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艺术馆大受欢迎(1/2)
陈梦瑶带着刘小华、谭校长、王非、林一峰、张健、李科勤和张友几位明星,缓缓走完艺术馆二至四楼的各个功能区域。从陈列着古琴与唐琵琶的古代乐器展厅,到现代电子合成器与爵士鼓并置的音乐练习室;从舞者翩跹起舞的宽敞舞蹈排练厅,到戏曲班学员咿呀学唱的粤剧训练房;再到杂技演员翻腾跳跃的空中吊环区,以及魔术师在镜面迷宫中反复演练幻术的秘密空间——每一处都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气息与蓬勃的生命力。
明星们一边参观,一边惊叹于这座艺术馆的规模之大、分类之细、氛围之专业,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更有甚者当场即兴哼唱几句,引来过来的客人惊叹不已。
参观结束后,陈梦瑶微笑着询问大家的需求:“各位老师一路辛苦了,接下来我带你们去五楼的休息区稍作歇息。那边是专为演出艺员们准备的宿舍楼,环境安静舒适,有独立卫浴和茶水间,你们可以先放松一下。”众人点头称谢,跟随她乘电梯上了五楼。进入休息区后,陈梦瑶贴心地为大家倒上温热的花茶,随即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今晚演出的相关安排。
“为了更好地协调节目流程,我想先了解一下各位打算演唱的曲目,以及希望出场的时间段?”她语气温和却条理清晰。刘小华率先开口:“我第一个唱吧,在古筝表演之后接一首《恭喜发财》,既是喜庆也是祝福,祝贺梦瑶姐艺术馆盛大开业!”陈梦瑶笑着记下,“好主意,传统与现代呼应,寓意吉祥。”
谭校长接过话茬:“那我就来点节奏感强的,《爱情陷阱》,放在中间段热场最合适。”王非则沉稳地说:“我在现代舞之后唱《清风徐来》,刚好承接那种流动的情绪。”林一峰想了想说:“小品过后观众情绪轻松,我唱《如果时间来到》应该能引发共鸣。”
张健笑着说:“我跟东山少爷风格相近,等诗歌朗诵完我来一首《身体健康》,图个吉利。”李科勤立刻接道:“那我就紧跟其后,来一首《红日》,把气氛再往上推一把!”张友则神秘一笑:“我压轴独唱一首《总有一天等到你》,最后咱们所有人一起合唱《明天会更好》,给今晚画个圆满句号。”
陈梦瑶一边快速记录,一边点头赞许:“这个编排非常流畅,情感递进自然,既有个人风采,又有集体温度。”她说着,掏出手机联系二哥,调出初步拟定的节目单,打印出来递给几位艺人过目。大家对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微调,最终达成一致。陈梦瑶郑重承诺:“我会把你们的节目精准插入,并预留足够的换装和候场时间。稍后我还要确认胡芳、东山少爷和张静轩那边的情况,确保整体节奏顺畅。”
交代完毕,她起身说道:“你们先好好休息,我去楼下看看今天的客流情况,中午前再来带你们用餐。”刘小华摆手笑道:“梦瑶你去忙吧,我们自便就好,别太操心。”陈梦瑶感激一笑,转身离开休息区,步入电梯,缓缓降下一楼。
刚出电梯,她立刻拨通了张静轩的电话。“静轩,你们大概什么时候到?晚上准备唱什么?”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声音:“我们计划下午四点左右到,我就唱那首《断点》,简单直接,适合暖场。”接着她又联系胡芳,对方笑着说:“我唱《不要墨尔本的翡翠》,名字特别,内容也有深意,挺契合今天这种文化场合的。”
最后是东山少爷,他不仅确认了自己将献唱《广市好》,还兴奋地告诉她:“今晚我还请了一位特别嘉宾——林怡!他是广市知名的DJ歌手,主持电台节目《天生快乐人》,人气很高。一听我说你这儿有演出,立马表示要来捧场,他说想唱《今天应该很高兴》,表达对艺术馆开业的祝福。”
