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8章 买个猪头祭先人(1/2)
唐老板一家子还在那栋楼的沙盘前热火朝天地指点江山,嗓门高亢,洋溢着一种纯粹的、砸钱买快乐的满足感。
而“捡了钱”的李乐,则在由衷的感慨煤老板的热情,真是朴实无华且枯燥。
可一想到二十年之后,这里的房价预期和如今4300一平的价格之间的增值幅度,一种类似于“骗傻子买走糖纸,自己留下巧克力”的微妙负罪感刚刚冒头,就又被“市场经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强大逻辑“啪唧”拍回了地里。
这些从地底挖出“黑金”的豪杰们,用最原始的现金美学和最质朴的观念,在楼市、股市、所有的商业逻辑里横冲直撞。
这种看似简单粗暴的消费哲学背后,其实藏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最直接应对,既然看不懂大势,那就用钞票砌一道防波堤。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熟悉的方式理解世界,煤老板们不过是把井下的生存逻辑搬到了地上,认准矿脉就全力投入,倒也是种人生智慧。
李乐摸着下巴,冲田胖子嘀咕道,“瞅见没?这就是煤老板们的经济学原理,世上没有一套房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再加三十万。”
田胖子乐得肚皮直颤,“好家伙,买楼跟买白菜似的,还带现场竞价的。我以为就我吃牛肉面加份牛肉就算炫富了。”
“你懂啥?这叫钞能力的精准投放。在这群人的财富观里,钱不是货币,是打通人际关系的冲击钻。他们不信合同信手印,不认贷款认现金,不是粗鲁,是另一种层面的效率至上。”
“当财富洪流席卷而来时,最先被重塑的不是山河,是人的行为逻辑。”
“瞧见没,”李乐笑着掂量了下手里的购房合同,“我赚的是装修费,人家赚的是一家子住在一起的圆满感。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这就是市场经济最朴素的和谐。”
一句话,说的对面仨若有所思。
“行了,走啦。”李乐起身,叹口气,“不到一小时,花了我两百多万,今年还没过完呢,兜里就没钱了。”
“屁两百多万,你特么刚挣的三十万怎么不说?”
“三十万,什么三十万?”
“嗨,嗨,看见没,这人又要回去报假账了啊。”
“扯淡,我是那样的人么?”
“你不是?证明一下。”
“干嘛?”
“你现在就给你媳妇儿打电话,把今天的事儿坦白了。”
“我花我的钱,我们是互相独立的个体。”
“既然都吃上这行饭了,还谈啥独立。”
“嘿,打就打,我又不是.....哎,手机没电了。”
“用我的。”
“手机号忘了。”
“我这里有。”
“换号了。”
“噫~~~~”
吵吵闹闹的离开了售楼处,只留下身后一个加价三十万买房的传说,给煤老板的故事集增添了一抹亮色。
。。。。。。
从曲江回,没立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而是把车开去了趟尚德路。
几人溜溜达达,左右瞅瞅,钻进了一家看起来装修的很fashion店。
一进门,就有位大姨凑过来,“几位,想要点什么?”
“那个,那个.....”马大姐欲言又止,田胖子倒是直接到,“我们给长辈买。”
“哦,男的女的?”
“男的。”
“多大岁数?”
“五十四五六的样子。”
“你说的这么笼统,其实最好还是本人来。”
“我们想给他个惊喜。”
“那有没有具体点儿的?”
于是,田马陆都看李。
“不是,看我干嘛?”
“曾老师是画家。”
“我没遗传。”
“那也比我们强。”
“就是,你来。”
李乐叹口气,“大姨,给张纸成不?”
“哦,行,行,等等啊。”
大姨去了柜台里,翻纸笔。
田胖子瞅瞅另外仨,嘀咕道,“咱们,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儿.....”
“嗨,有啥都推马大姐身上,反正又不是一回两回了。”
“嗯,也是。”
“什么意思?凭啥?”
“你是女的,他不好说你。再说,照片墙,你现在还在那挂着呢。”
“李乐也有。”
“我在你后面。”
“我.......”
马大姐还要说,大姨就递过东西,“给,纸笔。”
“诶诶。”
李乐接过笔,略一沉思,就在纸上勾画,没一会儿,就画出个.....
“噫~~~~你这,画的是个猩猩?”
“就是,这嘴和鼻子。”
“这是抽象,啥都不懂,就问你们,是这个意思不?”
田马陆爬柜台上又瞅了半天,“嗯,是这个意思,不过,这都几年了,得调整调整。”
李乐捏着笔,琢磨琢磨,点点头,又在纸上划拉划拉,“这样?”
“诶,对!”
“就这样!”
“姨,您看这样的,帮忙选一下。”
大姨接过纸,瞧着上面的“猩猩”,点点头,“成,知道了,那你们想要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进口的。”
“贵的!”
“最好的!”
“那就这种,脚盆进口的,你们看看,我与你们说......”
十分钟之后,四人带着诡异的笑容出了店门。
田胖子晃了晃手里,装着方方正正大盒子的黑色塑料袋,“诶,乐哥,你先打听打听,别到时候去了,不在家。”
“放心,我早让我妈打听过了。”
“那就行。”
“走吧,回家,我得回去报账。”
车子开到兴庆路,李乐下车,又被田胖子叫住,“对了,成子说明天晚上几点?”
“六点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