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0章 尸易无限(215)(1/2)
荆州博物馆的库房里,楚幽王墓出土的文物被逐一登记入库。镇墓剑单独放在特制的防弹玻璃展柜里,青铜剑身泛着冷光,剑柄上的红宝石在灯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文物局的专家围着竹简遗诏,眉头紧锁:“‘地下宝库钥匙不止一把’,这说明除了镇墓剑,还有其他信物能打开宝库。遗诏里提到‘楚巫秘藏’,说不定另一把钥匙藏在楚国巫祝的墓葬里。”
父亲摩挲着展柜玻璃,目光落在剑身上的楚纹上:“楚国巫祝地位极高,墓葬规格不会低。纪南城附近有座‘巫咸山’,史料记载是楚巫祭祀的地方,或许巫祝墓就在那。”胖子立刻拿出手机搜索:“我查了,巫咸山现在叫‘巫山嘴’,山上有不少战国时期的土冢,之前有人在那捡到过巫祝用的玉琮残片。”
我们刚敲定去巫山嘴的计划,派出所就传来消息:刀疤男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他的随身物品里有一块刻着巫祝符文的青铜牌,上面的纹路和镇墓剑上的楚纹能部分重合。“这青铜牌肯定是另一把钥匙的线索!”胖子拿着照片,手指点着青铜牌上的缺口,“你看,这缺口刚好能和镇墓剑的剑柄对上,说不定两者结合才能打开宝库。”
第二天清晨,我们带着青铜牌复制品,驱车前往巫山嘴。车子刚驶离市区,就发现后面跟着一辆黑色SUV,车窗贴着深色膜,始终保持百米距离。“是‘鬼市’的人!”我压低声音,从后视镜里盯着那辆车,“他们肯定也盯上了巫祝墓,得甩掉他们。”
父亲让司机拐进一条乡间小路,路面坑洼不平,SUV很快被甩在后面。我们在路边的农户家借了三辆摩托车,换上粗布衣服,装作当地村民,朝着巫山嘴驶去。山上的土冢错落分布,荒草没过膝盖,胖子拿出罗盘,盘面指针疯狂转动:“这地方磁场紊乱,肯定有大型墓葬,而且不止一座。”
我们沿着山脊走了半个多小时,在一处背风的土坡前停下。父亲拿出青铜牌复制品,放在阳光下,牌上的符文突然反射出红光,指向土坡下方的一个山洞。“就是那!”胖子兴奋地跑过去,山洞入口被杂草掩盖,拨开草从,能看到洞口的石墙上刻着巫祝祭祀的浮雕。
刚走进山洞,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洞壁上每隔几步就有一个壁龛,里面摆放着巫祝用的陶罐和玉饰,大多已经破碎。走了大概五十米,前面出现一个岔路口,左边的通道里传来滴水声,右边的通道则弥漫着一股奇怪的香气。
父亲手里的“岳府”玉佩突然发热,指向右边的通道:“右边有危险,但也有咱们要找的东西。”胖子从背包里拿出防毒面具:“这香气不对劲,可能是巫祝用来防盗的迷香,戴上这个保险点。”我们戴好面具,走进右边的通道,通道尽头是一个圆形墓室,墓室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个玉盒,石盒周围刻着十二地支的符文。
“玉盒里肯定是另一把钥匙!”胖子刚要上前,父亲突然拉住他:“别碰,石盒错了,就会触发毒箭。”父亲拿出青铜牌复制品,放在石盒旁边,牌上的符文和石盒周围的符文刚好拼成一个完整的阵法,石盒“咔嗒”一声弹开,里面躺着一把玉钥匙,钥匙上刻着“巫祝秘钥”四个字。
就在我们拿起玉钥匙的时候,墓室突然震动起来,洞壁上的石块纷纷掉落。“不好,是‘鬼市’的人在炸山洞!”我大喊着,拉着父亲和胖子往洞口跑。刚跑出山洞,就看到山下的黑色SUV旁边站着几个男人,手里拿着炸药包,正朝着我们的方向跑来。
“快跑!”胖子带头冲向山下的树林,我们在树林里穿梭,身后传来“轰隆”的爆炸声,山洞被炸毁,碎石飞溅。跑了大概半个小时,我们躲进一处废弃的猎户小屋,透过窗户,看到“鬼市”的人还在山上搜寻。
