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三星纪:古蜀文明的宇宙征途 > 第412章 隐痕与低语

第412章 隐痕与低语(1/2)

目录

第二阶段净化。

这五个字如同沉重的砝码,压在星语意识的天平上,一端是彻底摆脱虚寂回廊烙印的希望,另一端则是难以预估的、由体内那缕“逻辑湮灭”印记可能引发的连锁风险。瑞多兰宣布的“良性变化”评估暂时为她披上了一层保护色,但她比谁都清楚,这层伪装何其脆弱。

她必须争分夺秒。

在等待瑞多兰完成最终评估和准备的“下一恢复周期”里,星语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两件事上:第一,极致优化那悄然的“共振衰减”法;第二,疯狂推演第二阶段净化可能引发的各种状况及应对策略。

她的意识仿佛被撕裂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维持着表面的平静,贪婪地吸收着静滞庭园的能量,修复损伤,巩固根基,为即将到来的更大考验做准备。另一部分,则在她意识的最深处,构建起一个高度凝练的思维模型,以自身、星锚、那缕印记、静滞庭园能量以及瑞多兰秩序场为参数,进行着永不停止的模拟运算。

运算结果大多令人沮丧。

模型显示,第二阶段净化动用的秩序能量强度和精神冲击,远超第一阶段。那深灰烙印核心的顽固程度也呈指数级上升。过程必然激烈。

而在这激烈的过程中,那缕沉寂的“逻辑湮灭”印记,有高达73.6%的概率会产生反应。反应模式未知:可能被进一步压制和削弱(概率18.4%),可能被激活性状不明地波动(概率51.2%),甚至有微小概率(4.0%)因其特性与高强度秩序能量剧烈冲突而引发局部性、小范围的逻辑崩塌效应——那将是灾难性的,不仅可能摧毁星锚核心,更可能瞬间暴露其存在。

她尝试在模型中加入自己正在进行的“共振衰减”因素。结果显示,如果她能在那之前将印记的强度再削弱15%以上,高风险概率会显着下降。但以她目前这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速度,想要达到这个削弱目标,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瑞多兰给出的准备周期。

时间不够!

除非…她能找到方法,在不引发警报的前提下,稍微提升一下“共振”的效率。

这个念头极其危险。瑞多兰的监控如同天网,0.7个百分点的契合度提升都被精准记录并询问。任何更明显的举动都可能招致无法预料的后果。

但她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她开始更胆大妄为地试探瑞多兰监控的边界。她不再满足于仅仅调整自身频率去契合环境,开始尝试用极其微弱的精神力,如同操纵无形丝线般,去极其轻微地“引导”一丝丝静滞庭园的能量流。

不是汲取,不是改变其方向,而是像在溪流中放入一片极轻的羽毛,试图让水流自然绕过羽毛时,产生极其微小的、符合她需求的涡流,再让这丝涡流“恰好”拂过星锚核心深处那片区域。

这需要对能量有着入微的感知和精妙的操控,其难度远超之前。她失败了无数次,那细微的精神力丝线稍有不慎就会溃散,或者对能量流造成稍大的扰动。

每一次失败,都让她的心高悬一次,生怕下一秒瑞多兰的质问就再次降临。

或许是她的方法足够巧妙,将扰动隐藏在了静滞庭园能量本身固有的、为了修复不同损伤而产生的复杂波动之中;或许是瑞多兰的监控系统虽然精密,但主要关注点在于宏观的能量异常和意识状态剧变,对这种近乎量子级别的细微操作存在监测盲区;又或者,瑞多兰真的将她的所有变化都归因于星锚的“良性适应”…

在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失败和提心吊胆后,她竟然…成功了那么几次!

几丝微弱到几乎不存在的秩序能量涡流,按照她期望的方式,轻柔地加速了那缕印记的自然衰减过程!效率比她单纯调整自身频率提升了大约30%!

