的快递就是机器熊猫送的。”手下人说道,“但好像那之后快递员和外卖员很不高兴,差点没闹出舆情,最后没铺开,但保留了一些地域,咱这面都是机器熊猫送餐。”
“机器熊猫送餐比外卖员好多了,又快又稳,嗖嗖的。不像是外卖员,他们有时候还有情绪。机器熊猫可没情绪,任劳任怨。”娄老板的手下说了一句倍儿地道的东北话。
“哦?你给我仔细讲讲。”
娄老板感觉自己出国一段时间回来后恍如隔世。
不光医院里小范围内有ai机器人的应用,连送外卖都变成了机器熊猫。
这也太快了吧,娄老板忽然有一种眩晕的感觉。
速度太快,自己看着窗外的景色,光影闪烁,娄老板觉得自己有些晕车。
对,就是晕车。
手下的人开始滔滔不绝的说着,机器熊猫送外卖有种种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数量多,一家店几十上百台机器熊猫撒开了送,没有差评等等。
空闲时间应该在充电。
而且它们的态度极好,并且不会偷吃,速度也很快,有些近路连本地人都很少知道,但机器熊猫走的都是最近的路线。
最关键的是,小区物业保安只管外卖员不管机器熊猫。
他说了半天,也没说到娄老板最想知道的事情上。
只是他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看着娄老板的表情,手下人渐渐不再说话,沉默了下去。
“唉。”娄老板摇了摇头。
“老大?”
“这是什么,这特么是奔着避免永坠轮回走呢。”娄老板沉声道。
啥?
手下的人没一个人听懂娄老板在说什么。
娄老板见他们大眼瞪小眼,都是一脸茫然,知道哪怕自己说的清清楚楚他们也听不懂。
当时的人也只能想到这么点好处,所以这个比喻娄老板一直记得。
现在看,要是水龙头里拧出来的都是可乐那就操蛋了,现代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可是不低。
只是物质极大丰富却越来越像了,尤其是ai机器人开始出现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市场,无声无息的印证了这一点。
自己卖的机器人女友有多受欢迎都不说,几个月的时间,省城这种地儿都开始让机器人送外卖了。
通过可持续的、近乎免费的清洁电力,以靠电力来驱动自动化生产,完成人类衣食住行的需求。
简单地说,电不要钱+输电无损耗,所以,机器生产不要钱。
机器生产出来的ai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劳动,最终,只要能用能量搞定的东西都不要钱。
娄老板的眼界只能看到这里,他很清楚人类是没有底线的。
自己按说早就丰衣足食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
扪心自问,娄老板认为是为了别人的害怕或是尊重。就像手下的这帮糙汉子,自己一横眼睛,他们的心都得抖三抖。
人上人,要的就是这个劲儿。
这不是物质能解决的,属于精神层面的需求。
真要是物质极大丰富,人下人们纷纷躺平,到时候要怎么办?