“他们肯定知道咱们拿到了玉钥匙,不会善罢甘休。”父亲拿出镇墓剑的照片,和玉钥匙放在一起,“现在两把钥匙都齐了,得赶紧找到地下宝库,把文物保护起来。”胖子拿出地图,指着巫山嘴西北方向:“根据楚幽王遗诏的记载,地下宝库在‘沮漳河’畔的‘楚郢城’遗址
我们趁着夜色,悄悄离开猎户小屋,在路边拦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前往楚郢城遗址。遗址现在是一片农田,只有几块石碑标记着当年的城垣位置。我们在遗址中心的田埂上停下,父亲拿出青铜牌和玉钥匙,放在地上,两者结合后,发出一道绿光,指向地下三米处。
“就在青灰色的城砖碎块。我们轮流挖掘,挖到三米深时,碰到了一块坚硬的石板,石板上刻着楚幽王的印章图案。父亲将镇墓剑插入石板上的凹槽,再用玉钥匙转动,石板“轰隆”一声移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里面传来潮湿的气流声。
我们拿着手电筒,顺着陡峭的石阶往下走,石阶两侧的墙壁上刻着楚国的军事地图,标注着城池和关隘的位置。走到底部,是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空间里摆放着一排排木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青铜兵器、陶罐和竹简,中间的石台上放着一个巨大的青铜鼎,鼎身上刻着“楚室秘藏”四个大字。
“这就是地下宝库!”专家要是在这,肯定会激动得跳起来!”胖子拿起一把青铜剑,剑刃依然锋利,“这些兵器保存得太好了,简直像刚铸造出来的一样!”我们开始清点文物,发现宝库分为兵器区、粮食区和文书区,粮食区的陶罐里还残留着碳化的谷物,文书区的竹简上记载着楚国的军事策略和农业技术。
就在我们准备记录文物位置的时候,身后传来脚步声,是“鬼市”的人!他们举着手枪,围了上来:“把钥匙和文物留下,饶你们不死!”为首的男人脸上带着狞笑,手里的枪对着我的胸口。
“别做梦了!”父亲将镇墓剑横在胸前,“这些文物是国家的,绝不能让你们偷走!”胖子突然从背包里拿出烟雾弹,拉开保险扔在地上,白色的烟雾瞬间弥漫开来。我们趁机冲向宝库的另一个出口,那里有一条狭窄的通道,通向沮漳河岸边。
“鬼市”的人在后面追,枪声在地下空间里回荡。我们沿着通道跑,通道尽头的出口被一块巨石堵住,胖子用洛阳铲拼命砸石头,却只留下几道痕迹。“怎么办?”我着急地问,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父亲突然想到了什么,将镇墓剑插入通道墙壁的凹槽里,再用玉钥匙转动,墙壁上突然出现一道暗门,暗门后面是一条地下水道,水流湍急,通向沮漳河。“快进去!”父亲率先跳进水道,我和胖子紧随其后,冰冷的河水瞬间没过胸口,我们顺着水流往前游,身后的枪声渐渐远去。
游了大概二十分钟,我们从沮漳河的一处浅滩上岸,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远处传来警笛声,是我们之前联系的荆州文物局和派出所的人赶到了。我们指着地下宝库的方向,告诉他们“鬼市”的人还在里面,警察立刻组织警力,包围了遗址。
后来我们听说,“鬼市”的人在地下宝库里负隅顽抗,最终被全部抓获,缴获了大量被盗的文物。地下宝库的文物被分批运往荆州博物馆,经过修复后,举办了专门的“楚幽王明器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展开展的那天,我们站在镇墓剑的展柜前,看着络绎不绝的观众,心里充满了成就感。父亲拍了拍我的肩膀:“小苏,你看,这些文物能被更多人看到,了解楚国的历史,咱们之前的辛苦都值了。”胖子手里拿着一张参观券,上面印着地下宝库的照片:“以后咱们还得继续保护文物,说不定还有更多的古墓和宝库等着咱们去发现呢!”
