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515章 震惊的奉天航空三人组

第515章 震惊的奉天航空三人组(1/2)

目录

“何工,刘工……我……我错了。”高建力脸色发白,嘴唇哆嗦着,声音里带着一丝后怕和懊悔,“谢谢……谢谢两位老领导提点,我……我以后再也不敢胡说八道了。”

刘工程师看他确实是知错了,脸色缓和了一些,拍了拍他的肩膀:“知错能改就好。记住,在四九城,尤其是在那些科研单位和部委大院附近,饭可以乱吃,话绝对不能乱说。走吧,我们回招待所,安心等消息。”

“是,是。”高建力连连点头,像个犯了错的小学生一样,跟在两位老工程师身后,快步走向招待所的方向。

回到部里招待所那间朴素却干净的房间,高建力一晚上都没怎么睡踏实。

何工和刘工那番话,如同一记记重锤,彻底敲碎了他之前对那位年轻总设计师的浅薄认知。

他脑海里反复回荡着“领先世界十年”、“撑起半边天”这样令人心惊胆战的评价,越想越觉得后怕,越想越觉得敬畏。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招待所房间里的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高建力一个激灵从床上弹起,以生平最快的速度抓起了话筒。

电话那头,是周部长办公室秘书的声音,言简意赅:“高处長吗?请你和何工、刘工马上准备一下,八点整,周部长在部委大门口等你们,车已经安排好了。”

“是!是!我们马上就好!”高建力激动地声音都有些发颤。

挂了电话,他几乎是冲进隔壁房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两位老工程师。

何工和刘工显然也一夜没睡好,听到消息后,眼神里同样迸发出一丝期待和紧张。

三人手忙脚乱地洗漱、换上最整洁的衣服,连招待所的早饭都顾不上吃,提前一刻钟就站在了部委大门口。

八点整,一辆黑色的“红旗”轿车准时停在了他们面前。

车窗摇下,露出了周部长温和的笑脸:“都来了?上车吧。”

轿车一路向西,穿过清晨繁忙的市区,驶向西郊。

随着车辆的深入,周围的环境也愈发肃穆。

道路两旁是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随处可见荷枪实弹的警卫战士。

高建力透过车窗,看到远处一栋栋造型简约却极具现代感的白色建筑,心中那份敬畏感再次被无限放大。

最终,车子在一栋没有任何标识,只在门口设了三道关卡的建筑前停下。

这里就是研究所的核心区域。

“到了,”周部长率先下车,“你们跟我来,记住,进去之后,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看的别看。”

“明白!”三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第一道关卡,是警卫查验证件。

周部长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证,又递上了一份盖着鲜红印章的特殊通行函。

警卫仔细核对后,敬礼放行。

第二道关卡,是金属探测和随身物品检查。

高建力三人被要求将公文包、手表、钥匙等所有金属物品全部寄存。

他注意到,就连周部长,也同样遵守了这个规定,只拿着那两份需要签字的文件走了进去。

第三道关卡,是在一间全封闭的白色房间里。

两名穿着白大褂,神情严肃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全身扫描,确认没有携带任何电子设备后,才打开了通往内部的最后一道门。

整个过程,安静、迅速、严密得令人窒息。

高建力全程屏住呼吸,心脏怦怦直跳。

他现在才真正理解,何工口中的“保护”是什么意思。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保密单位了,这简直就是一座固若金汤的科技要塞!

他想起自己昨天在大门口那句轻浮的抱怨,冷汗再次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幸好,他这次学聪明了,从头到尾紧紧闭着嘴,一个字都不敢多说。

穿过一条长长的、一尘不染的走廊,周部长在一扇厚重的木门前停下,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门里传来一个年轻而沉稳的声音。

周部长推开门,率先走了进去:“白杨同志,我带奉航的同志们过来了。”

办公室里很宽敞,光线明亮。

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和图纸,但却分门别类,井井有条。

一个穿着干净白衬衫的年轻人正伏在桌前,听到声音,他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秀而坚毅的脸庞。

正是白杨。

“何工,刘工,好久不见,两位身体还是这么硬朗。”白杨站起身,脸上露出了真诚的微笑,主动迎了上来。

“白总工!”

“白总工,可算又见到您了!”

何工程师和刘工程师在看到白杨的那一刻,所有的紧张和拘束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和亲切。

他们快步上前,紧紧握住白杨的手,眼眶都有些泛红。

“哎呀,总工,您可不知道啊,自从您上次去我们厂里指导工作之后,我们这帮老家伙,天天都在念叨您呢!”

何工是个直性子,一开口就唠叨了起来,“我们都说啊,这‘龙腾’能飞上天,能装备部队,那都是您的功劳!没有您,我们还在那堆废铁里打转呢!”

刘工程师也感慨万千:“是啊,白总工。您当时在小黑板上推演的那个公式,我们后来组织了厂里所有的技术员,花了足足一个月才勉强吃透。您是不知道,那一个月,我们整个技术科,看您就像看神仙一样!”

高建力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幅画面,心中再次受到巨大的冲击。

何工和刘工,在奉航那是什么地位?

那是元老,是泰山北斗,是连厂长都要尊称一声“老师傅”的存在。

可此刻,在这位年轻得过分的总设计师面前,他们却像两个见到了偶像的孩子,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两位老总工言重了。”白杨笑着拍了拍他们的手背,示意他们坐下,“‘龙腾’能顺利完成,离不开奉航几万名职工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我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稍微推了一把而已。真正的功臣,是你们。”

他这番话不轻不重,既肯定了自己的作用,又给予了对方极大的尊重和体面。

周部长在一旁微笑着看着,没有插话。

他知道,这些一线的老技术专家和白杨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基于纯粹技术的惺惺相惜,这是任何行政命令都无法取代的。

一番寒暄过后,众人落座,很快进入了正题。

高建力恭敬地将那份厚厚的《龙腾系列战斗机生产验收报告》递了过去。

“白总工,三千架次的生产任务,我们奉天航空制造厂,已于上月全部完成,所有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请您审阅签字。”

白杨接过报告,没有立刻翻阅,而是看着高建力,赞许地点了点头:“三千架,保质保量,提前完成。同志们辛苦了,你们为共和国的蓝天,立下了汗马功劳。请代我向奉航全体职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高建力瞬间热血沸腾,眼眶一热。

所有的辛苦,所有的汗水,在这一刻似乎都得到了最高规格的认可。

他用力地点了点头:“谢谢白总工!我们一定把您的话带到!”

白杨这才翻开报告,目光在关键的生产批次、品控数据和试飞总结上快速扫过。

他的阅读速度快得惊人,厚厚的一本报告,在他手中如同一本薄薄的杂志,飞速翻页。

但何工和刘工却知道,每一个关键的节点,他都看得无比仔细。

不到五分钟,白杨合上了报告,拿起桌上的钢笔,在最后一页的总设计师栏里,签下了“白杨”两个字。

笔锋锐利,力透纸背。

“好了。”他将报告递还给高建力。

第一件事,圆满完成。

高建力小心翼翼地将报告收进公文包,感觉这薄薄的一份文件,此刻重如千钧。

“白总工,还有第二件事……”他定了定神,将话题引向了那个更关键的技术难题,“是关于我们正在预研的‘三代半’发动机项目……”

何工程师立刻接过了话头,将他们遇到的高压涡轮叶片材料问题,详细地描述了一遍。

从合金配方遇到的瓶颈,到定向凝固工艺的局限,再到那始终无法达标的百分之三的蠕变性能差距,说得条理清晰,数据详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