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新朋老友汇吉日(1/2)
连续两日的小到中雨,又阴沉了一天后,太阳终于透过厚厚的云层露出脸来。五月的阳光虽不炽烈,却带着融融暖意,洒在临江县城的大街小巷。今天是五月一日,法定休假日,亦是陈和平大喜的日子。
时间已是早上八点多,江春生才从睡梦中悠悠醒来。
这几天工地因雨停工,工程上紧绷的弦一下子松了下来。他正好将前段时间落下的电大课程补上,昨晚送朱文沁回家后,也未立刻睡觉,坚持学习到半夜十二点,完成计划课程后方才睡下。
他躺在床上伸了个懒腰,看向不曾拉上窗帘的窗外。
天公作美,天气放晴了。阳光透过玻璃窗,在写字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他翻身起床,家中空无一人,父母竟然都不在家了。一番洗漱后,他在餐桌前三下五除二地吃完母亲徐彩珠准备的早点——一碗稀饭,三个肉包,一碟咸菜。
他换上一件洁白的长袖衬衫,深色长裤,准备出门了,可母亲徐彩珠还没有回来。他只得给家里留了张纸条,上书“我去参加朋友婚礼,会晚回来。”便兴冲冲地出了门。
江春生骑着那辆“老永久”,来到规划局宿舍朱文沁家。朱文沁早已梳洗打扮妥当,一袭淡酒红色长裙上配一件米黄色低领上衣,衬得她肌肤胜雪,高雅华贵。见江春生到来,她嫣然一笑,眼中满是甜蜜。
“吃过早饭了吗?”朱文沁的母亲李玉茹关切地问江春生,得知他已吃过后,便又忙着去泡茶。
朱一智坐在客厅看报纸,见江春生来了,放下报纸与他闲聊起来。话题从陈和平的婚礼渐渐转到城市建设上,朱一智感慨道:“民主街、三义街还有文昌街那一带的老房子,密度太大,要想改造可不是三五年的事,改造不如新建。旧城改造不容易啊!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江春生认真听着,不时点头。他知道朱一智作为规划局领导,对这些事情有着深刻的见解。
时间在闲聊中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午饭时分。张文馨一家三口今天没有回来,李玉茹依然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九菜一汤,色香味俱全。席间气氛融洽,宛如一家人。
饭后,朱文沁把江春生送她的实际丝巾围在脖子上,又和提着一个精致的米黄色小皮包,两人告别长辈,来到楼下。江春生推起自行车打算骑车去陈和平家,朱文沁却道:“陈和平家那个巷子今天肯定不好停放自行车,我们坐两站公交走过去最好。正好吃完饭了走走路。”
江春生觉得有理,便将自行车停放在朱文沁家院子里。朱文沁挽着他的手臂,带着他步行穿过巷子,转了一个弯,共步行了十来分钟就到了城中路。此刻,他们并没有兴趣逛街,而是直接乘坐了两站公交车,下车便是曙光照相馆,前面就是民主街了。
走进民主街,还没有到陈和平的家门口,就已感受到喜庆的气氛。远远地就能听到喧闹的人声,偶尔还有鞭炮声响起。走到陈和平家附近,更是人声鼎沸。青石铺就的路面,前天刚刚下过雨,今天格外干净,两旁低矮的房屋门前,三三两两站着看热闹的邻居。
民主街130号陈和平家门口,站着六七个男女,抽烟的抽烟,聊天的聊天,还有两个小男孩在相互追逐着要糖吃。大门的两边贴着一幅红彤彤的对联,上联是“同心同德情无限”,下联是“相敬相亲意更浓”,横批“百年好合”。横批的上方,还贴着一个大大的红双喜。
江春生与朱文沁手挽手走上前,不等他们开口,就有一个穿夹克衫的中年男子上前询问:“请问你们是……”
“我们是陈和平的朋友,过来凑个热闹。”江春生笑容满面的回答。
中年男子赶紧递上牡丹香烟,自我介绍:“我是和平的舅舅,欢迎欢迎。”随后冲屋内大喊了一声:“陈和平,来朋友了!”
江春生接过香烟,道了一声“谢谢”,走进大门。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烈的烟酒味。一旁的朱文沁看着江春生好奇道:“你又不抽烟,接人家烟干什么啊!”
