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不知所措。(2/2)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整整一百多名锦衣卫,竟然小心翼翼地与几百个山贼对峙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将这些击败。
简直丢人至极。
卢忠事后意识到自己多虑了,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当即下令,这件事绝对不能泄露出去。否则不仅会让指挥使颜面尽失,还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羞愧!
“我们可是锦衣卫,每个人都是精锐!”
“希望大家心中有数,不要提起不该讨论的话题,将这件麻烦事四处传播。”
正是因为这件事,浪费了不少时间。
卢忠没能赶在早朝前到达郕王府。
当他赶到郕王府时,一打听才知道皇帝刚刚离开。
就在一炷香之前,皇帝已经出发前往皇宫。
卢忠立刻掉头,朝皇宫疾驰而去。
凭借他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自然畅通无阻,瞬间便踏入了皇宫,径直奔向乾清宫。
然而,刚到乾清宫外,便听见皇帝震怒的声音!
“你们……是不是想逼宫?!”
卢忠脸色突变,脑海中不自觉浮现出不久前在乾清宫发生的血腥事件。
那场变故使得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更加岌岌可危,成了每个锦衣卫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当时身为副指挥使的他,亲眼见到马顺被咬断喉咙,连续多日噩梦不断,直到最近才稍微有所好转。
“难道又要发生一次乾清宫的血案了吗?”卢忠大怒,紧握手中的刀柄,冲进乾清宫。
但结果让他瞠目结舌。
眼前的乾清宫静谧无声,文武百官大多跪在地上,只有少数高层官员依旧站立原地,一动不动。
丝毫看不出有任何异常的情况。
……
时光倒流回早朝之前。
就在卢忠到达城门时,朱祁钰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十几个锦衣卫,悠然行走在御道上,欣赏着清晨的京城景色。
几天前,皇帝与大臣商议后决定,在这次早朝上公布农庄法,并正式制定实施计划。
两人心里都清楚,这势必会遇到极大的阻碍。
这件事可能会被载入史册,成为历史上的关键事件之一。
朱祁钰每次想到这里,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只能打一套军体拳来勉强放松自己,迷迷糊糊地睡去。
谁知道,不知是军体拳起了作用,还是别的缘故,没过多久他就醒来了,而且精神格外好。
于是朱祁钰索性提前出发,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思考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朕的底线到底在哪里?”
世上没有完人,也没有完美的事情。
每件事都有缺陷,每个人都有不足,因此“论迹不论心”的说法才会流传至今。
朱祁钰并不认为自己能做到毫无瑕疵,很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实现目标。
所以,底线究竟在哪里,显得尤为关键了。
年轻的皇帝骑马缓步前行,穿过干净宽阔的大街,鼻尖逐渐闻到一股怪味,表明他已经离开了权贵区,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
朱祁钰左顾右盼,发现路边的房屋和以前相比有些许不同。
以前那些青瓦白墙的大宅院,现在变成了占地仅几亩的小四合院。
能住在这种四合院里的人,在京城算是中产阶级,“地道的京城爷们儿”,说的就是这些人。
清晨,街道上已有不少人匆匆赶路,偶尔能看到贵族子弟出来散步,他们见到皇帝注视自己时,都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继续向前走,路边的房子渐渐以二层小楼、三层小楼为主。
大多是一些各式各样的店铺,许多老板就住在店里,开门都很早。街道上的人气越来越旺盛,很多身穿布衣的普通百姓四处奔波忙碌。
想看看他们生活得怎样,只需看他们的脸就够了。
脸上还能看出点肉的,说明日子过得不错;瘦得皮包骨、晒得全身黝黑的,就算过得一般。
朱祁钰看着他们的脸庞,心中已有了答案。
“推行农庄法,就是底线。”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饥者有其食。”
“这就是底线!”
朱祁钰深知封建王朝的局限性。
但看到百姓们瘦弱的模样后,他为自己设定了很高的底线。
并非因为别的,而是朱祁钰内心深处觉得,一个平淡无奇的人生,配不上他这个从未来穿越而来的兵王!
一个平庸无能的皇帝,配不上这些勤劳的百姓!
朱祁钰双眼前前所未有的清澈,骑马一路来到皇宫外,穿过宏伟的宫门,到达奉天殿。
百官早已在此等候。
皇帝到来后不久,奉天殿的大门便打开了。
随着成敬上前一步,高声说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今天的早朝,终于开始了。
文武百官蓄势待发,带着各自的需求来到这殿堂之上,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张开嘴,露出利齿,想要分得一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