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天命之谓性(1/2)
“天命之谓性”这句话,只要是读过经典的人都很熟悉,因为这句话出自《中庸》首章。
全文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如果从字面上来看,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人的本性是由天赋予的,只要遵循本性即为【道】,继续秉持和修养这个道就可以称之为【教化】了”。
这么讲,可能还是有很多人感觉云里雾里的听不懂。
好,那就再举几个例子出来。
就拿殖人天天挂在嘴上的西方企业文化与员工培养作为例子,首先叠个甲,这例子不知真假,未经求证,只不过是比较适合放在这里,作为解释刚刚那段话而使用。
这个例子就是谷歌的“20%自由时间”政策。
谷歌相信员工天生有创新的潜能,你可以将其理解为“天命”或者“天赋使然”。
然后谷歌允许员工用20%的工作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这种自由探索就是【率性之谓道】。
最后公司还会提供资源、导师,以及开发相应的评估体系,确保自由创新不会变成“散漫无章”。这种制度引导,就可以理解成【修道之谓教】。
好,再举一个儒家人物的故事,加深这种理解。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即人天生生有仁义之心。
他小的时候喜欢模仿红白喜事里面的仪轨流程,这是他的“本性”,但未必是“正道”。
所以最后才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最终让孟子接触了儒家经典,使他从“模仿丧葬”转而“学习圣贤”,最终成为儒家亚圣。
大家这么一听,肯定觉得,嗨!还以为多难,这简单的要死,明白了!全明白了。
可惜,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这里面有三个陷阱。
第一,设若“性”由天定,是否意味着人性不可改变?这与儒家“修身成圣”的理想会不会有矛盾呢?
第二,若人的善恶也是天命所定,那坏人天生干坏事,是个坏种,那在一定的角度上去看,他只不过是受本能趋使,自己并不能控制啊,那为什么不惩罚天道,而去惩罚天道“奴役”的工具呢?
还有第三:假如一切都是老天注定,后天的努力还重要吗?
坏了。
你被带入一个千百年来,儒家自己都糊里糊涂的核心矛盾里了。
这个矛盾,叫做“天命”和“人为”的困境。
这个矛盾,就连圣贤的想法有的时候也是相互背离的。
比如大家都听说过的“性善论”和“性恶论”。
天命赋予人,仁义礼智之端,但需要“扩而充之”,这是孟子的“性善论”。
天命不过只是生物的本能,人要是想成为圣人,就需要“化牲起伪”才行。
如果你觉得只有这两种尖锐矛盾的学说,那你就太年轻了,上古大神之后,西汉又出了个董圣,他在性善和性恶的基础上,又搞出个天人感应的“调和”说。
他的观点是,我管你性善性恶,全都错了,这是动态变化的过程,老天会用“灾异遣告”的办法,让天命这玩意动态变化了。
但这个问题又陷入了一个新的问题中来。
即天命会被人性操控啊,比如水灾,按照董仲舒的说法,那都是人德不修导致的,那我修了,岂不是可以控制灾难的发生了?
我要跟敌国打仗,先投降到对面去,然后各种作妖,三两天,敌人不用攻打,被水灾给淹了。
就很荒谬!
……
所以,连圣贤都没办法界定的东西,阎永明提了出来让陈凡来解答,这够恶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