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招安二人组(1/2)
对于这支已经成了气候的匪军应该如何处理,朝堂上的大臣们已经吵成了一团,大部分武将极力主张调兵围剿,必须要将他们消灭,不能在国内留下这样一个隐患,毕竟边境前线打得如火如荼,若是后院失火,前线的主力估计也要出问题。
可有些文臣们,却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这支匪军虽然是一个大麻烦,但并没有给郑国造成太大的危害,也就是在最开始的劫掠了运往前线的粮草辎重,后续就没有了这样的行为,并没有继续威胁到前线大军的运输队。
话说得好听,但只要消息灵通的人就都会知道,这些文臣们,与那些被攻陷的县城、府城内的家族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有些人就是这些家族的人。
匪军攻破了十多座县城以及一座府城,虽然将府库劫掠一空,可是对普通百姓以及地方豪族却是秋毫无犯,不要说杀人了,就连劫掠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换句话来说,这些城池,除了官府承受了损失之外,普通百姓以及地方豪族却是连根毛都没有伤到。
既然匪军如此懂事,没有动地方豪族的蛋糕,投桃报李之下,这些地方豪族自然也不会过于为难这支有些奇怪的匪军,在朝堂上为他们说说话也是应有之意。
原本还一致声讨,要将这支匪军杀光的说法,顿时就发生了变化,虽然那些为匪军说话的文臣数量不多,凭他们的能力也无法真正影响朝堂上的决策,可却已经是一个信号了。
毕竟若是没有郑国皇帝的允许,他们可不会公然在朝堂上提出这样的反对意见来,可见郑国皇帝的心思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只是还没有彻底下定决心,通过这些人,对朝中大臣们进行了一番试探。
在郑国朝堂的风向微微发生变化的时候,在薛仁贵的山寨之中,他也终于见到了叶白派来的帮手,只是让他有些皱眉的是,这两位帮手好像有些不太一样啊。
不提今生,仅仅是在前世,薛仁贵就见过不少的文臣,他们虽然毫无武力在身,甚至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但智慧却是一等一的,身上的气质也是与众不同。
可今天出现在山寨中的这两位,却与他印象中的智谋之士截然不同,不是说他们不聪明,而是身上的气质有些奇特,少了一种智珠在握,多了一股他说不出来的感觉。
“薛将军,郑国连续两次进剿失败,已经充分见识到了将军的能力以及兄弟们的战斗力,如今郑国兵力不足,前线被蜀军压制,抽调不出多少兵力来。”
“留守的府军被薛将军打掉了一半,剩下的人已经不敢轻动,唯有守卫都城的城卫军可以动用,可城卫军关系到郑国都城的安危,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动用的。”
“下官接到了锦衣卫送来的情报,郑国朝堂上的风向发生了变化,有朝中大臣提出了招安的建议,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只要能够招安,薛将军必然会被郑国重用,兄弟们的前程也就无忧了。”
薛仁贵的眉头紧皱,感觉到有些不太对味,怎么说呢,此人话说得倒也不是没有道理,而且也是他一开始的想法,鸠占鹊巢占据了几座山寨,落草为寇成为山贼,可不是真的为了在郑国内部搞事。
就郑国的军事力量,如今在边境,不过是仗着城池还有兵力优势,勉强挡住了蜀军的进攻,也就是欺负蜀军兵力不足,但凡蜀国增派援军,边境前线就要出现大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郑国内部再起波澜,郑国根本就无法应对这等内忧外患的局面,闹不好真就会在边境失利,让蜀军打进来,这可是最坏的结果。
薛仁贵搞事归搞事,却始终只是针对进剿的府军,也是不想真的惹火了郑国君臣,他倒是不怕与郑国真的交战,只是如此一来,就会破坏了叶白的计划,也是他不想看到的。
所以此人所说的招安一事,也是符合计划的,是薛仁贵迟早要走的一步,就是想着被招安后能够正大光明地统帅郑国兵马与蜀军作战,保证郑国不被蜀国给灭了。
计划是这么个计划,可为何他总感觉面前这人对于招安有种莫名的期待,有些迫不及待,就好像是真心实意地想要为郑国效力一般,全然忘记了,他们与郑国可不是一路上,在郑国当再大的官也没有什么意义。
从内心里,薛仁贵是有些反感这两位的,甚至都不愿意与两人同殿为臣,如果不是他们的确是叶白派来协助的人,他真的想要将两人乱棍打出去。
强行压下了心中的怪异感觉,薛仁贵冷淡地说道:“既然两位是侯爷派来的,招安一事就全部交给两位了,本将只管领兵打仗,其他事情并不擅长,有劳两位了。”
“请薛将军放心,下官一定竭尽全力促成招安一事,为众兄弟们谋个好前程。”
看着对方那满脸谄媚,身子躬着,屁股高高翘起的小黑胖子,薛仁贵实在是感觉到有些辣眼睛,心里总是有些不得劲,随意找了个借口就告辞离开了,真是不想与他们继续待下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