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429章 公私分明

第429章 公私分明(2/2)

目录

莫非到了京城,反倒要装作与你不相识?”

他的反应,让林向安心头一动。

没想到,宋桐竟生出想要远离家乡的念头。

林向安轻叹一声,语气诚恳:

“非是装作不识,而是公私必须分明。

在此处,人人知你我同窗,你行事自有三分便利。

可京师不同,龙蛇混杂,许多双眼睛都盯着安平粮行。

若你我一到便形影不离,只会惹人猜疑。

倒不如你凭本事立足,三个月或半年之后,人人都知你能干,

再由我提拔,便是水到渠成。

如此一来,旁人既说不得我任人唯亲,也无人敢轻视。

也是你将来能挺直腰杆做人之基。”

说到底,这既是林向安对同窗的尊重和保护,也是他行事的底线。

底线立住,外人自会明白他的规矩。

倒是杨辉眉头微蹙,更关心现实问题。

“向安兄,若是留守乌程,这薪俸……以及你方才说的考核、升迁,又是如何章程?”

这问话,倒也正合他一贯务实的性子。

林向安点头,神情郑重:

“你这一问,正中关键。

留守乌程,乃是独当一面的大任,薪俸自不会薄待。

初步定下‘月钱+奖银’的模式。

月钱不会低于县里同等水平。

年底时,再视这一年粮行在乌程的收益,

我会拿出纯利的一成,作为驻守人员的奖赏。

做得越好,粮收得越足,成本控制得越稳,分红便越丰厚。”

他稍稍停顿,语气更为严谨:

“至于考核,每季度京师总号都会派人稽查账目、巡视粮仓,

评定‘上、中、下’三等。

若能连续得‘上’,不仅分红加倍,将来业务扩张,

新的州县负责人,也会优先从你们中选拔。”

说罢,他目光缓缓掠过三人,大致讲解了安平粮行的架构。

然后总结说道:

“江南,乃至整个两浙,将是我事业的根本。

这里的负责人,份量不亚于京师。

所以说,是留在故土,执掌一方,从无到有建立功业;

还是去京城,从细微处学起,博取一个更广阔的前程?

二者并无高下,只在于你们心志与性情所趋。”

最后,他收起话锋,声音放缓:

“正如我方才所言,不必急于答复。

且回去与家人商量一二,三日后再给我答案。

无论如何选择,你我同窗之谊不变。”

屋内一时静了下来。

孙文石听到林向安这边给出的条件,安排周全,心中反倒生出几分安定。

他轻轻点头,低声自语:“这倒是踏实。”

宋桐却不似他这般释然,虽然京城不易。

留在县里定然受宋家掣肘,处处被压制,不如走远些去闯荡。

哪怕从学徒做起,吃些苦,他也愿意。

杨辉则不同,生性务实,算得明白,也知这并非轻松的差事。

只不过,按林向安所说那般公允,再苦些倒也值得。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微微闪烁,显然在心中暗暗权衡。

三人心境各异,却都被林向安勾起了斗志。

林向安看在眼里,心中暗暗点头。

能有这种反应,已说明他们并非只冲着虚名而来,而是真心想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其实林向安也想好了,若是他们选择加入安平粮行,定然不会亏待。

在他们工作之余,也会鼓励三人继续备考举人。

到时候,他也可以利用手里的资源,给予帮助。

比如提供京城最新的程文时策。

也可以不定期给予他们文章,请人点评。

当然,林向安并未把这个安排说出来。

若是提前告知于他们,仿佛是自己与他们做交易,他并不想这样。

同窗之间,有公有私。

这是他私人给予的帮助,并非求回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