江春生笑着回答:“这是喜烟,不能拒绝喜气。”
“那我也要。”朱文沁调皮地说着,伸手拿过江春生手上的一支烟。
屋子里面十分热闹,中午在这里吃酒的亲友大多都没走,全部分坐在几个房间喝茶、抽烟、聊天。小天井里的一张桌子周围坐的人最多,基本坐满了整个天井。几个房间的门、窗,甚至墙上都贴着大大小小的红双喜。
而陈和平的房门口,则贴着一幅红底黑字的对联:“金屋笙歌皆彩凤,洞房花烛喜乘龙”,横批“龙腾凤翔”。
本以为里面声音嘈杂,陈和平可能没有听见刚才喊声的江春生,此刻见一身浅灰色西装的陈和平从房里走出来。
“哎呦!好兄弟,你们终于到了,欢迎欢迎。”陈和平热情的上前拍了拍江春生的肩膀,把他和朱文沁引进了新房。
新房的陈设十分简单,却显得很挤。一张罩着一个粉色纹帐的大床,床上摆着四套铺盖,显然是女方的陪嫁品。一个小床头柜,上面摆着前几天江春生和李志超共同送的台灯。一个两开门的衣柜,一个写字桌配一个小书柜,一个双人座布艺沙发配一个小茶几。沙发上方的白墙上,挂着陈和平和李秀云的结婚照。屋顶中间吊着一个简单的6头枝形吊灯,从吊灯杆上向四个墙角拉着彩色绉纹纸拉花,给新房增加了不少喜气氛围。
五六个青少年男女围坐在茶几周围一边嗑着瓜子花生,一边嬉闹。几人见江春生和一身贵气又时尚打扮的朱文沁进来,微微一愣。正想说什么,陈和平却开始赶他们几个出去。
江春生出言制止,陈和平说:“这几个是我的叔伯表亲,在房里吵半天了,等他们出去玩玩。一会李志超也该到了,还有厂里玩的最好的二个同事要过来。”他以“前客让后客”理直气壮地把几个堂表弟妹打发出去了。
江春生和朱文沁坐下来,开始与陈和平聊天。
“陈大哥!恭喜你了。”朱文沁热情的问候着又问道:“安排的是几点去接新娘子啊?是要到城东的水市去接吧。”
“三点准时出发。对了,江春生!我请了李志超的姐夫于总开他的车帮我去接亲。”陈和平说着帮江春生和朱文沁各倒了一杯茶水,“车准备了两台,李志超姐夫的面包车,负责接新娘;另外一辆大客车,是秀云她舅舅找朋友帮忙租来的,负责接女方送亲的宾客。”
“这样安排挺好的,”江春生回应着看看时间,马上就到两点了,不觉替陈和平着急起来:“三点就要去接亲,于永斌的车到现在还没有来吧?时间和他定好了的吧,可别误点了。”
突然,门口传来了叫喊声:“陈和平,有客人到了!”
“我估计李志超他们到了。”陈和平起身出去。
果然,他领着李志超、于永斌走了进来。同行的还有打扮时尚的李志超的姐姐李志菡。
朱文沁与李志菡老朋友相见,甚是高兴,两人手拉手,姐姐妹妹的相互夸赞了一番。
“哎呀,文沁妹妹,你真是越来越漂亮了!”李志菡笑着说道,眼中满是羡慕。
“哪里能和志菡姐比呀,你才是呢,而且还越来越有气质了!”朱文沁也不甘示弱,回应道。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
“志菡姐,你上次送我的化妆品真好用,我现在天天都在用了。谢谢你!”朱文沁真诚的说道。
“是吧!你喜欢就好!永斌说把公司开户行转到你们那里,距离虽然远了一点,但取钱方便多啦。这得谢谢你的帮忙呢。下次有时间和江春生一起去我家里玩。”李志菡热情的邀请。
“好的!下次有机会一定去拜访志菡姐,”朱文沁应声道。
两姐妹正寒暄着,门口又传来了叫喊声。
陈和平两个要好的同事也到了。陈和平将两个同事介绍给江春生、李志超认识。一个瘦高一点的青年叫王治华,与陈和平在一个车间,负责技术工作;一个矮壮一点的叫熊长革,是厂里的库管。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寒暄起来。
陈和平十分感激地拍拍于永斌的肩膀:“于大哥,今天要辛苦你了。真是太感谢你了!”
“客气什么,结婚是大事,能帮上一点忙,而且能沾到你的喜气我的荣幸。”于永斌爽朗地笑道。
李志菡打量着新房,称赞道:“新房虽然小,布置得真不错,简洁又温馨。特别是那盏台灯,放在这里正好。”
陈和平连忙说:“这还是江春生和李志超送的呢,还有那台电扇,都在这里派上用场了。”他指了指墙角处摆放的华生牌落地扇。
众人又说笑了一会儿,陈和平的母亲端来了一盘喜糖和瓜子,热情地招呼大家。陈母看上去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但今天却容光焕发,笑容满面。
“妈,这些都是我的好朋友。”陈和平向母亲介绍道。
陈母连连点头:“好,好,和平常提起你们,感谢你们来参加他的婚礼。”她的目光在朱文沁和李志菡身上停留了一下,眼中流露出赞赏的神色,“多好的姑娘啊。”
朱文沁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含羞的一笑算作回应。李志菡则落落大方地笑道:“阿姨您太客气了,和平结婚是大喜事,我们当然要来沾沾喜气。”
时间到了三点差二十分,接亲的队伍开始出发。
于永斌开的面包车停在门外,被陈和平的舅舅安排人在车身贴了好几个红双喜。租来的大客车则是停在民主街口。因为巷子太窄,大客车开不进来。
江春生、朱文沁、李志超、李志菡随接亲的车出发了。一行十多人两台车很快就到了城东的水市老街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