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余世蓉华 > 第210章 颠覆认知

第210章 颠覆认知(2/2)

目录

炭笔烧制出来,就是一根黑炭条。写字容易把手弄脏,于是徐蓉用布条缠裹,这样就不会把手弄脏。

少华重新缠裹炭条。

徐蓉看着自己的“大作”,甚是满意:“怎么样,你觉得这样的诗印上去,是不是价值倍增?”

少华点头:“确实。”然后道:“模版印刻,要找个字好的人来写。”

“你写不就行了。”

少华摇头:“我不行。我建议让龚天禄来写。”

之前甜香卖诗,找龚天禄来写字。据甜香所说,在本地,字写得最好的两个人:一个是重阳县令,一个是龚天禄。

徐蓉道:“我们跟龚天禄不熟,再说,让他写,不是会提前泄密嘛!”

“泄什么密?”

“就是我们日历中的那些诗啊!”

徐蓉说起她的计划:她打算写出几十首诗,随机配印日历,将它们打乱。这样一来,一本日历与另一本日历,上面的诗可能会不一样;那些对诗感兴趣的,会促进他们多买几本日历,集齐她的几十首诗。

这就有点像现代的“集卡牌”,想要集齐一套,可能要买很多。

少华不理解为何要“集诗”?当然,他也不是诗词爱好者,没有这方面的爱好。既然蓉儿想要这么做,那就让她做吧。反正她做这些也只是为了打发时间。

两人商量了一下,字还是由少华来写。至于诗的配图,徐蓉思考了好几种方案,最后决定还是留白,让购买者自己去画。

不过,考虑到他们可能不知道这是故意留白,所以,徐蓉打算到时候将“日历”放在县城荣顺号售卖。她先画两幅做样品,告诉店铺伙计这日历的“正确用法”,跟顾客介绍的多了,他们自然也就知道了。

接下来的日子。

徐蓉写诗,少华练字。待字练得差不多,少华开始往木板上刻。

……

转眼来到八月二十日,拓跋于荣回来了。

他看到两人刻木板,询问是要做什么?徐蓉介绍了她的“日历”计划。

拓跋于荣看过排版,以及徐蓉写的二十首诗,说道:“你再给我画一套模板,我带到京城去印。”

徐蓉道:“我做这个是为了帮村里人卖纸,你带到京城去印,他们的纸怎么办?”

“简单,把他们的纸也一块儿收了带走。”

拓跋于荣这趟回来,紧接着就要去京城。他觉得徐蓉的“日历”不错,特别是她那“集诗”创意,挺有意思。

京城的读书人多,附庸风雅的人也很多,他觉得在京城,这日历可能会卖得不错。

两人合计了一下,拓跋于荣出银子,收购村里所有皮纸。另外,县城荣顺号也面向全县收纸。

虽然拓跋于荣不做皮纸生意,但今年的纸价真的很低。反正他也要去京城,就顺便收点纸带过去。

皮纸在重阳县不值钱,但带到外地,价格还是可以的。

之前拓跋于荣不做皮纸生意,是因为纸对他的“事业”没什么帮助。他要做的,是能影响“民生”的商品。

纸这种东西,有没有,对老百姓来说不重要。没有纸,老百姓也照样活。但是,如果没有粮食,老百姓是活不下去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