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564章 计定迁都

第564章 计定迁都(2/2)

目录

因为大汉不能取胜的话,他们还可以逃回汉中,逃回益州。

而本乡本土的这些人所面临的就是更加严酷的剥削。

到那时,除了造反和等死,估计也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

而此时的刘谌却在行宫内和众人商议迁都的事。

面对刘谌想要迁都回长安的打算,在场的众人却纷纷发表了反对的意见。

原因无他,太过于匆忙了。

虽说此前刘谌在誓师北伐的时候,就已经把长安当做国都,成都作为陪都。

可实际情况是,北伐三年以来,尽管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

尽管皇帝都已经远在天水。

但成都依然是大汉目前唯一的经济和政治中心。

是其余地方所无法比拟的。

那么多的人都在成都生活,那么多的机构都在成都运转。

骤然迁都,必然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动荡。

所以在场的人都觉得迁都这些事需要一段时间缓冲,给人们留出来一些能够反应的时间。

最起码也要等朝廷一应机构慢慢的转移到长安,再说迁都的事情。

但在这件事上,刘谌却表现出了极其强硬的态度。

这个都,必须立刻迁!

“成都虽为目前大汉政治中心。”

“但是从北伐开始,定都长安的时候,朕就已经在给所有人时间了。”

“没看到这些年做生意的人已经渐渐的从成都转移到了天水。”

“朕甚至连第二次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都一一委派到陇西做官。”

“若是还有人看不懂朕的打算,不能提前做好规划。”

“那就说明他们自己没有眼光。”

“况且钟会此前在安定所带贼兵,以及武功守军大部分都是士族私兵。”

“说明朕这些年在成都对益州士族的所作所为,关中士族必然一清二楚。”

“打下长安的速度太快,是朕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时间,也不敢给他们反应的时间。”

“关中士族的底蕴,绝非益州那些小门小户所能比拟的。”

“他们是有左右一个王朝走向的能力的。”

“若是朕不往长安坐镇,他们必然会起一些别的心思。”

“若是朕坐镇长安,却又不宣布迁都长安,别说是那些人了。”

“就是国中的自己人,其中的一部分也会起一些别的心思。”

“只有迁都长安,才能稳定关中人心,才能让一些宵小心里不敢有别的念想。”

“这个都,朕非迁不可!”

刘谌可太知道什么叫迟则生变了,历史上多少人都是因为在关键选择的时候迟疑不定,错失良机,最终被对手翻盘。

刘谌可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听到刘谌的这一番剖析,几人也就没有什么话好说了。

“陛下,即便是要迁都,是不是也要等大将军传回来消息再说?”

廖化说出了一番老成持重之言。

因为姜维此时还没来得及将石苞已经投降的消息传回来。

大家对于现在东线战况并不明了。

迁都长安是件天大的事,一旦宣布就绝不可能停下。

到时候东线战事万一不利,比如石苞投降洛阳,或者被洛阳先一步攻陷的话。

那整个关中就会暴露在洛阳的眼皮子地下。

此时迁都长安,岂不是危险重重?

万一再运气不好,守不住长安,被迫弃长安而走的话。

那对于大汉声望的折损那可不是一星半点的!

别看现在北伐的势头如火如荼,并且拿下了雍州绝大部分的州郡。

可这是因为大汉一路胜仗的原因。

一旦退出长安,陇西四郡倒还好说,朝廷经营了这么多年,颇得人心。

其余如安定、扶风等郡,必然有贼人闻风而起。

更别说其余更靠近长安的地方了。

大汉是冒不起这个险的!

刘谌听到廖化的话后摇了摇头:

“等不了。”

“攻取长安快不得,因为大汉已经离开人们的视线太多年了。”

“朕必须要让所有百姓都再次听闻大汉之名,让他们知道他们曾经是大汉的子民。”

“所以朕在天水,一准备就是三年,期间很少主动对陇西三郡之外的地方出击。”

“但攻取洛阳慢不得,中原士族,河东河北,甚至是关中士族都有可能逃往洛阳。”

“一个关中士族就能让司马攸在长安撑这么长时间,若是等他们反应过来,岂不是在给司马炎机会?”

“而且前两年就传来消息,说司马炎在荆州打造水师。”

“若是朕所料不假的话,必然是起了万一夺不下长安,司马攸又挡不住朕。”

“他就会南下攻吴,以谋取江南膏腴之地,和朕东西两分天下。”

“届时他占中原江南,和朕分庭抗礼。”

“朕绝不许此事发生!”

“至于洛阳兵马能不能攻取冯翊,打到长安。”

“现在考虑那些没有任何意义。”

“须知道,朕之所在,便是大汉所在。”

“朕之所向,便是大汉兵锋所向。”

“司马炎打进来,咱们再把他们打出去便是!”

“朕在剑阁、在汉中,在陇西,不都是一直这么做的!”

“到时候,无非就是再做一遍罢了!”

听到刘谌的话,在场的人在激动的同时,也是一阵惊叹。

没想到陛下夺取长安之后,并不暂时满足于占据雍凉诸州。

而是要立刻发兵攻打司马炎!

众人不用多少心思就能想到,陛下所言并无半分虚假。

快速拿下长安,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这其中也包括司马炎和他所治的那些地盘上的世家们。

等他们反应过来,必然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大汉。

这对大汉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陛下这战略眼光,实在是恐怖了!

“既如此,臣等在无异议,请陛下早日迁都长安,以安天下万民之心!”

廖化率先站了起来。

其余人也纷纷起身。

刘谌笑着说道:

“你我君臣一心,何愁祖宗江山社稷不复!”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跑来一个侍卫,来到刘谌面前说道:

“启禀陛下,杜预正在行宫外求见!”

听到杜预的名字,刘谌心中顿时一阵讶然。

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在刘谌的预想中,杜预最早也应该在明年后半年回来。

因为那是算是正常的攻取长安的时间。

到那时,杜预也会卸下心理包袱给自己效力。

但这才过去几个月,杜预就匆匆赶了回来。

这是什么情况?

“让他进来吧!”

没一会儿,风尘仆仆的杜预就来到刘谌面前。

看着满脸疲惫的杜预,刘谌刚待发问。

就听到杜预先一步开口道:

“陛下,臣从成都而来,宗太尉病重,已然时日无多。”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