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谋生的手段(1/2)
王富贵挺起胸脯,主动说道:“我手上也有些积蓄,能请得起。”
“那就这么定了。”
陶有道立刻答应了。
能得到圣人的看重,好处肯定不少,再说他们也大概猜到王富贵可能跟火器有关。
京城保卫战中,火器立了大功,圣人怎么可能忽略王富贵的贡献。
说着说着,他们互相推搡着走出了实验室。
夕阳只露出半张脸,像是对人间还有些留恋,躲在山后偷偷看着这个世界最后一眼。
阳光把影子拉得很长,一群年轻人说说笑笑地走出了学校。渤海沿岸的各个港口都在进行翻新和扩建,就连辽东那边也在积极筹备。
大沽口军港建成后,建设速度非常快。
福船在港口来来往往,不断尝试航行到更远的地方。
每次出海,范广都会仔细查看海图,在胡义的讲解下,他也逐渐学会了这些知识。
大船和小船不一样,渔民的渔船能去的地方,福船未必能通过。
但大明朝有《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着番图》、《过洋牵星图》、《针路航图》、《海船武备图》等航海资料保存下来。
对于周边海域,没有哪个国家比大明更了解。
但书本归书本,没人会用的话,也只不过是一堆废纸。
因为南京的古今通集库以前着过火,朱祁钰早就看过这些书,那时候连进去都不行,现在他可以随意取出备份。
当地渔民很喜欢在海上看到福船,因为那是最安全的捕鱼区域。
范广拿着手里的圆筒,不停地从孔洞中望向远方。
京城保卫战的时候,望远镜很少,只分给一些精锐的斥候,现在福船上每个瞭望员都有一个,作为将领的他自然也拿到了自己的望远镜。
现在的福船是远程攻击部队,越早发现敌人,反应就越快,等敌人靠近时,福船的炮口已经对准他们了。
“前面那个小岛还没查过吧?”
范广看着远处突出的地方,问旁边的胡义。
打听附近岛屿的目的,是为了让海盗无处藏身,保障渤海的安全,另外,合适的距离设置物资点,也能让福船走得更远。
“嗯,再靠近一点,派船过去看看。”
胡义也拿着望远镜,这种新奇的东西他以前从没见过,知道怎么用后,就特别喜欢。
大沽口外的小岛都已经查过了,现在福船一直往东北方向搜索。
凡是能看到有人住过的岛屿,都会被标记下来,作为重点检查的目标。
这些小岛都很小,根本不适合长期居住。
福船的行动并不隐蔽,本来就是要吓唬坏人,所以大部分时候都是白跑一趟。
等小船回来汇报岛上情况后,范广才继续出发航行。
在地图上,从大沽口出发向北,经过永平府,就能直接支援广宁各卫所,覆盖朝廷目前控制的辽东地区。
前提是船得足够多,海军力量得强大。
以后范广要驻守狮子口,也就是旅顺,从而掌控整个渤海和周边海域。
而大沽口这个巨大的出海口,就像口袋里的口袋,易守难攻,会为大明的海上力量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援。
“以前经常听说海贼的消息,现在倒是连影子都没了。”
范广听着毫无收获的报告,对胡义说道。
“是啊,浙江那边本来也是海盗猖獗,经常
,现在也很少听说有动静了。”
胡义点点头,然后指着前面说:“再往前就是广宁了,这四天的计划,到这里就结束了。”
“海图都画好了吗?”
范广问。
胡义点头说:“差不多画完了,所有的暗礁和岛屿都标出来了,潮汐的变化也都记下来了。”
“好,接下来分船出海,一支走这条航线,另一支往南,一直走到登州。”
范广在地图上画了个圈,整个区域就这样被圈了起来。
在天津,舒良看着新建起来的造船厂,不得不说,大明的工匠确实有惊人的施工速度。
大部分船匠已经学会了福船的建造方法,造船厂的基本运作也可以开始运转了。
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回京城交差了。
现在,他主要盯着天津市舶司衙门。
对于这位太监,市舶司提举黄秀是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天津的码头被称为六国码头,市舶司提举负责收税和发放通关文书。
从京城传来消息,关于商税,港口现在改叫关税,按十抽一的比例,收取海外贸易的税。
原本表面上,市舶司只管朝贡船只,但私下里,那些来朝贡的,哪个不是带着商人来做生意的?
以前这份差事可能被朝廷忽略了,但现在舒良这个太监就住在衙门里,平时去工地看看,大部分时间都在衙门里到处转悠。
这让黄秀提举心里总是不安!
最让黄秀担心的是,最近几天从京城不断有火器运到大沽口,护送这些武器的士兵进去后就没有再出来。
这是一股不小的武装力量,配上那些大炮,天津的海岸线已经很久没有海寇的踪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