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盛赋 >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议政(初)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议政(初)(2/2)

目录

伏城也是心里有数,低头轻声应道:“明白,咱们两人只干实事,打嘴仗的事情,适当锦上添花即可。”

谢一鸣故作老成的笑道:“北王敏慧,果然一点就通。”

伏城笑而不语,眼神深处,也闪过一抹对杨瑜,韩景几人的煞气。

突然间,大殿内紫薇圣光横涌开来。

李洪山站在那皇座前方,大呼道:“陛下驾到!”

随即,在千呼万唤中,人皇陛下盛装出席,腰悬人皇剑,步伐沉稳的坐在了那至高无上的皇座上。

“陛下万寿无疆!”

“陛下万寿无疆!”

“陛下万寿无疆!”

群臣叩首相迎,宇文君,蒲维清,秋清,景佩瑶四人则站起身子躬身行礼。

人皇眸光深沉而滚烫,似烈日照耀之下的怒海。

“平身!”人皇沉吟道。

群臣相继起身,李洪山高呼道:“早朝开始!”

大殿内一阵肃穆沉静,宇文君刚欲上前呈上万人血书,谁知人皇陛下主动开口,看向宇文君,故作不知详情之状的沉声问道:“宇文爱卿,朕听闻前几日你主持了一场南北会谈,不知结果如何?”

见陛下主动递来话茬,宇文君来到大殿最前方,拱手大声应道:“回禀陛下,南北会谈还算顺利,事后,将会成立双龙府,构建新的南北贸易,南北河流,已是大势所趋。”

“不过,新政之潮愈演愈烈。”

“我一时兴趣,询问各方豪杰以及百姓,是否愿支持新政落地,然无论百姓亦或是群豪,皆欣然应允,且留下了万人血书,今日我将血书带来,请陛下过目。”

人皇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道:“竟有此事?速让朕过目。”

随后宇文君打开空间器皿,顿觉大殿内金光盛放开来,李洪山见此一幕,连忙大袖一挥,将这万丈金纸缩小至方圆九丈。

看见这密密麻麻的血色小字时,人皇陛下微微皱眉,感慨万千道:“新政乃是爱卿在神域之地定制而出,而今霜月城,太苍城,浩渺城三座城邦,无论人族百姓亦或是神族百姓,皆相处和睦,秩序稳定,政治清明,虽说疆域狭小,然贸易却渐渐有了繁荣之势,朕看过新政具体详细,朕对新政也甚是向往之。”

宇文君心里一阵暗爽,没想到陛下会将话茬递的如此明明白白。

“局势当头,新政实乃利国利民之大计,请陛下落实新政,以成全苍生万民之愿!”宇文君躬身到底,大呼道。

此话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人皇也陷入了沉思中,忽然间,王恒快速上前,跪在大殿中央,叩首言道:“启禀陛下,关于新政,臣有异议。”

人皇看见王恒第一个冲上来,眼神深处闪过一抹不屑,看来王长生那个义和王算是白封了一次。

“爱卿但说无妨。”人皇欣然应允道。

王恒随即抬起头,一脸正色道:“以我看来,新政之可在神域之地繁衍生息,绝不可落实在人族境内。”

“我人族无穷岁月,才形成如今这文昌武盛之景,如今若落实新政,必然会导致秩序不稳,狼子野心之辈四面突起。”

“而且,新政本就来历不正,不足以称之为人族正统。”

“人族历来尊崇正统,若引用旁门之道,恐更加难以服众,以致于人心惶惶,民怨四起,还请陛下明鉴。”

人皇闻言,一派波澜不惊之状,问道:“依朕的眼光来看,新政落实,倒也是一件好事,不过正统之说法,不知爱卿有何指教。”

王恒再度抬起头,深深的凝望了一眼宇文君,随后面色悲愤,掷地有声道:“据我所知,新政乃是由宇文君麾下的魂术者结合神域三座城邦现状制定而成。”

“而魂术者,乃魔族修士。”

“我泱泱人族之政,何时轮到魔族修士过来指手画脚。”

“新政一旦落实,必然会使得诸多忠心臣子左右掣肘,难以顾全国务,这其中,是否有魂术者借助新政,故意扰乱我人族朝政之嫌?”

“非我族内其心必异,望陛下明察。”

听到王恒这些言语,宇文君是真想要将其一掌形神俱灭。

人皇当即眉头微皱,看向宇文君问道:“王爱卿所言,是否属实?”

“这新政,真出自于魔族修士之手?”

宇文君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出,说道:“非也,这新政乃出自于我之手,我为安定神域三座城邦局势,亲自制定新政,但为打击神域大军士气,故意将这新政之功,落实在了麾下魂术者身上。”

“众所周知,神魔两族彼此对立已有漫长岁月。”

“神域之地,有魔族理政,也可扰乱神域人心士气。”

“请陛下明鉴。”

人皇闻言,故作恍然大悟之状,沉声应道:“原来如此,爱卿的兵法还真是愈发炉火纯青,一举一动,皆意有所指。”

“不过,魂术者一说,还望爱卿表明实情,以免诸位大臣不服啊。”

跪在地上的王恒脸色铁青,他感觉到陛下今日是有意拉偏架,但又不是那么明显。

宇文君会心一笑道:“实不相瞒,魂术者,非魔族独有也。”

“我龙族亦有修行魂术之法。”

“若问证人是谁,那自然就是灵帝陛下。”

“众所周知,我与灵帝陛下常有往来,彼此信重,此话若有假,那就是灵帝不明。”

没办法,只能让灵帝背这么一个小黑锅了……

王恒当即抬起头怒斥道:“可新政终归不是出自于人族正统之手,你乃龙族少主,有何德行,为我人族开设新政?”

