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穿成黛玉她哥后重启红楼 > 第1204章 一沓地契

第1204章 一沓地契(1/1)

目录

另一边的贾琏也是带着人往库房中走去,注意到梅若雪的眼神不时在往贾赦给她的那个小盒子上飘去,贾琏抬眼看了一眼兴奋的走在前面的贾环,然后便是看向了梅若雪低声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梅若雪也是不好意思直言那锦盒太轻,怕被贾琏认为是她眼皮子太浅,故而此时的她也只是轻轻摇了摇头表示没什么。

“可是父亲给你的东西有什么问题?”尽管已经听到了梅若雪的回答,但此时的贾琏还是一下子就猜出的了梅若雪在疑惑什么,之后他也是直接就问了出来。

来之前李夫人向他叮嘱了许多事,其中就有夫妻之间要多交流的话,不然夫妻之间的问题只会越堆越多,同时李夫人也说了梅若雪到底是新进门的小媳妇怕是不好意思说什么,让他平日里多张点嘴问问梅若雪。

没有想到贾琏居然就这么直接问了出来,此时梅若雪的眼睛不免瞪大了些许,漂亮的眼睛中一时间满是惊讶之意。

眼瞅着激动的贾环已经跑到了前面去都快看不见人影,此时的贾琏直接伸手将丫鬟手中的锦盒拿了过来,然后便是当着梅若雪的面将那锦盒给打开了。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92]

科举从开创(首创时间有汉朝、隋朝、唐朝多种说法,主流观点是隋开创,唐继承并完善[92-93])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1],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2]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3-5]

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6-7]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6][8]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9-10]

科举制被认为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87],它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93]但在宋代以后,科举的消极性也愈发凸显,当官做老爷的思想,读死书,脱离实际。[11][99][101]与中国交流密切的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也深受科举制影响。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