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此言差矣(2/2)
严世蕃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目光扫过那些低头不语的朝臣们。
“内阁已多次商议,主意已定。”
他故意顿了下。
“当然,诸位大人若有高见,不妨畅所欲言。”
畅所欲言?殿中群臣心中暗骂。
谁不知道严家父子一手遮天?
二十年来,反对他们的官员不是贬谪就是下狱,更有甚者,莫名其妙就”暴病而亡”。
如今这朝堂之上,谁还敢说半个”不”字?
礼部侍郎高拱站在人群中,胸口剧烈起伏。
他今年刚过不惑,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
看着满朝文武噤若寒蝉的模样,他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臣有本奏!”
高拱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死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有惊讶,有担忧,也有几分钦佩。
严世蕃打量着这个不知死活的礼部侍郎。”
高大人请讲。”
高拱上前一步,朗声道。
“严阁老所提三条,臣以为有待商榷。大同局势虽危,但尚未到倾全国之力应对的地步。八百万两军费,恐江南难以承受;增兵五倍,各地防务必将空虚;至于更换边关将领。”
他目光直视严世蕃。
“严阁老在宣大蓟辽的用人,一向得当,何须此时大动干戈?”
几位站在后排的年轻官员忍不住点头赞同,却又迅速低下头,生怕被严世蕃注意到。
严世蕃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他缓步走向高拱,靴子踩在金砖上的声音格外刺耳。
“高大人在礼部任职多久了?”
他突然问道。
高拱一怔。
“十年有余。”
“十年礼部,可曾去过边关?可曾见过鞑靼铁骑?”
严世蕃的声音陡然提高。
“土木堡之变距今不过百年,庚戌之变更是近在眼前!高大人口口声声说局势可控,若因你之言误了军机,这责任,你担得起吗?”
高拱面色涨红。
“下官只是。”
“只是什么?”
严世蕃厉声打断。
“只是不通兵事,却敢妄议军国大计?高大人,你可知边关将士每日枕戈待旦,你可知俺答大军所过之处,尸横遍野?”
他猛地转身,面向群臣。
“诸位!今日之议,非为严家,实为社稷!若因循守旧,贻误战机,我等皆成千古罪人!”
高拱被这番抢白说得哑口无言,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求助般地看向几位同僚,却发现他们纷纷避开他的目光。
这时,大殿左侧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裕王起身,他身着绛紫色亲王常服,腰间玉带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他没有立即说话,而是先对着龙椅方向深深三拜,动作庄重而沉稳。
“父皇容禀。”
裕王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儿臣以为,当前首要之务,当是救援大同。”
严世蕃猛地转头,有些惊诧,显然没料到裕王会在此刻发言。
裕王不疾不徐地继续道。
“大同安危,直接关系宣大蓟辽存亡。增兵大同,乃当前最紧急、最重要之事。”
他目光扫过群臣。
“此外,驻防大同的钦差杨帆,一心报国,劳苦功高。儿臣恳请父皇,万勿放弃此等忠良之臣。”
群臣面面相觑,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今日朝会的核心,竟是杨帆的去留问题!
徐阶站在文官队列中,眼中带着赞赏。
他在心中暗道。
“裕王殿下这番话,比我们之前演练的还要精彩!”
他偷眼望向偏殿方向,那里是皇帝听政的地方,心中暗自庆幸。
“皇上听了一定会非常满意。这番发言,为我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偏殿内,嘉靖皇帝端坐在临时搭建的八卦台上。
他感到身体不适,耳边严世蕃的喧嚣声更让他心生不耐。
“严嵩这老狐狸,竟敢如此放肆。”
嘉靖在心中冷笑,。
他深知自己被形势所迫,处境艰难,但内心如明镜般清楚。
这种局面,正是他变法策略的必然结果。
嘉靖的目光穿过珠帘,落在裕王挺拔的身影上。
这个儿子,比他想象中更有胆识。
他采用杨帆变法,故意隐匿职分与关系,就是为了避免朝臣的直接抵制。
杨帆需作为皇帝的隐秘分身,一旦露出痕迹,严嵩便会借此指责皇帝失德,引发朝臣的集体反对。
“杨廷和逼宫的混乱局面,朕绝不容许再次发生。”
嘉靖在心中暗暗发誓。
他一生都在极力避免这种皇帝与朝臣的直接对立,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权力制衡来掌控朝局。
这种隐秘的变法策略也存在致命弱点。如今,严嵩实质上在逼宫,甚至有霸朝之势。
嘉靖看着朝堂上严世蕃那张因愤怒而扭曲的脸。
“他之所以敢如此,是因为百官缙绅普遍反对变法。”
嘉靖冷静地分析着。
“而变法的名义由杨帆扛着,众人皆知背后有朕的支持。”
八卦台上的香炉升起袅袅青烟,嘉靖的身影在其中若隐若现。
他想起前日密报,严嵩已暗中勾结俺答,制造边关危局,意图逼迫他放弃变法和杨帆。
“愚蠢。”
嘉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两方对弈,胜负并非仅取决于力量对比。”
朝堂上,裕王发言后,气氛已悄然变化。
严世蕃脸色阴晴不定,显然没料到裕王会突然介入。
他转头看向父亲严嵩,后者站在文官首位,面色如常,但眼神阴鸷。
“王爷此言差矣!”
严世蕃不甘示弱,声音提高了几分。
“杨帆在边关独断专行,破坏祖制,致使边关军心涣散。若不及时处置,恐酿成大祸!”
裕王声音依然沉稳。
“严大人此言,可有实证?”
严世蕃一时语塞,随即强硬道。
“边关将领多有不满,此乃众所周知之事!”
“哦?”
裕王挑眉。
“那为何本王收到的军报中,众将士皆称赞杨大人体恤下情,整顿军务有功?”
严世蕃脸色一变。
“王爷此言何意?莫非怀疑下官谎报军情?”
裕王不置可否,只是淡淡道。
“本王只是陈述所知事实。严大人若有异议,不妨请出那些'不满'的将领,当面对质。”
朝堂上一片寂静。
严世蕃额头渗出冷汗,他当然无法真的叫来边关将领对质。
那些所谓的”不满”,本就是他们父子暗中散布的谣言。
严嵩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却充满威严。
“王爷,老臣以为,当前边关危局,确需慎重处置。杨帆虽有功绩,但变法之事牵涉祖制,不可不慎。”
裕王转向严嵩,恭敬却不失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