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男女通杀,票仓大涨!(1/2)
第二天全美国的娱乐版面,几乎都被《英雄》占满了。
《逍遥法外》是在今天中午首映,所以当天的早报只有一个主角——至尊神卡SR!
《华盛顿邮报》斯蒂芬·亨特专栏——
【动作称雄!Starriver成功塑造了影史第一的打戏,令人热血沸腾,动作电影爱好者绝对不能错过!】
他以相当专业的分析,为观众们详细解读了《英雄》打戏的巧妙和复杂,并且激情澎湃地喊出了“影史第一”的口号。
在华盛顿地区,报纸不到一个小时就脱销。
“好莱坞的动作片经典层出不穷,万众期待的《黑客帝国》,正在创造票房记录的《指环王》,李莲杰成龙的功夫电影,史泰龙等巨星的硬汉搏斗……
但是,《英雄》的打戏是另外一个level。
它最大的特征是华丽,兼任了武术指导的SR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动作极限的边际。
在他之前,没有人能够想象出来这种动作。
在他之后,也很难再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出这种动作。
那段劈枪的动作是在完全没有保护的前提下,由SR亲自出马,实景拍摄,一镜到底。
他为我们展现了冷兵器最极致的力与美……不,或许我应该再描述得更恰当一些:他为我们展现的是人体本身最极致的力与美。
上枪的动作一气呵成,先是以超级弹跳力起跳到一定高度,推枪直立,而非完全借用枪杆弹性。
在这一幕画面里,SR使用的大枪明显是低弹性材质,很难借力,所以必须由演员本人赋予将大枪直立起来的动能。
因为高弹性材质会导致枪身难以控制,来回乱弹,最终拍摄的画面不够美观,这是为了画面美感而硬生生选择了难度。
我想不出来,除了SR之外,还有谁能够做到这样的动作?
换成任何人来拍这种画面,都必须使用辅助手段,然后通过剪辑来实现动作意图,最后定格上枪特写,渲染气氛。
不是说这样拍摄不美观,而是这样的拍摄手法永远无法带来SR这种直入内心深处的震撼。
在一镜到底的全景镜头下,SR用不可思议的弹跳、臂力、核心、柔韧、协调,一跃一拉,化解动能,稳住枪身,使人与枪彻底合二为一……”
斯蒂芬·亨特一帧一帧的剖析了全片武打动作最大的高潮,那段立枪翻身劈。
并且将其形容为“动作史上不可能逾越的巅峰”。
作为真正的专业动作迷,他能够靠特效来实现的动作效果都不屑一顾,偏偏爱死了那段打戏。
其实他这种偏好非常小众,普通观众可不在乎是怎么实现的,只在乎帅不帅。
但,恰好,这一幕的方哥帅到让人拉拉尿。
而他的盛誉,作用是在这种“酷帅”上,又添加了一层传奇的光环。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做到的动作,那得是什么样的?
很多明明对动作片不是很感兴趣的观众,正是因为他的极力推崇,才最终选择走进电影院,亲自一观。
25日上午,华盛顿以及周边地区,《英雄》的上座率明显高于西海岸,在这个年代,任何从业者都不得不承认影评人的作用。
当然,只有那类最积极的重度电影爱好者才会被宣传“骗”进影院,大多数的普通人,观影欲望不强,观影偏好各异,因此不太在意宣传,只能靠后续的口碑来拉动。
然后只用了大约一个白天,《英雄》在华盛顿地区的口碑也爆了。
质量评分A,观众满意度B,动作好评度A++!
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这意味着第1批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对电影相当满意,甚至是心情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索尼的宣传部门一刻不停地收集问卷,然后当做捷报发给总部,再由中村亲自送到方星河手上。
“方君!大喜!”
方星河接过总结日报,扫了一眼被中村特意标红的两个问题。
【问:你是否愿意重复观看本片?】
【1.不愿意;2.或许会再看一次;3.一定会再看一次;4.我会多次观看】
有82%的男性选择了4,多次观看。
还有11%的男性选择了3,最起码再看一次。
只有1.2%的男性选择了1,不愿意,理由大部分选填了“不喜欢故事的结局”。
然后是女性那边。
有77%的女性选择了多次观看。
15%选择了再看一次。
6%选择了不愿意,理由大多是“我接受不了SR的死”。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模棱两可的情况都不多,重复观影的意愿极强。
【问:你是否愿意向朋友或者亲人推荐本片?】
【1.不愿意;2.会和朋友聊起;3.非常愿意;4.我将强烈推荐】
强烈推荐的总占比实现了91%的总占比。
这方面,仍然是男性的分享意愿更强,比女性高了将近7个百分比。
“挺好的。”
方星河点点头,不耻下问:“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电影具备一种超越常理的长线放映潜力?”
“不止!”
中村的兴奋,到现在都没有消去。
他指着报表上的女性数据,详细解释。
“您可能不了解北美的电影行业,我们六大的发行部门,对每一部电影所面向的市场、所具备的受众,都有一个相对精准的模型或者叫做框架。
比如合家欢类的喜剧电影,这是受众最广泛的细分种类。
再比如海外电影,这是受众最小的片型。
电影种类不同,发行策略便会产生区别,我们对最终票房的预测也会由此锁定在某一个区间。
不过这种预测会受到很多意外因素的影响,所以,当初《泰坦尼克号》上映时,六大的预测部门连续出错,最终他爆出了一个谁也不敢相信的成绩……”
方星河仔细倾听,并没有急于追问任何事。
他是宣传领域的半个专家——只是半个,因为水军负责的事务终归还是太狭窄。
对于电影本身,他的了解远远不够。
中村没有卖关子,很快就讲到了重点。
“经过长期研究,我们发现,女性的分享欲极高,偏偏对电影的推荐意愿不太高,她们通常只喜欢分享两种电影——
一种是足够艺术足够小众的。
但这种分享通常毫无意义,被分享的受众明白她们需要的是什么,往往只是恭维几句,然后双方都会默契地将这件事忘掉……”
方哥听得直冒汗。
好家伙,这种大实话你也敢说?
中村啊中村,搁在10年后,你已经有取死之道!
当然,他的分析极有价值,让方星河猛然意识到一些异常之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