陈梦瑶听罢欣喜不已:“太好了!林怡老师能来真是荣幸,我就把他列为神秘嘉宾写进节目单,增加一点惊喜感。你们的歌曲我会合理安排位置,稍后把最新版节目单发给你们,如果有任何调整意见随时告诉我。”三人纷纷表示没问题,合作愉快。
挂断电话后,陈梦瑶并未停歇,紧接着拨通了哥哥陈飞扬的号码。“二哥,沪市的艺员团队到了吗?到了的话直接带他们来五楼休息。”陈飞扬回应:“我已经在去接他们的路上了,预计一个小时内抵达,到时候统一安排上楼。”“好的,那你辛苦了,到了通知我一声。”陈梦瑶说完,收起手机,深吸一口气,迈步走向艺术馆中央大厅。
大厅内人流如织,汉服体验区排起了长队,不少游客身着唐制齐胸襦裙或明制马面裙,在她弟弟陈家俊指导下摆拍古风写真;会员咨询台前,几位年轻人正认真填写资料办理会员卡,享受专属优惠;艺术品售卖区更是热闹非凡,手工陶瓷、刺绣团扇、名家书画等文创产品备受青睐,收银台前不时响起扫码支付的提示音。
陈梦瑶缓步走向临时担任接待工作的几位长辈,脚步轻盈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她微微俯身,语气温柔而关切:“各位叔叔、舅舅们,今天人流量怎么样?比我们预估的多还是少?”话音刚落,陈四叔便抬起头来,脸上绽开一抹爽朗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像是被喜悦撑开了:“超出预期太多了!截止到现在,入场人数已经突破两千大关,现场购票的比例占了三成左右。更没想到的是,汉服拍摄预约早就满了,我连临时叫了几个亲戚过来帮忙都不够用,排队的人都在问能不能加场。”
陈梦瑶眼睛一亮,心中涌起一阵欣喜,但仍沉稳地继续追问:“那会员卡办了多少张?”
“快一百张了!”陈四叔回答得干脆利落,“而且大多数都是带着孩子的家长,看得出来,他们真的很认可咱们这里倡导的艺术教育理念。”
听到这番话,陈梦瑶轻轻点了点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份认可,远比数字本身更让她动容。
“那艺术品销售情况呢?”她又问。
“目前销售额有八万多,势头很不错。”另一位舅妈接过话头,语气中透着兴奋,“最畅销的是那套‘岭南四季’主题瓷盘,几乎每进来一家人都会驻足欣赏,不少人当场就买了。还有张老先生的水墨扇面也特别受欢迎,已经卖出去十几把了,好多游客说要带回去当伴手礼。”
正说着,一位身穿靛蓝扎染长裙的母亲牵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走了过来,神情略显急切:“您好,请问下午有没有儿童陶艺体验课?”
陈梦瑶立刻迎上前去,声音清亮而亲切:“有的,两点钟准时开始,现在还有五个名额,您要是现在登记,完全来得及参加。”
母亲顿时喜上眉梢,连忙掏出手机准备记录信息,小女孩则在一旁蹦跳着拍手:“妈妈,我要做小花瓶!”
不远处,两名大学生模样的女生正站在一幅大型装置艺术前拍照,一边讨论着观展感受。
“这里真的太适合拍照了!”其中一个感叹道,“尤其是这些展品区的布景,光影搭配得太巧妙了,随便一拍就是大片,发朋友圈绝对爆赞!”
另一个点头附和:“不只是拍照好看,二楼的音乐室,陈列了那么多乐器——古筝、琵琶、笛子、二胡……我都想立刻报名学一种。就是不知道课程怎么收费,有没有试听课?”
这些细碎却真实的反馈,像春风拂过湖面,在陈梦瑶心底荡起层层涟漪。她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只是将每一句话默默记在心里。她知道,这座倾注了无数个日夜心血的艺术馆,终于在这个阳光洒满庭院的清晨,真正地“活”了过来。它不再仅仅是一座静谧的建筑,不再是图纸上的构想或账本里的支出,而是一个承载梦想、激发灵感、连接人心的文化空间——一个能让普通人触摸艺术温度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