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沙漠……(1/2)
黄沙卷着热浪扑打在驼铃上,叮铃的脆响被风揉成碎末,散在无垠的赭色瀚海里。
陈建文扶了扶被沙粒磨得发毛的护目镜,镜片后的眼睛盯着前方流动的沙丘——那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脉搏,风一吹,便缓缓翻涌,像凝固了亿万年的巨浪。
考古队的骆驼队在沙脊上拉出细长的影子,年轻队员小张用围巾裹住口鼻,只露出一双被晒得通红的眼睛,帆布水囊在腰间晃出沉闷的声响。
离开新疆盆地边缘的绿洲已七日,最后一片胡杨林的枯影早被抛在百里之外,如今目之所及,唯有沙、风,和悬在头顶的烈日。
“老师,胡建军说他的罗盘指针又在抖了。”队员小张的声音从队伍后方传来,带着沙粒摩擦般的沙哑。
陈建文回头,看见胡建军正蹲在沙地上,铜制罗盘在掌心打转,指针像受惊的鱼,在刻度盘上乱撞。
他弯腰抓起一把沙,指缝间的细砾簌簌落下,烫得指尖发麻:“这里地磁干扰很大,虽然正常。我们跟着流动沙丘的方向走向走,就是陈教授你给的地图上标识的地方了。”
风突然转了向,卷起的沙砾打在帐篷布上噼啪作响。最前面的骆驼不安地刨着蹄子,鼻孔喷出两道白汽。
陈建文抬头望去,远处的沙山正在缓慢“流淌”,向阳的坡面泛着金红,背阴处却沉得像墨,明暗交错间,仿佛有古城的轮廓在沙雾里若隐若现。
他摸了摸背包里那卷泛黄的古籍拓片,上面记载着千年前丝路商队提及的“沙埋之城”。
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沙,眼里却亮着比日头更烈的光——他们要找的,就在这片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的心脏里,在风与沙的低语中。
“大家休息一会儿吧,都累了吧!”陈建文话音刚落,二十多号人便哗啦啦放下工具,纷纷找背阴处坐下。
戈壁滩上的毒日头把沙砾晒得滚烫,空气里弥漫着尘土与汗水的咸腥味。
考古队员们摘下草帽扇风,军绿色的作训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着脊背勾勒出起伏的轮廓。
不远处,两名护卫战士正用刺刀撬开军用水壶,清水顺着壶嘴淌进搪瓷缸,溅起细碎的水花。
陈建文摸出腰间的地图,粗粝的纸张被汗水洇出毛边,他用铅笔在标记处重重画了个圈——拿着图纸走向拿着罗盘的胡建军。
突然,一阵热风卷着沙粒掠过,远处的雅丹地貌在热浪中扭曲成海市蜃楼。有人把毛巾浸湿覆在脸上,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喟叹。
看着手中不断颤抖的罗盘指针,胡建军的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紧盯着那指针,仿佛能从它的颤动中看到即将到来的危险。
坐在胡建军身边的杨梨注意到了他的异常,开口问道:“怎么了?你这是什么表情?”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和担忧。
胡建军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可能要有沙暴了,而且还是那种极其罕见的黑沙暴。我们必须立刻找个安全的地方躲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听到“沙暴”这个词,王班师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难以置信地看着胡建军,结结巴巴地说:“不是吧!沙暴?老胡,你可别吓我啊!”
胡建军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吓唬你?我有必要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吗?不信的话,你可以去问问杨参谋的那两位教授导师,他们应该比我更有经验。”
王班师连忙摆手,苦着脸说:“我才不去呢!我一靠近那两位就有一种腿软的感觉,总觉得哪里都不对劲。”
杨梨见状,站起身来,对胡建军说:“我去问问看。胡半吊,你跟我一起去吧。”
胡建军点点头,跟着杨梨朝两位张教授走去。
杨梨走到两位张教授面前,礼貌地打招呼:“两位张教授……”
张梦(梦菱)抬起头,微笑着问:“有事吗?”
杨梨深吸一口气,将胡建军的话转达给他们:“张教授,胡建军说两个小时后这里会有一场特大沙暴,我们必须尽快找个地方躲避。您二位觉得呢?要不要跟陈教授沟通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