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伪装(1/2)
林逸的目光在那两名荷枪实弹的警卫身上停留了不到半秒,便十分自然地移开。
那短暂的一瞥已足够他将许多细节刻入脑海,枪口微微下垂但随时可抬起射击、站姿透出经年累月的训练痕迹,充分表明这几名警卫可不是摆设,是见过血的。
他搭在咕噜肩上的手微微用力,示意该走了。
两人随着沉默而悲伤的人流,缓缓走出隔离区。
金属门在身后无声滑闭,门外是活人的忧虑,门内是沉睡的未知。
回到相对嘈杂的主大厅,那种压抑感并未完全消散。
哭嚎、低语、匆忙的脚步声、广播里模糊的叫号声……所有这些世俗的噪音汇聚起来,却奇异地无法驱散那层笼罩在每个人心头的阴霾。
那些隐藏的视线依旧存在,只是似乎减少了几分针对他们这两个“普通访客”的专注。
林逸脸上重新挂起忧心忡忡的表情,仿佛他真的有一位至亲正躺在里面的病床上沉睡不醒。
他拉着咕噜的小手,穿过人群,走向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
那里有几排供人休息的廉价白色塑料椅,零星坐着几个同样面色沉重、眼神空洞的家属,彼此之间隔着微妙的距离。
他们挨着坐下,身体自然地倾向对方,头凑在一起,低声絮语,就像其他互相安慰、商讨对策的家庭成员一样,毫不突兀。
林逸抬起手,用指节揉了揉眉心,动作里充满了疲惫。
“看到了吗那电梯。”林逸的声音压得极低,气流磨擦着声带,几乎成了唇齿间的一点气音,嘴唇几乎没动。
“嗯,守卫很硬,不像普通保安。”咕噜同样低声回应,小手假装抹了抹并不存在的眼泪,眼角的余光却扫视着四周,“通道只有那一条,硬闯动静太大。”
“得想办法混进去。”林逸沉吟道,“先试试最直接的办法,如果能搞到权限卡或者合适的身份最好,伪装成医护人员或内部安保是最优解。”
咕噜撇撇嘴:“希望他们的门禁系统还停留在射频卡和密码阶段,而不是虹膜、静脉或者更麻烦的神经信号绑定。”
简单的计划商定,他们并没有立刻行动,猎人需要等待最佳的时机。
探视时间即将结束,更多的家属开始从隔离区返回大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望的疲惫和长时间等待后的麻木。
哭声渐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死气沉沉的寂静,偶尔被一两个仍在焦急追问医生的家属拔高的声调打破。
林逸站起身,走向一位刚刚出来的、看起来较为面善的中年妇女。
“大姐,打扰一下,”他开口,声音里充满了真诚的困扰,“我表姐也……唉,刚看完她出来,心里堵得慌。您家亲人是什么情况这‘嗜睡症’到底怎么回事啊医生怎么说我们外地刚赶过来,什么都还不清楚,心里没底……”
那妇女眼圈红红的,闻言又深深地叹了口气,像是找到了一个宣泄积郁情绪的出口:“还能怎么说查不出原因,各种仪器都上了,ct、核磁共振、全身扫描,血抽了十几管,结果出来都说正常。医生就说生命体征平稳,脑波活动稳定,让等着,观察呗。”
“我家那口子,最开始就是贪睡,晚上睡得早,早上起不来,我们还笑他是不是偷偷干了什么重活变懒了。后来白天也困,开会都能睡着,一次能睡十来个钟头,推都推不醒……再后来,醒着的时间越来越少,迷迷糊糊,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吃饭都能睡着,直到前几天,就彻底叫不醒了。跟楼上老王家的儿子一样,症状一模一样。”
她的声音哽咽起来,用手背擦了下眼角。
旁边另一位看起来胡子拉碴的男子听到了对话,像是被触动了某根神经,也凑过来,声音沙哑地说:“都差不多,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女儿也是学习紧,最开始以为是累的,从嗜睡到长睡,再到现在的昏睡不醒。问多了,他们也不耐烦,只说是什么新型集体性心因性睡眠障碍,需要时间研究。屁话!哪有这么睡觉的一睡不醒,叫心因性我看是邪门!”