宇文君意味深长的瞥了眼王恒。

王恒见状,狞笑道:“怎么,殿下理亏,想要动手不成?”

然就在此刻,蒲维清一步跨出,说道:“启禀陛下,宇文君是龙族少主不假,却也是我人族的八顾之首,也是顾雍的嫡系传人。”

“八顾之首,制定新政,不算越界。”

“莫非有人觉得,八顾之首的威望与才能,不足以参与时政大事?”

“再者,景佩瑶更是八顾之一,乃我人族杰出俊彦,二人又是夫妻,论纲常礼法,宇文君自然有资格参与人族大政,此理天下皆知。”

人皇闻言,这才霍霍点头道:“蒲爱卿所言极是。”

随即,人皇看向王恒,微微挑眉道:“你还有何话要说?”

王恒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对。

与此同时,季建上前一步,叩首应道:“臣有本要奏。”

人皇微微皱眉,这一次是真的皱眉了。

“爱卿但说无妨。”人皇态势沉稳应道。

季建眸光炯炯有神,并未理会站在一旁的宇文君,而是徐徐说道:“新政固然有新政的妙处与优势,然新政也有新政的弊端。”

“旧政已持续漫长岁月,冒然更换新政,必会殃及众多领域。”

“其一,落实新政,就必然会更换大量官员。”

“一些在旧政合法的事,在新政便不会合法,然所涉及到的官员太多,若强行更换,人族秩序便会顷刻之间崩塌。”

“其二,旧政之下,无论是选举官员,亦或是提拔将士,皆可服众,人们已意识到,唯有出身好的人才俊彦上台,才能堵住悠悠众口。”

“倒也并非我们这些臣子只认出身,不认才能,而在于大多数寒门百姓认可出身,不认才能大小,此话虽说有违道理,可此类现状却是屡见不鲜。”

“其三,新政上台,必然会陆续踊跃大量人才俊杰,后期之秀,将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连绵不绝。”

“可想要落实这样的新政,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譬如人人皆可读书,譬如废除奴籍,这般花销,唯有国库承担。”

“前景虽好,但实则举步维艰。”

“宇文殿下修建恒昌书院,造福南北百姓,可如今多数百姓之家的孩童依旧无法求学亦或是修行,家中财力不足,又逢大争之世,故而也只能福泽部分百姓。”

“即便先落实新政,可新政之中的这些条款若不能履行落地,便又会造成,部分百姓有书可读,有饭可吃,而部分百姓则依旧一无所有。”

“如今虽说也是这般局面,但我等臣工也在尽力安抚现状。”

“可新政乃是正大光明之举,正大光明之后,若无回应,无论百姓亦或是权贵心中皆会感到不平,心中不平,便有可能滋生出乱象出来。”

“臣觉得,新政虽好,但时机并不恰当,不符我人族现状。”

大殿之上,一片沉默。

无论多么美好的愿景,若是没钱的话,则寸步难行。

新政再怎么好,然国情不许,又能如何?

人皇的脸色也渐渐沉重,季建并未阻止新政,只是陈述厉害关系而已。

然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柏小卫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也有些肺腑之言要说。”柏小卫叩首言道。

人皇眼神里当即闪过一抹炽烈的光彩,兴致高昂道:“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柏小卫这才徐徐说道:“官员贪墨一事,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以微臣之见,落实新政,便可打击贪官污吏。”

“坊间常说,官哪有不贪的。”

“臣前几年发觉一繁华之地的县令,竟然贪污黄金二十万两,而那座县的赋税,一年不足两万黄金。”

“数额对比,如此悬殊。”

“且多数官员贪墨,无论是做假账,亦或是官官相护,后来事情都不了了之,依微臣之见,若能大肆捕获贪官,缴获赃款,再结合紫金盟的宝藏,便可支撑新政落地,微臣虽不才,恳请陛下允准新政落实,成立内阁。”

“微臣请愿,为内阁之首,查处天下贪官,以壮国库,以安人心,重塑朝纲。”

“总不能让天下人都觉得,升官与发财并联,这是不正之风,需得当头一棒,否则长此以往,人族可还有信仰?若无信仰加持,国运岂不是日渐枯竭?”

“总不能老是指望一个时代里那些有风骨的个别人物撑起国之脊梁吧。”

“若扶摇,若顾雍这样的人,能有几个?”

柏小卫的话语很平静,像极了锋利的剑势,在整个大殿内激荡开来。

贪墨之风若不减除,则国家永远有蛀虫。

且不说国家蛀虫危害如何之大,仅是某些人牙疼犯了,都还有痛死人的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