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四合院:开局四九,军工天才 > 第620章 黑暗森林

第620章 黑暗森林(1/2)

目录

近地轨道上,一座巨大的太空船坞已经初具规模。来自全球的工程师在零重力环境中工作,组装着人类历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星际飞船——"龙舟一号"。这艘长达500米的庞然大物,配备了微型聚变反应堆和先进的离子推进系统,将是人类迈向深空的第一步。

地球表面,变化同样显着。聚变能源的普及,让化石燃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全球污染水平大幅下降,气候变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各国之间的军备竞赛转变为科技合作,过去用于制造武器的资源,现在被投入到医疗、教育和太空探索中。

李明远站在蓬莱基地最高的观测塔上,俯瞰着这个因他而改变的世界。夜色中,四座太空电梯的建设现场灯火通明,如同通往星辰大海的光明大道。

张部长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热茶:"老李,有时候我还是会恍惚...这一切变化太快了,简直像做梦一样。"

李明远啜了一口茶,目光投向星空:"不是梦,张部长。这是人类命运的必然。过去几千年的分裂和内斗,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阵痛。现在,我们终于准备好以一个物种的身份,面对更广阔的宇宙了。"

"你真的相信...宇宙中有其他文明吗?"张部长有些不安地问。

李明远的眼神变得深邃而神秘:"宇宙如此浩瀚,星辰如此众多,认为只有地球孕育了智慧生命,是最大的傲慢。是的,他们存在,而且比我们想象的更接近。"

张部长打了个寒战:"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准备好与他们相遇了吗?"

"这正是我们所做一切的目的,"李明远坚定地说,"团结人类,发展科技,不是为了内斗,而是为了在星辰大海中确保我们的生存与发展。"

他指向远处正在建设的巨大圆顶建筑:"看那里——未来一年内,龙国量子通讯网络将覆盖整个太阳系。五年内,月球基地将容纳一万名科研人员。十年内,火星将迎来第一批永久居民。这只是开始,张部长,只是开始。"

张部长望着李明远坚毅的侧脸,突然意识到一个事实:这个男人从未将自己视为一个国家的公民,而是整个人类的引路人。他的眼界早已超越了国界、民族,直指星辰大海。

"老李,"张部长轻声问,"你有没有想过...五十年后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

李明远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五十年后?人类将不再仅仅是地球文明,而是太阳系文明。月球城市、火星殖民地、小行星采矿站...我们的足迹将遍布整个太阳系。而那时,我们才刚刚踏上星际旅程的第一步。"

远处,一道蓝色光柱从太空电梯建设现场直冲云霄,照亮了半边天空。那是聚变能源测试的辉煌景象,也是人类未来的光明象征。

李明远深吸一口气,仿佛已经能够嗅到星际空间的气息:"准备好了,张部长。人类即将迎来真正的太空时代,而这一次,我们将以一个团结的物种,共同拥抱星辰大海。"

《寰宇共治条约》签署后的第三年,人类文明以惊人的速度蜕变。

在龙国科学院的引领下,全球科技发展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小型聚变反应堆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成为各大城市的主要能源来源;量子计算机网络覆盖全球,运算能力每三个月翻一番;首个环月轨道空间站"嫦娥"已经完工,常驻科研人员达到两百人;火星前哨站"烛龙"正在建设中,预计两年内完成。

最令人瞩目的,是地球轨道上正在组装的星际舰队。这支由十二艘聚变动力战舰组成的舰队,每艘战舰都配备了改良版的电磁轨道炮和先进的生命支持系统,能够在深空环境中独立运行数年之久。舰队旗舰"龙骧号"长达八百米,是人类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太空飞行器,其推进系统采用了微型聚变-离子混合引擎,理论上能够达到光速的5%。

李明远站在蓬莱基地的中央控制室内,通过全息显示屏观看着轨道上的舰队建设进度。尽管已经五十多岁,但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仅有两鬓的少许银丝泄露了岁月的痕迹。他的眼神依然锐利如鹰,举手投足间充满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舰队建设进度令人满意,"他对身旁的张部长说,"龙骧号的聚变引擎测试完全成功,推进效率比设计值高出12%。按照这个进度,明年底之前,我们就能开始第一次星际巡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