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 第607章 难言之隐

第607章 难言之隐(1/2)

目录

望着杨帆一行在远方山路上渐渐远去的身影,徐渭摇头叹息,喃喃自语,希望杨帆是对的。

随后,徐渭找到吉光羽,又结识了吉牙,查看部分存货后,当场定下两万两银子的货物,约定冬季水枯时收货。

这一举动让安顺众人打消了疑虑,加之徐渭文化素养高,短短十几天便与当地头面人物打成一片。

他还在城中聘请了一些人手,表面上是做生意,实则构建起一个隐蔽的间谍网。

不到一个月,这张无形的网络就在安顺城中铺开,慢慢向被称为“安顺之王”的顾承祖靠近。

此时,杨帆一行已抵达乌撒卫,这里是明朝在西南驻军最多的卫所之一。

杨帆此行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的踪迹,他认为建文帝会成为天下严党的精神图腾,其踪迹本身既是线索,也是解读大明朝局的密码。

杨帆记得某乎一位大神提出的有力证据。

越西侯俞家之人,带领一群靖难之役中追随建文帝的勋臣后代,将建文帝迎至乌撒卫的观音寺。

这些勋臣对朱棣心怀不满,在大明立国之道上,更倾向于黄子澄、方孝孺,之后故意在西南云贵川一带集结,形成隐隐对抗朝廷的态势。

这些人中,多数是被朱棣诛杀或边缘化的,但也有极少数是朱棣无法撼动的,比如沐英家族。

实际上,正是得益于沐英家族的庇护,建文帝才得以在乌撒卫过着半公开的隐居生活,直至逝世。

期间,建文帝也曾到过福建、云南、四川、湖南、广西、湖北等省,这些地方都流传着关于他的传说。

但归根结底,这代表着一股长期反对朱家立国之道的暗流,其中包括俞通渊、付友德、廖永忠等重要人物。

这几天,杨帆和李贽住在威宁的一座寺院里。

乌撒卫的土官安效良十分乖巧,不仅主动巴结,还每天前来问安,平时派千户钟朝用在寺院外守护,称此地兵荒马乱,要保障钦差的安全。

所谓兵荒马乱,是因这一带自嘉靖初年起便战乱不断,乌撒、永宁、东川等地的土司相互攻伐,朝廷多次平定,却又多次复发。

这些土司多是唐代便存在的老牌土著实力派,如安氏、禄氏,以及原乌蛮三十六部的诸多酋长。

一旦爆发战事,朝廷只能依靠贵州、云南、四川的官军,但官军每次出动都耗费巨大,朝廷索性不再管了。

因此,这几天杨帆和李贽在威宁查访建文帝遗踪时,没见到多少官员,反倒有很多人前来告状。

这些人听说朝廷来了位大学士,便赶来伸冤。

杨帆和李贽见了几人后,深感这一带的混乱程度,与朝廷邸报上的描述截然不同。

李贽未能看透背后的玄机,而杨帆却越发觉得,这些土官之间的激烈争夺,实则是一次大洗牌,且与朝局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日,杨帆和李贽接见完一个要求袭爵的土舍后,李贽对云贵川交界之地的混乱局面感到不解,疑惑当地土司争夺的内容以及严嵩父子势力庞大却无法管控此地。

“杨大人,我实在不解。”

李贽摇了摇头,脸上写满了困惑。

“这云贵川交界之地,为何如此混乱?这些土司,究竟在争夺些什么?严嵩父子,势力如此庞大,为何又无法管控此地?”

杨帆解释说,土司内部如禄氏、安氏的争斗,实则是为了争夺可世袭的世官职位,一旦获得,在当地便如“小皇帝”一般;

且这些土官也察觉到明朝局势的问题,为求生存只能拼命相争。

“李先生,这土司之间的争斗,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

杨帆说道。

“他们争的,是可世袭的世官职位。一旦获得,便可在当地如‘小皇帝’一般。而且,这些土官,也察觉到了明朝局势的问题,为了生存,只能拼命相争。”

李贽又提及安效良的殷勤,觉得其似想投到杨帆门下,按常理他们这些人应如“瘟神”般让人避之不及。

杨帆分析,安氏在朝中无人,而禄氏依附严家,即便杀了朝廷命官也未受惩处;

安效良的堂弟安云翔可能已搭上严家人,这才让安效良如此急切。

“杨大人,那安效良,这几日对我们如此殷勤,又是为何?”

李贽疑惑道。

“按常理,我们这些人,应如‘瘟神’般,让人避之不及才是。”

杨帆笑了笑,说道。

“安氏在朝中无人,而禄氏,却依附严家。即便杀了朝廷命官,也未受惩处。我猜,安效良的堂弟安云翔,可能已搭上了严家人,这才让安效良如此急切。”

正说着,寺外传来通报,称安效良有紧急军情求见。

安效良匆匆进入东厢客堂,满脸愁苦,跪下哭诉。

“杨大人,李先生,救命啊!”

他哭诉潞江土司线贵、木邦土司罕拔投降莽应龙,云南巡抚要出兵,贵州巡抚刘秉仁点名让他增兵前往麓川,他认为这是借刀杀人,恳请杨帆救命。

“杨大人,潞江土司线贵,木邦土司罕拔,都已投降了莽应龙!云南巡抚要出兵,贵州巡抚刘秉仁,点名让我增兵前往麓川!这分明是借刀杀人,求杨大人救我一命啊!”

李贽对此感到惊讶,杨帆则推测是索扎说动了莽应龙。

他觉得此事出乎意料,佛朗机人索扎与美罗联手,或许会掀起风浪,而严家和一些勋臣也可能借此生事。

杨帆见安效良面无人色,询问其是否还有隐情。

“安大人,你面无人色,可是还有隐情?”

杨帆问道。

安效良跪下哽咽道。

“杨大人,这贵州巡抚刘秉仁,是刘伯跃的亲信。而刘伯跃,是严世藩的门人。我的族弟,走通了刘秉仁的门路,此次被调往麓川前线,必死无疑啊!”

杨帆和李贽这才明白,严家想借莽应龙之手除掉安效良。

李贽感叹。

“这明朝战事,竟已沦为勾心斗角,实在可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