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农夫是概念神?三叶草了解一下! > 第1197章 更加高效

第1197章 更加高效(2/2)

目录

精神系异能者们则开始尝试引导无形态意识进入物质世界,这些能量聚合体逐渐学会了凝聚成类似“光人”的形态,与维度生命一同生活、学习,成为了连接能量与物质的桥梁。

在一个星光璀璨的夜晚,江小小最后一次来到观测台。她的生命能量正在流逝,但当她闭上眼睛时,仿佛能听到无形态意识传来的祝福,感受到维度之心平稳的跳动,看到无数探索者正驾驶着飞船,驶向更遥远的未知。

“宇宙的故事还在继续,”她轻声说道,嘴角带着微笑,“而我们,都曾是故事的一部分。”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观测台时,人们发现江小小静静地坐在那里,手中紧握着一株希望藤的种子。种子在她的掌心悄然发芽,嫩绿的藤蔓缠绕着她的手指,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

这株希望藤后来被种植在联合实验室的广场中央,它的根系穿过维度壁垒,在两个维度的土地上同时生长。每年花开时节,金色的花朵会散发出淡淡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关于勇气、合作与探索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宇宙生命,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而在维度夹缝的深处,无形态意识组成的能量流依然在守护着奇点残骸。它们偶尔会向遥远的维度发送意识流,传递着新的发现与感悟。在那些意识流中,总会提到一群来自两个维度的探索者,他们用智慧与勇气证明了:即使面对虚无的威胁,生命与能量的联结,终将绽放出不朽的光芒。

希望藤在联合实验室广场中央扎根百年后,已长成参天巨木。它的枝干穿透云层,叶片在两个维度的阳光下同时闪烁——一侧是暖金色,另一侧是幽蓝色,象征着物质与能量的和谐共生。每年花开时节,金色花朵会飘向维度之心,蓝色花瓣则融入维度夹缝,成为连接两个世界的“自然信标”。

这一年,跨维度联合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正在希望藤下举行毕业典礼。院长是李阳的曾孙李默,他手中捧着一枚由希望藤树脂凝固而成的勋章,正准备授予最优秀的学员。

“本届‘维度探索奖’的获得者是——星野,”李默的声音通过能量扩音器传遍广场,“她在‘萌芽维度培育’项目中,首次实现了用存在能量催化未成熟维度的稳定生长,让我们欢迎她!”

一个身着银灰色制服的年轻女孩走上台,她的眼眸中闪烁着与希望藤叶片相似的光芒。星野接过勋章时,勋章突然发出柔和的震颤,一道微型全息投影在她掌心展开——那是江小小年轻时的影像,正对着镜头微笑:“恭喜你,年轻的探索者。记住,宇宙最珍贵的不是已有的答案,而是永远提问的勇气。”

影像消散的瞬间,星野的通讯器突然响起急促的警报。她低头一看,脸色骤变:“院长,维度预警网络传来紧急信号——位于编号734的萌芽维度,存在能量的衰减速度突然加快,预计48小时后将彻底湮灭!”

全场哗然。734萌芽维度是星野主导培育的实验对象,那里的空间结构已初步稳定,正处于从能量态向物质态转化的关键阶段。李默立刻启动紧急预案,召集各领域专家召开跨维度会议。

技术研究小组的现任组长,是当年技术组长的孙女林夏。她调出734维度的实时数据,眉头紧锁:“不是虚无能量侵蚀,也不是虹吸效应——存在能量正在‘自主消散’,就像水从有孔的容器里漏出去一样。我们检测到维度边缘有大量微型‘空间气泡’,能量正通过气泡逸散到绝对虚无中。”

精神系异能者代表——一位能与无形态意识深度共鸣的老者,闭目感知片刻后开口:“无形态意识说,这些空间气泡是‘维度胎斑’——每个萌芽维度在成长中都会出现,但正常情况下会被存在能量自行修复。734维度的胎斑异常活跃,似乎受到了某种‘外部意志’的引导。”

星野突然想起了什么,调出自己三天前记录的观测日志:“那天我在734维度投放了一批‘引导型存在能量’,想加速物质态转化。投放后,维度中心出现了一道微弱的意识波动,当时我以为是能量碰撞的正常反应……”

“那不是能量碰撞,”老者睁开眼,语气凝重,“是‘原生意识’——萌芽维度在物质化过程中诞生的第一个自主意识。如果它认为存在能量的注入是‘入侵’,就可能通过胎斑主动释放能量,进行自我保护。”

这个推测让众人陷入沉思。原生意识是维度成熟的标志,就像胎儿的第一声啼哭,却从未有过主动排斥存在能量的记录。李默看向星野:“你投放的引导型能量,参数是否与734维度的自然频率匹配?”

星野调出数据,脸色发白:“匹配度98%……但为了加速转化,我提高了能量的‘物质倾向性’,让它更易凝结成粒子。难道是这个导致原生意识排斥?”

林夏突然恍然大悟:“就像给幼苗施了过量的化肥!原生意识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物质化,强行加速会让它觉得‘被控制’,从而启动自我销毁机制。我们得找到一种方法,既能补充存在能量,又不引发它的抵触。”

老者沉吟道:“无形态意识说,原生意识就像初生的婴儿,对外界的善意与恶意极其敏感。常规的能量注入只会加剧它的警惕,或许……可以用‘沟通’代替‘干预’。”

星野心中一动:“您是说,与原生意识对话?”