就在我们以为事情告一段落的时候,文物局的专家找到我们,手里拿着一块从“鬼市”成员身上搜出的玉佩,玉佩上的纹路和父亲的“岳府”玉佩相似,但上面刻着“宋室遗藏”四个字。“这玉佩可能和南宋的宝藏有关,”专家严肃地说,“‘鬼市’的背后,可能还有更大的组织,他们在寻找各个朝代的皇家秘藏,咱们得继续警惕。”
我们接过玉佩,看着上面的纹路,心里明白,保护文物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下一个目标,或许就是南宋的宝藏,而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不管前方有多少危险,我们都会继续前行,守护好每一件国宝,让它们永远留在祖国的土地上。
几天后,我们收拾好行李,准备前往浙江杭州——根据史料记载,南宋的皇家秘藏可能藏在西湖附近的一座古墓里。火车缓缓驶出荆州站,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我看着手里的“宋室遗藏”玉佩,心里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新的冒险已经开始,而我们,会带着对文物的敬畏和守护的决心,一直走下去。
火车驶入杭州城时,正赶上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西湖笼罩在薄雾里,像一幅晕染开的水墨画。我们背着简单的行囊,直奔浙江省文物局——早在出发前,就和这里的周局长联系过,他手里握着几份关于南宋皇家秘藏的古籍抄本,据说是从杭州地方志办公室整理的残卷里发现的。
周局长的办公室堆满了古籍,案头摊开的一份抄本上,用小楷写着“绍兴十六年,高宗命内侍省造石匮,藏宗器于西湖三潭印月之下”。他指着这句话,眉头紧锁:“三潭印月是西湖着名景点,游客常年密集,要是秘藏真在那咱们得格外小心。”
父亲接过抄本,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石匮’是宋代皇室用来存放重器的石制柜子,一般会有三重机关,防盗性极强。而且三潭印月是人工岛,当年修建时可能特意改造过地形,秘藏的入口未必在岛上,说不定在周边水域的水下。”
胖子突然拍了下手:“我想起个事!去年我来杭州玩,听船老大说,三潭印月附近的水域,每到月圆之夜,水下会有红光闪烁,有人说是湖里的鱼群,也有人说是‘水鬼’,现在想来,说不定是石匮上的鎏金反射的光!”
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我们决定当晚就去西湖水域探查。周局长给我们安排了一艘工作船,船上配备了水下探测仪和潜水装备。夜幕降临后,工作船悄悄驶到三潭印月附近的水域,湖面平静无波,只有三个石塔的倒影在水里晃动。
胖子操作着水下探测仪,屏幕上很快出现了异常的金属信号:“在水下五米处,有一个不规则的金属物体,体积很大,像是个柜子!”我和父亲对视一眼,立刻换上潜水装备,跳入冰冷的湖水中。
水下能见度很低,手电筒的光只能照亮前方几米的范围。我顺着探测仪的信号方向游,很快摸到一块冰冷的石壁,石壁上刻着繁复的云纹,正是宋代皇家常用的纹饰。父亲游到我身边,用手敲了敲石壁,里面传来“空空”的声音——确实是空的,应该就是古籍里记载的石匮。
我们刚要仔细查看,突然感到身后有水流异动,回头一看,几道潜水灯的光束正朝我们射来!是“鬼市”的人!他们也带着潜水装备,手里拿着水下切割工具,显然是冲着石匮来的。
父亲立刻拉着我往工作船游,“鬼市”的人在后面追,其中一个人突然朝我们扔来一把水下弩箭,幸好我躲得快,箭擦着我的胳膊飞过,钉在石壁上。胖子在船上看到这一幕,赶紧启动工作船的螺旋桨,巨大的水流将“鬼市”的人冲开,我们趁机爬上船,迅速驶离了这片水域。
回到文物局,我们浑身湿透,却丝毫不敢放松。周局长看着我们带回的石壁拓片,脸色凝重:“石匮的位置已经暴露,‘鬼市’肯定会加快行动,咱们必须在他们之前打开石匮,将里面的文物转移出来。”他顿了顿,又说,“我联系了杭州的水下考古队,明天一早就来支援咱们,同时会安排警力在西湖周边布控,防止‘鬼市’捣乱。”
