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 第75章 草原的规矩

第75章 草原的规矩(1/2)

目录

支撑匈奴人不断向西的动力,并不仅仅是身后有蒙恬这样强大的将军挥鞭驱赶,还因为运动作战本来就符合匈奴人的生活方式。

匈奴人就没有停留在一地,耕作田垄,静静等待四季更替春种秋收的习惯和文化。就没有坐在墙根下看日月星辰,思考世界和人生的基础条件。

秦人底层基础是麦粟,楚人底层基础是稻。

无论是秦人楚人齐人赵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也都愿意在漫长的岁月中日复一日的在本乡本土耕作,将粮食积存在谷仓里,挨过一个又一个寒冬和荒凉的春天。

中原的人自古就爱积蓄。只有积蓄,才能永久维持生命和生活,才能延续血脉传承永久。也因为中原人的耕作文明,中原人的将姓氏、血脉的传承看得极重。

拥有姓氏,就意味着对脚下土地的继承的权力。血脉清晰的人,才能拥有对家族一切传承的合法继承。

所以中原人的伦理和贞操观念极重。在儒家的宣扬下,孝道也成为中原人最重要的道德根基。

感谢父母,厚待父母的人,才有资格继承这脚下的土地,田边的屋宅。

庞大的国家机器也遵循这个原则,对每一块田、每一间房、每一户人进行登记,家庭和丁男是税收最小单元、是构成国家最小的单位。丁男是军队和徭役的基础,战争本身也是公共事业的一部分。

父子相承,血脉清晰,长幼有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是为中华。

草原上的人,完全是不一样的逻辑。

他们的世界最底层的基础是羊群。羊群在,家庭在,部落就在。

羊这种看上去温顺的动物,却是个不择良莠的贪吃鬼。猪牛也吃草,但是一般不会啃食草根。羊却什么都不会放过。放牧羊的草地,很快就寸草皆无,露出地下的干燥荒芜的土地。一大群羊群啃过的草地,几个月内都是光秃秃的黄色,而不是绿油油的颜色。

当草原上的牧人少、羊群少的时候,广袤的草原足够这些部落生活。

但是当草原上的人口繁衍起来,羊群扩大。草原部落扩大以后,匈奴就如同草原上的瘟疫,羊群所过,大地变色、黄沙漫天。

部落就要跟着羊群,一块草地一块草地的吃过去,把一片草原一片草原变成荒漠。

秦赵的农民,但有所需,会向商人采购,会向工匠定制。曾经有过交易的地方,都会吸引更多商人和工匠,变得逐渐繁华富裕起来。

草原上的匈奴人看上什么好东西,哪里懂得什么交易,只要自己的人马刀枪胜过对方,就直接过去抢过来。

杀掉拥有财宝的人,这些财宝就是自己的了。

杀掉人家的丈夫,这个女人就是自己的了。

草原上两个部落相逢,最常见的就是发起一场火并,火并之后的部落才有资格在这块草原上存活,火并之后的部落往往就能变得更强大,在下一次火并中,有更大的胜算。

移动、战争、抢掠,是草原生存的法则。

人跟着羊,羊毁掉草原,毁掉一切。

冒顿单于大军所过,那些草原很久很久都无法恢复过来,被大军扫过的草原,所有部落都陷入困顿。如果不能跟着匈奴人一起向西逃亡,就只能在一片荒芜干燥沙尘漫天的草原上慢慢饿死。

羊饿死了,人就没有活路了。

而在这一支大军最前面,冒顿单于的嫡系部落,是和敌人接战的部落,这支部落冲在战争最前线,第一个进入城池,也第一个抢掠财富。

黄金、丝绸布匹、粮食、女人、奴隶……

见到什么抢什么。

战败者的一切都是匈奴人的。

匈奴人有权享受这一切。

单于有权享受其中最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