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买牛(下)(1/2)
蒙小华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临时起意买小牛,居然还有这样的好处。
她也认识到了社会的知识隔层有多大。
专业贩卖牲畜的人不识字,对《相牛经》这样的专业知识还停留在口口相传,师徒相授的地步。
而为了考科举,手无缚鸡之力的学子却以博览群书为耀,像《相牛经》这等实用的农经,却只是他们闲暇的读物罢了,对农耕之事却嗤之以鼻,不屑为之。
即便他们考取了功名,当了父母官,却只会关心赋税,而不会在意田地里的庄稼长势如何,是否有病虫灾害需要防范治理。
务农、读书这两个本该相互依存的群体,就这样被时代局限生生剥离,一个飘在天上,一个被踩在泥沟,相互不理解。
老头子最终给的价格,围观的村民不清楚,蒙正全和蒙小华确实知道的。
一头牛犊子作价四两五钱,两头小牛总共九两银子。
老蒙和徐长寿将新买下的两头小牛牵走,蒙小华却留了下来。
她答应了要读《相牛经》给人听,她得留下来履行承诺。
……
待村民散去,父子俩将筐子收拾好,蒙小华带着两人来到了小溪边。
蒙小华寻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翻开《相牛经》读了起来。
老头子则是和儿子两人毕恭毕敬的听着,脸上满是尊敬的神色。
比起之前的照本宣科,蒙小华这次特意将书本的内容翻译成了方言土语来读。
或许,蒙小华读的时候对各个部位的描述不够准确,但老头子却是能听得懂的。
三遍《相牛经》读完,当年师傅说得含含糊糊一知半解的相牛秘诀,如同拨云见日一般,豁然清晰的展现在了老头子面前。
儿子听没听懂他不清楚,但老头子自己心里清楚,完整的学完了整本《相牛经》,日后他定然能成为牛市上相牛这个行当里当仁不让的扛把子。
而且,他以后将相牛的本事传给儿子、传给孙子,相牛这门本事就成了他家传的营生,子孙后代都会因此受益。
这样比起来,刚刚他让利给蒙小华的些许银钱,就显得非常的不值一提了。
合上《相牛经》蒙小华疑惑的问道:"老丈,你为何不让我直接把书给你?"
老头子一脸坦然的笑道:"不瞒您说,我不识字,我儿子不识字,我孙子也不识字,这本宝书我拿回去也没有用,只能小心的藏起来,要是哪天不小心弄丢了,反倒是让别人把本事学去了,纯粹的得不偿失。"
蒙小华点头表示理解。
这个时代师父教徒弟尚且要留一手,要是真把书丢了,这不是砸自家的饭碗吗?
与其到时候担心这儿担心那儿,不如一开始就不要把这烫手山芋握在手里。
老头子真是一个活得通透的人!
……
送走父子俩,蒙小华就回了神龙坡。
潘山和潘峰两人早就在上山的路上等着,一见蒙小华,两小只就跑了过来,一人拉着蒙小华的一个袖子撒娇道:"娘,我看见家里买的小牛了,可以把小牛交给我们养吗?我们一人一头小牛,保证把小牛养的壮壮的,以后帮家里多干活。"
蒙小华看着长得白白胖胖的两小,眉眼弯弯的问道:"你们怎么想起来要养牛了,这个时候你们不是应该在书房学习功课吗?为什么会在这里。"
自从蒙洪去金陵,将刘夫子请来了小石村,除了蒙锦浩跟着外祖父读书,连带着潘山、潘峰的功课也变得正规了起来,日日跟着刘夫子读书识字。
两个小家伙中,潘峰展现出了学文的天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