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新的品种(1/2)
东北的大酱,山西的老陈醋。
饭桌上必不可少。
尤其是到了春夏两个季节,几乎顿顿离不开。
山上挖些野菜,什么婆婆、丁刺老芽,简单清洗过后,直接蘸酱生吃。
夏天院子里整个菜园子,什么黄瓜青菜,大葱之类的。
后世有那么句话调侃,说是东北人给一条绿化带,都能蘸着大酱薅干净。
当然这是句玩笑话,用不着当真。
侧面反映这个年代物资匮乏,为了能熬过饥荒年代,靠吃野菜来填饱肚子。
同时机关单位,积极响应号召。
节约口粮上山下乡,寻找可以吃的野菜,只要没毒吃不死人就行。
那段时间,还有找野菜的先锋队。
找到的野菜,分别由这部分人试吃,确认安全后再向群众推广。
后世人们的调侃,其实正是这个年代,真实生活的写照。
林北开着大卡车,车厢里拉上树苗。
当他来到河边的时候,生产队的成员提前到场等候,手里拿着干活的家伙事。
铁锹,洋镐。
山上种树挖坑,跟平地不一样,土壤里边都是石头,没洋镐肯定不行。
马四海蹲在边上,从兜里摸出根卷烟,点上先抽几口再说。
好烟他可不舍得抽,都是找点纸自已卷,能省几个是几个。
“我说小北啊,你种果树的想法是好的,可也得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吧?”
因为受过林北的恩惠,加上对他印象很不错,年轻人有股子干劲儿。
全村只有林北家,日子每天跟过年似的,这就说明人家本事大。
但他实在搞不懂,这个小子脑子里到底在想啥,想起一出是一出。
林北先把车停下,拧钥匙熄了火。
自打这辆大卡车分配给他使用,好像没有一天是闲着的,忙着东北西走。
“老马叔,你这话是啥意思?”
马四海性子比较直,有啥话从来不藏着掖着,也是为了林北考虑。
“你小子确实能折腾,那么一座河坝,在你的带领下建起来,放以前做梦我都不敢想。”
这点不得不承认,林北不仅有想法,还真就做到了。
“可是这种果树不一样,咱这地方过于靠北,开春时间晚,上冻时间还早。”
老马说的都是实话,塔河县地处大兴安岭,再往北走就到了毛子的地界。
一年算下来只有四个月,被称为无霜季。
要是遇到气候反常,庄稼跟着受灾害,还没等苞米成熟,一场霜冻庄稼被冻死,产量严重下滑。
“我老马年轻时候,去关内讨生活,人家那地的苹果树,结出来的果子又红又甜,咱这地长出来都是酸的。”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苹果需要光照充足的地方,并且昼夜有着明显的温差,这样果子才能更好积累糖分。
老金沟完全不具备这个条件,果子长得小还不好吃,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纯属是在浪费时间。
“我不是打消你的积极性,有想法是好的,可也得考虑能不能行得通吧?”
林北面带微笑,知道说出这番话,也是为了他好,担心整了半天,最后成了村里的笑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