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老办法(1/2)
朱棣对图们江以南女真人的招抚政策,和推行的北进策略是相冲突的,但也不敢直接惹怒明朝,只能通过外交手段来处理。
当时朝廷想用羁縻制度,让他们成为东北边疆的屏障,对于女真占据的土地并不在意,干脆就让给了。
这其中当然也有迅速承认朱棣正统性,给皇帝留下好印象的因素。
从此,完全控制了东北的突出地带,也埋下了女真和之间矛盾的根源。
刘安听完,眼睛一亮,这倒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鸭绿江以南原本是女真的地盘,朝廷为什么要女真归附?
不就是为了历史上的正统性吗!
所说的那条千里长城,就是为了防备女真而修的,就在鸭绿江的南部。
事实证明,那时候的蒙古人根本没把这条长城当回事。
但到了元朝末年,趁着元朝朝廷被各地军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势力扩展到了鸭绿江一带。
那时候还叫高丽,名叫伯颜帖木儿,是后来李成桂发动威化岛,回国后向朱元璋请求赐国号。
至正二十一年,红巾军二十万人渡过鸭绿江,攻占了高丽的都城开京。
朱元璋想要恢复辽、金、元时期的边界,当时的高丽不过是个半岛罢了。
后来,朱元璋为了专心对付蒙古,下令把三万卫和铁岭卫都迁到辽东,给了李成桂机会。
与高丽禑王的想法一致,他们不断蚕食明朝撤退后留下的土地,这里的女真族节节败退。
李成桂也因此立下大功。
文有李穑,武有李成桂,李家开始走上夺权的道路。
因为朱元璋的疏忽,把这个国名赐给了李朝,而不是高丽,结果导致鸭绿江以南的土地彻底丢了。
认输的好处是,李氏因为表现得低姿态,让明朝一直忽视东北这些地方,结果他们一边修城一边开发,没有国界概念的时候,只有建了城才算拥有。
现在,明军要回到原本就是他们的地盘,所以朝廷才让女真归附。
想要一座矿山,朝廷也要个体面。
“好胆,敢私藏罪犯!”
刘安立刻就下了结论,接着回头对亲卫说:“马上把这事上报朝廷,快点。”
亲卫一听,撒腿就跑,速度快得李满住根本追不上。
同时,这也让李满住心里明白了一些事。
这事儿,是大人物在争,他们这些小角色倒霉了。
要是刘安知道他这么想,肯定摇头说,李氏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明公爱面子罢了。
有了这个借口,渡过鸭绿江就顺理成章了。
刘安知道,这事不能拖,也不想再跟李满住废话,拉紧缰绳说:“记住,老老实实待在你部族里,别打什么歪主意。”
说完话,刘安一甩马鞭,吆喝着往回走了。
跪在地上的李满住看着刘安远去,然后看到明军分出一队骑兵,朝东边奔去。
但他不明白,这种事自己本可以做,而且他也愿意做。
接着,明军主力从他身边经过,没人看他一眼。
在地上跪了很久,等明军走远了,李满住才站起来,翻身上马,赶回自己的部落。
“阿玛,没事吧?”
古纳哈赶紧上前,扶住父亲的马,问道。
李满住摇摇头:“不是冲咱们来的,咱们的首领要干更大的事。”
对于该效忠谁,李满住心里很清楚。
尤其是亲眼见到明军的变化,那飞驰的骏马、沉默的士兵、传说中的火器,哪一个都能把建州卫按在地上摩擦。
古纳哈看着父亲脸色突然变来变去,有点不习惯,便问:“怎么了?”
“你不用知道。”
李满住摇摇头,接着说:“现在,我们要管好手下的人,等朝廷来处理。”
逃?能逃到哪儿去?
他们本来就是从北方逃过来的,东边有仇家,西边的朵颜三卫已经没了,南边就是大明。
古纳哈抿了抿嘴唇,没再追问父亲的决定。
如果真怪罪,就怪自己当初听信那两个人的话,以为大明会输,还能捞点好处。
“阿玛,要是朝廷怪罪,我愿意认罪。”
古纳哈对李满住说,但李满住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脑袋。
“你以为我上奏弹劾,没追究那些抢人抢东西的人,是为什么?”
谁赢了,我就帮谁。
李满住看着儿子,叹了口气,这脑子,早晚会被别人当傻子耍。
以前的军情都是先送到内阁,由内阁看完后写个处理意见贴在外面,再交给皇帝。
所以皇帝一般是最后才知道。
这是朱瞻基因为事情太多,才这么安排的。
朱祁钰把这事改过来了,规定不同等级的军报,凡是八百里加急的,直接送他这里。
刘安的信报到了两天后。
对于董山这个名字,朱祁钰不太熟悉,但他身边有个秘书兴安,能帮他解决很多事。
了解完董山的基本情况后,朱祁钰的脸色有些奇怪。
他知道,朱瞻基根本没有女真的妃子,自己和董山一点关系都没有,永清公主是胡皇后生的。
现在爱新觉罗只是一个没落的家族,爱新是黄金的意思,觉罗是远支的意思,就是为了跟成吉思汗的家族攀点亲。
这个董山骨子里反叛,一看大明弱了就跳出来,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活到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