“不止是对话,”老者微笑,“是让它感受到‘理解’。734维度的存在能量,本质上是原生意识的‘生命场’。我们可以尝试将自己的意识‘投影’到能量场中,用最纯粹的意念传递‘尊重与协助’的信号。”

这个方案风险极高。意识投影到萌芽维度,相当于将灵魂浸入未成型的空间结构中,一旦原生意识发起排斥,投影者的精神可能被胎斑撕碎,永远困在绝对虚无里。星野却毫不犹豫地举手:“我去。734维度是我培育的,原生意识的排斥或许因我而起,理应由我来化解。”

准备工作在紧张中展开。林夏团队为星野定制了“意识锚点装置”,能在投影中断时将她的精神强行拉回;老者教给她与原生意识沟通的“共鸣呼吸法”——通过调节自身精神频率,与存在能量的波动同步;李默则带领李阳团队的后人,准备了一批“自适应存在能量”——这种能量能根据维度的自然频率自动调整参数,不会引发排斥。

当星野的意识穿过维度壁垒,进入734维度时,她仿佛置身于一片流动的金色海洋。这里的存在能量柔软而温暖,却在不断通过边缘的黑色气泡(胎斑)向外飘散。在海洋中心,她看到了一团拳头大小的光——那就是原生意识,正瑟瑟发抖,像受惊的小动物。

“别怕,我没有恶意。”星野按照共鸣呼吸法,让自己的意识波动与金色海洋同步,“我带来的能量,不会强迫你改变,只会帮你填补漏洞。”

原生意识的光芒闪烁了一下,周围的胎斑突然扩大,逸散的能量流变得湍急。星野感受到一阵强烈的“恐惧”情绪,像被巨浪拍打般险些失衡:“你在害怕什么?是能量的形态吗?我可以调整它的频率,让它和你一样……”

她尝试调动自适应存在能量,却发现能量在靠近原生意识时,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弹开。星野恍然大悟:“不是形态的问题……是‘外来者’的身份。你想要自己修复胎斑,对吗?”

原生意识的光芒柔和了一些,金色海洋泛起涟漪,像在点头。星野的意识逐渐平静下来,她不再试图注入能量,只是静静地“悬浮”在原生意识旁边,感受着它的波动:“我明白了。你不是在自我销毁,是在学习如何保护自己。但你的力量还不够,胎斑的扩张速度超过了你的修复能力。我们可以一起做——我提供能量,你决定如何使用,好吗?”

原生意识沉默了片刻,突然向星野伸出一道细细的光丝。星野的意识与之触碰的瞬间,无数画面涌入脑海:那是734维度从能量混沌中诞生的过程,是胎斑首次出现时的慌乱,是感受到引导型能量时的窒息感……最后,是它对“自主成长”的渴望,像种子渴望凭自己的力量顶开土壤。

“我懂了。”星野的意识泛起温柔的波动,“我不会再干涉你的节奏。这些自适应能量,就放在这里,你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取用。”

她将能量团放在距离原生意识不远的地方,然后缓缓后退。就在这时,原生意识突然主动靠近能量团,小心翼翼地吸收了一小部分。金色海洋的波动变得平稳,胎斑的扩张速度明显减缓。

“成功了!”星野在心中欢呼,却不敢放松警惕,“我会在这里陪你一段时间,如果你需要帮助,就用刚才的光丝告诉我。”

接下来的24小时,星野的意识始终停留在734维度。她看着原生意识一点点吸收能量,修复胎斑,看着金色海洋中开始凝结出第一批氢原子——那是物质态诞生的前兆。当734维度的存在能量稳定在安全线以上时,星野知道,是时候离开了。

“再见了,小家伙。”她的意识轻轻触碰原生意识的光团,“记住,成长不是闭门造车,接受帮助也不是软弱。宇宙之所以美丽,正是因为每个维度、每种意识,都在彼此的支撑中绽放。”

原生意识送了她一份礼物——一团凝结成水晶状的存在能量,里面封存着734维度的第一缕物质化光芒。当星野的意识回到身体时,她握紧水晶,对焦急等待的众人微笑:“危机解除。734维度的原生意识,已经学会了如何与我们共存。”

三个月后,星野再次来到734维度。这里已不再是金色海洋,而是一片布满星云的年轻宇宙,第一批恒星正在诞生。原生意识化作了一颗散发着柔和光芒的行星,静静悬浮在星云中。当星野的飞船靠近时,行星上开出了成片的“能量花”,花瓣上闪烁着与希望藤相似的纹路。

林夏在通讯器里惊叹:“它记住了你。这些能量花的频率,和你当时的意识波动完全一致!”

星野望着那片花海,突然明白了江小小影像里的话。宇宙的答案,从来不在冰冷的数据里,而在每个意识彼此理解的瞬间——就像无形态意识守护奇点残骸的沉默,就像原生意识最终伸出的光丝,就像希望藤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执着。

回到联合学院时,星野在希望藤下发现了一个新的刻字,是李默的笔迹:“探索的终极意义,是让每个存在,都能以自己的方式闪耀。”

她将那枚水晶放在希望藤的树洞里。多年后,树洞里长出了一株新的藤蔓,它的花朵一半是734维度的星光色,一半是希望藤的金蓝色,顺着枝干向上攀爬,最终穿透维度壁垒,在两个世界的天空中同时绽放。

而在更遥远的地方,林夏团队研发的“维度种子”已在数百个萌芽维度扎根;精神系异能者与无形态意识合作,正在编写第一部《宇宙意识通用语词典》;李阳团队培育的“共生藤”,能在绝对虚无中搭建临时通道,让救援变得更加高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