狂喜只持续了一瞬,就被更大的谨慎取代。她不敢频繁使用这种方法,每一次成功引导后,都会长时间蛰伏,只用基础共振法,观察良久,确认没有引发异常后,才敢进行下一次尝试。

就像在悬崖边反复横跳,每一次都与未知的危险擦肩而过。

在这种极致的压力和精神消耗下,她的意识结构反而被锤炼得更加凝实,对自身力量的掌控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那被净化后略显虚弱的意识体,在恐惧和求生的双重驱动下,爆发出惊人的潜力。

她甚至开始尝试,将一丝丝混沌本源的力量(来自星锚)融入那引导的精神力丝线中。混沌并非秩序的敌人,在某种层面上,它更像是一种未被定义的、充满可能性的“原料”。她小心地让混沌力量模拟出秩序场的某些特征,试图让它成为一层更隐蔽的“绝缘层”或“伪装层”,包裹住她那细微的操作。

效果出乎意料。融合了混沌特性的精神力丝线,在引导秩序能量时似乎更加顺畅,更不易被察觉!这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但她也发现,当她动用混沌本源时,眉心那枚深灰烙印会产生极其细微的、几不可察的共鸣!仿佛沉睡的凶兽被同源的气息轻轻触动!这让她立刻停止了这方面的深入尝试。操纵混沌,同样是在玩火。

就在这种日以继夜的、无声的冒险与锤炼中,瑞多兰通知的“下一恢复周期”即将结束。

她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模型显示,那缕“逻辑湮灭”印记的强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这种冒险的方式,成功削弱了约8.3%。虽然距离理想的15%还有差距,但风险概率已经有所下降。这已是她能做到的极限。

她停止了所有额外的操作,将状态调整到最佳,准备全身心迎接第二阶段净化。

然而,就在周期结束前的最后一个“休息时段”,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她惯例地内视检查印记状态时,忽然发现,在那缕被削弱了的“逻辑湮灭”印记周围,那些被秩序能量“冲刷”得最频繁的区域,星锚核心的混沌光点似乎发生了一些极其细微的、结构上的改变。

它们不再完全排斥秩序能量,反而呈现出一种极其初级的、懵懂的…“适应性”?仿佛在长期接触秩序浸润后,开始学习、开始尝试理解甚至模拟这种与其本性截然不同的力量?

这种变化极其微小,若非她这段时间对星锚核心的感知提升到了全新高度,根本无从察觉。但这发现让她心神剧震!

星锚核心在进化?因为持续暴露在高浓度秩序环境下,并且经历了她这种精微的操控尝试,它正在被动地、缓慢地发生着某种适应性的变异?

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混沌本源如果开始融合秩序特性,会变成什么?这会增强星锚的力量,还是会导致其本质发生不可预知的偏移?进而影响到与星锚深度融合的她自身?

未知。一切都是未知。

她感觉自己仿佛在同时驯服两头猛兽,一头是体内的炸弹,另一头是身下的坐骑,而她自己,则走在一条越来越窄、两边皆是万丈深渊的钢丝上。

没时间给她深思了。

“漂泊者。第二阶段净化程序准备就绪。请确认你的意识状态已调整至最佳。”瑞多兰那毫无波澜的意念,准时响起。

星语深吸一口气(意识层面),将所有杂念、恐惧、疑虑强行压下,将精神状态调整到绝对专注和冷静。

“确认准备就绪。”她清晰地回应。箭已上弦,不得不发。

“很好。程序启动倒计时:10、9、8…”

周围那些巨大的、处于休眠状态的净化棱镜,再次逐一亮起,比第一阶段更加璀璨,更加复杂的光芒在其中流转、汇聚,构建出一个远比之前更加精密、更加庞大的立体法阵。整个棱镜之间的秩序场强度开始急剧攀升,空气(如果存在的话)仿佛都变得粘稠起来,弥漫着令人心悸的能量威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