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533章 精明的三个人!

第533章 精明的三个人!(2/2)

目录

“哟,你们几个,跑得倒是挺快。怎么,是怕我办公室的茶凉了不成?”周部长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端起秘书小张早已泡好的茶,轻轻抿了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揶揄。

石振宏立刻站了起来,恭敬地说道:“周部长说笑了,我们这不是心系国家大事嘛。”

“这银河一号,可是个好东西,我们都急着想看看它能帮我们解决多少难题呢。”他这话半真半假,既表明了自己对国家科技进步的关心,又巧妙地透露出他们此行的目的。

刘有材也跟着凑趣:“是啊,周部长,这可是国之重器,早一天投入使用,就能早一天发挥作用。”

“我们几个老粗,虽然不懂那些深奥的计算机理论,但对这东西能带来的实际效益,可是眼馋得很呐!”

周部长听着他们这番话,脸上依然挂着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

他抬了抬手,示意他们坐下,然后才慢悠悠地说道:“行了行了,少给我打马虎眼。你们那点小心思,我还能不知道?”

“把老苏和老祁他们都给糊弄走了,回头等他们知道了真相,看你们怎么收场。”他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语气里并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带着一丝纵容。

刘有材一听,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哎呀,周部长,那都是以后的事儿了。现在最要紧的,是先把这好东西用起来!他们要真想用,到时候排队就是了,咱们可没拦着他们。”

石振宏和赵启民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办公室里顿时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他们都知道,周部长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了他们的“小聪明”。

周部长看着这三个老伙计,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严肃而认真的表情。

他清了清嗓子,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也变得沉稳有力:“好了,玩笑归玩笑,正事儿咱们也得办。你们的心情我理解,这银河一号确实是国之重器,早一天投入使用,就能早一天发挥作用。但是,这毕竟是全国性的资源,不可能让你们一家独占。”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继续说道:“这样吧,我能做主的权限内,可以给你们批条子,但每个部门,暂时只能批一个星期,也就是七天的使用时间。”

“你们可以先用起来,跑一跑你们最紧急、最重要的项目,看看效果。”

“而且,这还得跟计算机研究所那边商议,毕竟他们是主要的管理和维护方,白杨和周培明院士也得协调时间,安排具体的上机计划。”

听到周部长的话,石振宏、刘有材和赵启民三人立刻交换了一个眼神。

一个星期,七天时间,听起来确实有些短。

对于他们各自部门那些动辄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的复杂模拟和计算项目来说,七天简直是杯水车薪。

石振宏眉头微皱,率先开口,试图争取一下:“周部长,一周?这会不会太短了点?”

“我们装备部的许多项目,比如新型武器的弹道模拟、材料的疲劳测试,以及一些大型设备的结构优化,都需要海量的计算。”

“一周时间,恐怕连数据都跑不完啊。”他这话是实情,也是一种试探。

刘有材也跟着抱怨道:“就是啊,周部长,我们四机部也是。”

“很多重型装备的设计仿真,比如大型水轮机叶片的流体力学分析,航空发动机的燃烧室模拟,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高精度的运算。一周时间,也只能做个初步验证,根本无法深入。”

周部长听着他们的“诉苦”,并没有动摇。

他抬手示意他们安静,语气坚定地说道:“我知道你们有难处,也明白七天时间确实紧张。但这是我能给出的最大权限了。”

“银河一号刚刚成功,它的运行稳定性、维护周期、以及整个系统的承载能力,都需要一个磨合和评估的过程。”

“而且,全国那么多部门,都在等着它投入使用,不可能让你们一家独占。先用起来,跑一跑,看看效果。”

“后续的使用,我们可以再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计算机研究所那边的反馈,制定详细的分配方案。”

“但现在,就先这样。你们也别为难我,我回头还要跟老周(周培明)和白杨去解释呢。”

他这话一说,石振宏三人便知道,周部长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虽然只有一周,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已经是莫大的惊喜了。

毕竟,这可是全国第一台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能抢先使用,哪怕只有一天,也是巨大的优势。

更何况,周部长也说了,后续还会有机会。

赵启民最先反应过来,他一拍大腿,果断地说道:“行!一周就一周!能先用上就是好的!周部长,您这个条子,我们领了!”

他脸上再次露出了那种精明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部门项目领先一步的场景。

石振宏也跟着点头,神色严肃地说道:“是啊,总比没有强。周部长,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充分利用这七天时间,争取跑出最好的成果来!”

刘有材更是喜形于色,连连点头:“对对对!白赚的,白赚的!周部长,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他知道,有了这七天的使用权,他们部门就能抢占先机,将一些关键项目的数据提前跑起来,为后续的研发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周部长见他们都接受了,满意地笑了笑。

他从办公桌上拿起几张空白的批示文件,拿起钢笔,在上面龙飞凤舞地写下了几行字,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盖上印章。

“喏,拿着吧。回去之后,你们各自部门要尽快整理好需要上机运行的项目和数据,然后派专人去计算机研究所,和周培明院士、白杨同志对接。”

“记住,所有数据和项目内容,都必须严格保密,不能有丝毫泄露!”周部长将三份批示文件递给他们,语气再次变得严肃起来。

石振宏三人小心翼翼地接过批示,仿佛接过的是什么稀世珍宝。

那批示上虽然只写了短短几行字,却代表着他们部门,乃至整个国家,在未来科技竞争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请周部长放心,我们一定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绝不辜负国家和您的信任!”石振宏郑重地说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