第二天清晨,水下考古队带着专业设备赶到,工作船再次驶向三潭印月水域。这次有警力在周边巡逻,“鬼市”的人没有出现。考古队员用水下切割工具小心翼翼地打开石壁,一个巨大的石匮出现在眼前,石匮的盖子上刻着“宋室宗器,永藏于此”八个大字。
打开石匮的过程格外艰难,里面有三重机关:第一重是“连环锁”,需要用特制的钥匙才能打开;第二重是“流沙层”,一旦触发,会将整个石匮掩埋;第三重是“毒箭阵”,石匮内壁藏着数十支毒箭,只要碰到机关就会射出。
父亲拿出之前从“鬼市”成员身上搜出的“宋室遗藏”玉佩,尝试着插入石匮盖子上的锁孔——“咔嗒”一声,连环锁竟然开了!原来这玉佩就是打开石匮的钥匙之一。接下来,考古队员按照宋代机关术的记载,小心地避开流沙层和毒箭阵,终于打开了石匮的盖子。
石匮里整齐地摆放着南宋皇室的文物:有高宗赵构用过的玉印、孝宗赵昚的书法真迹、还有一套完整的宋代编钟,最珍贵的是一个紫檀木盒子,里面装着十几卷南宋宫廷档案,详细记载了高宗南渡后重建政权的过程,填补了史料的空白。
“太好了!这些文物都完好无损!”周局长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咱们赶紧把它们运上岸,送到博物馆保护起来!”考古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将文物装进特制的防水箱,通过吊机运到工作船上。
就在我们准备返航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几声枪响,湖面上传来马达的轰鸣声——“鬼市”的人来了!他们驾驶着三艘快艇,朝着工作船冲来,船上的人手里拿着枪和火箭筒,显然是想强行抢夺文物。
“不好!他们有重武器!”胖子大喊着,拿起船上的消防水枪,朝着快艇喷射。警察立刻驾驶巡逻艇上前拦截,双方在湖面展开了激烈的交火。子弹擦着船身飞过,水花四溅,考古队员们赶紧将文物箱转移到船舱里,用钢板护住。
父亲突然发现,“鬼市”的快艇正朝着石匮的方向驶去,显然是想破坏石匮,阻止我们将文物运走。“不能让他们得逞!”父亲拿起一把鱼叉,朝着最前面的快艇扔去,鱼叉正好扎在快艇的螺旋桨上,快艇失去动力,在湖面打转。
我和考古队员们也拿起船上的工具,朝着“鬼市”的人反击。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激战,警察终于将“鬼市”的快艇全部拦截,抓获了十几名成员,但为首的一个男人却趁乱驾驶一艘小快艇逃跑了。
“他跑不远!”警察驾驶巡逻艇追了上去,我们也跟着返航,将文物安全运到了浙江省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早已做好准备,将文物小心翼翼地放进恒温恒湿的库房里,开始进行修复和整理。
在库房里,我们打开那个紫檀木盒子,里面的南宋宫廷档案保存得格外完好,纸张虽然泛黄,但字迹依然清晰。周局长拿起一卷档案,仔细读着:“这里记载了岳飞被平反的过程,还有高宗对‘靖康之耻’的反思,这些都是从未公开过的史料,历史价值极高!”
胖子凑过来,看着档案上的字,挠了挠头:“没想到咱们不仅找到了文物,还解开了历史谜团,这趟杭州没白来!”父亲笑了笑:“这只是开始,‘鬼市’的为首分子还没抓到,他们肯定还会找其他的皇家秘藏,咱们不能掉以轻心。”
果然,没过几天,派出所就传来消息:逃跑的“鬼市”为首分子,在杭州郊区的一座南宋古墓里被发现,但已经没了呼吸,他的手里攥着一块刻着“元廷秘钥”的铜牌,身上还有一封加密信件,破译后发现,“鬼市”的背后,竟然有一个境外文物走私组织在支持,他们的目标是集齐宋、元、明、清四朝的皇家秘藏,运往国外。
“元廷秘钥?看来他们接下来要找元代的皇家秘藏了!”我拿着铜牌的照片,心里一紧,“元代的皇家陵墓很少有明确记载,他们怎么知道秘藏的位置?”周局长拿出一份资料:“根据史料记载,元代的皇家秘藏可能藏在内蒙古的元上都遗址附近,那里是元代的夏都,保存着大量的宫廷文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