想着,娄老板忽然入了神。可想到死胡同里,娄老板晃神之间笑了,自己这是干嘛呢。
想一些没用的,现在不是还没共产主义呢么,那就挣钱呗,去当自己的人上人。
反正有生之年,自己是看不到那些终极内容。
“咳咳。”娄老板咳嗽了一声,“开会,我刚说到哪了。”
“老大,您说——比半年前的机器人女友还要震撼,现在看……”
有人提醒。
“嗯,现在看,计划有变。”
娄老板迅速整理思路,开始说应该做什么。
……
……
第二天一早,罗浩起床,吃过早饭来到医院。
“这是假新闻吧。”
刚进门,罗浩就听到庄嫣的声音。
“师兄,你来了。”庄嫣拿着手机,“师兄你看看这是真是假。”
“什么事儿啊。”
罗浩拿过手机看了一眼,是一个自媒体博主发的有关于印度医院的欣闻
说是一家印度医院开展断氧演练,看谁先死,结果5分钟死了22人。
虽然罗浩对印度有意见,可这新闻也太离谱了,一眼假。
“至少描述是假的。”罗浩笃定的说道。
“你看,我就说吧。”庄嫣洋洋得意。
“你仔细听了么。”陈勇道,“你师兄说的是描述是假的,有一些非客观的描述在里面。”
“???”庄嫣怔住。
“人么,想象不到自己没经历过的事情。自媒体博主也就能按照从前某省的新闻去想,一堆有钱人下注,买哪个老人先死。”罗浩道,“按照新闻来评估的话,应该是医疗保险超额了,还出不了院,所以医院就断氧。”
“!!!”庄嫣幼小的三观又一次遭到了重创。
“陈勇你问下你在……”罗浩说了半句话,马上闭上嘴。
“正在问。”陈勇却不在乎。
对此罗浩是相当佩服的,人家陈勇敢作敢当,根本不怕流言蜚语。
很快,陈勇拿着手机看完后笑道,“罗浩猜对了,是有2个重病患者医院不想治了,就让他们出院,但患者家属不同意,医院就断了氧气。”
“那不对啊,不是说死了22人么。”庄嫣反驳。
“死了22人是第一时间报导,据说后面又死了十几个,还有一部分有严重的并发症。”陈勇道,“印度人办事么,你以为会那么精准?差不多就行,反正没有追责。”
庄嫣接受了第三次暴击,被砸的头昏眼花。
医疗行业在庄嫣看来必须严谨认真,要知道医生一条条医嘱、一次次处置后面,那都是人命。
而且重点在于庄嫣接触到的住在医院里没钱的患者,最起码都能得到最基本的医疗。
撵不走的,医生会头疼欲裂,但绝对不敢不给治,就更别说直接断氧,还牵连到其他人,导致22人死亡。
舆情,这俩字能要了自家老爷子的命,庄嫣对此不要太了解。
不对,勇哥说了,死的人其实更多,庄嫣忽然意识到一点。
只不过印度人不在乎这个,到底死多少人,他们微微一笑,毫不在意。
“这样真的好么。”庄嫣喃喃的自言自语。
“害,没事看他们干嘛。”罗浩笑了笑,“没意义,去了两次就觉得还是家里好。”
“是呗,我当年留学前,就是听我大学老师说伦敦有多好。他是08年去伦敦留学的,在他的描述中,那面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咱比不上。”陈勇开启回忆杀模式。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儿了,这些年厚积薄发,变化很大,他们那面已经衰败的不成样子了。”
“是么?我没回去过,前几年略有一点。”
“我在巴尔的摩看见的,就觉得像是稍微大一点的县城,仿佛墙壁上还都是弹孔。”
“对呗,大一点的县城,也就那么回事。”陈勇道,“别听他们瞎吹,都是慕强慕出来的臭毛病,什么红酒怎么喝都要订规矩。人家女王拿起来就喝,在他们眼里那就是最不入流的。”
“什么各种规矩,都是二鬼子们设定出来的护城河,真信就傻了。不信你找八十年代的读者,那时候还叫读者文摘看看。现在看,读者文摘才是科幻世界。”
陈勇说了一句极其繁琐的话,把庄嫣听的一愣一愣的。
“行了,别扯淡了。”罗浩道,“讲真,你有时间最好抓紧回去看看。”
“为什么?”
“过几年越来越多印度人在那面,到处都是……咳咳,你知道。所以,要回去找记忆,就抓紧。”罗浩叮嘱。
一想到满大街的印度人,陈勇打了个寒颤。
去印度的那次,留给陈勇极其深刻的印象,自己小心再小心,最后还是中了招。
陈勇做梦都没想到吃个水果,还是洗过的水果,竟然都能中招。
虽然不至于像冯子轩冯处长拉到脱水,但也挺危险。要不是罗浩看出自己得了什么病,直接把自己带回国治疗,怕是自己这一百多斤得扔到印度。
“知道了。”陈勇认真的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