这些病人家属透漏的信息与出租车司机所言十分吻合。
这种“病症”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好似某种东西在缓慢地侵蚀受害者的清醒意识,最终将他们彻底拖入无法唤醒的沉眠。
林逸又试探性地问了几个关于医院安保、医生查房规律、是否有特殊人员进出之类的问题,但这些普通家属显然所知有限,他们的全部心力都放在了亲人的状况上。
对于医院那严密的防护和守卫,他们虽然也感到奇怪,但更多地被一种“既然医院这么重视,也许真有办法”的渺茫希望所麻痹,并未深思背后可能隐藏的异常。
感谢了那几位家属之后,林逸和咕噜交换了一个眼神——从这些普通人口中已经得不到更多有效信息了。
两人回到休息区的椅子上,看似因疲惫和情绪低落而坐下休息,实则开始了真正的“狩猎”准备。
大厅里的人来来往往,悲伤的潮水渐渐退去,只剩下零星几个不肯离去的身影。
那些隐藏的监视目光在他们身上停留的时间明显变短了,频率也降低了。
他们之前的表现,从焦急询问到悲伤探视,再到与家属攀谈,完全符合准家属的行为模式,成功地降低了暗处警惕者的戒备等级。他们现在只是背景板的一部分。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如同沙漏中的细沙。
林逸和咕噜如同最有耐心的猎人,看似放松,实则感官全开,捕捉着大厅里每一个人员的流动规律,尤其是那些能够自由进出隔离区域的工作人员。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一个目标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那是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医生,戴着金丝边眼镜,表情严肃,甚至带着一种长期面对疑难杂症和沉重压力所形成的刻板与冷漠。
他步履匆匆,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
他身上的左胸口袋上别着不止一支笔,还有一张明显级别很高的深蓝色权限卡,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
关键不在于他的外貌,而在于他的行为模式——在这一个多小时的内,林逸和咕噜清晰地看到他三次手持那张权限卡,熟练地刷开那扇厚重的隔离门,频繁往返于普通大厅和核心隔离区之间。
这种高频次的往返显示他的权限等级相当高,并且很可能直接负责“嗜睡症”项目的重要事务或是一名高级别医师,对内部情况非常了解。
“就他了。”林逸用极低的声音说道。
咕噜几不可察地点点头。
她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小小的哈欠,像是一个坐久了有些无聊和疲惫的小女孩,自然地站起身,在原地轻轻跺了跺脚,活动了一下手脚,然后开始看似随意地在大厅里溜达。
她的动作就像一个等待家人时自己找点乐子的小孩。
咕噜好奇地看看导诊台上的盆栽,又趴在水族箱前看了一会儿鱼,就在这看似漫无目的的走动中,她的手指极其轻微地弹动了几下,几粒比沙粒还微小的微型追踪器,悄无声息地粘附在了那名目标医生接下来最可能经过的路径地面上。
布置完成,咕噜又溜溜达达地回到了座位,打了个哈欠靠在林逸身上,仿佛玩累了。
等待并未持续太久,不到一分钟,那名目标医生再次从隔离区出来,一边走一边看着手里的一块平板电脑朝着卫生间方向快步走去。
他的皮鞋鞋跟毫无察觉地碾过其中一枚追踪器,微型装置瞬间被激活,内部超微吸附结构启动,牢牢地粘附在他的鞋跟侧面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凹陷位置。
医生身后惯例般地跟着三名穿着安保制服、腰间鼓鼓囊囊的警卫。
他们在经过咕噜刚才活动的区域时,其中一名警卫似乎出于职业习惯,目光在咕噜身上多停留了半秒,但咕噜此刻正歪着头,小嘴微张,呼吸均匀,一副陷入甜美梦乡的无害模样。
警卫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很快收回了目光,继续保持队形,紧随医生而去。
林逸和咕噜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时机不对,地点也不对。
大厅摄像头覆盖全面,动手的风险极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