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 第610章 饮酒作乐

第610章 饮酒作乐(1/2)

目录

他看到信中提及调兵之事,忽然想起去年车里宣慰司土司内讧、沐朝弼不在云南时,自己曾紧急提调过五千卫军。

他意识到,明日若王大任拿这件事做文章,自己只能哑口无言。

王大任作为巡方御史,届时按惯例让自己停职待参,云南就会完全落入奸党手中。

想明白这些关节,游居敬也明白了杨帆的用意,是担心沐朝弼冲动行事,才让这少年来找自己。

他沉吟片刻,拿定主意,又问纳黎萱是否真叫朱怀恩。

纳黎萱回禀,这是杨大学士赐的华名。游居敬这才明白,杨帆是想帮纳黎萱复国。

游居敬等一众两榜进士,一听“朱怀恩”这个名字。

便联想到唐朝铁勒人“仆固怀恩”——那位郭子仪请来的外族名将,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意识到,杨帆收留这位外族少年并赐名“怀恩”,其意或许是想让他将来复国后辅佐大明。

结合杨帆信中的内容,游居敬明白了他的用意。

杨帆此次前来早有准备,陆上的几百人只是掩人耳目,真正的奇兵是海路的水师。

待俞大猷水师抵达马六甲,凭借剿灭倭寇的威势,佛朗机人多半会退缩。

游居敬在云南四年,对缅国情况十分了解,深知莽应龙的实力依托于一支佛朗机火器营。

主力约四千人,其中有一千名佛朗机雇佣兵,正是靠着这四千支火铳,莽应龙才荡平了周边诸国。

而火器营的赞助人、雇佣兵头目是佛朗机东印度公司的代表人狄哥·美罗。

他也关注到江南抗倭的变故,起初不信杨帆能取胜,结果杨帆三战三捷。

“铁菩萨”之名传遍大江南北,大明水师的实力仿佛一夜回到永乐年间。

这样一支船队,定能迫使佛朗机人向美罗施压,莽应龙自然不敢再放肆。

由此看来,局势虽险,但结局可预见。

杨帆将如此机密告知自己,显然是完全信任,若明日议事时王大任发难,他多半会出手相助。

游居敬踱着步,正准备赏赐纳黎萱,却被纳黎萱打断,说杨帆还有口信。

纳黎萱看了看四周,低声说杨帆是来查案的,查的就是王大任,若游居敬信得过他,就派个得力的人过去。

游居敬有些犹豫,琢磨着查王大任或许是皇上的意思。

他想到杨帆在云南想查沐朝弼绝非易事,稍有不慎便会被反咬,而查王大任则可避免与沐朝弼直接冲突,便决定信杨帆一回。

游居敬拿出巡抚关防铜印,称自己在云南四年,深知百姓纯良却民生惨淡。

虽一事无成但心意可鉴日月,若他日云贵能变法便心愿足矣,这枚关防有先斩后奏之权,让纳黎萱交给杨帆。

随后,他叫来瘦削中年——自己的刑名佥事董仁,介绍说董仁在巡抚衙门二十年,还是自己的儿女亲家,让杨帆尽管放心。

纳黎萱郑重行礼后,带着关防离开。

游居敬望着他的背影,喃喃自语,希望杨帆不是徒有虚名。

亥时三刻,纳黎萱与董仁回到校场。

几人简单寒暄,相互打量。

董仁是本省老刑名,善于察言观色,见纳黎萱气度沉毅,李贽是高才之士,而杨帆虽功满江南、怨满江南,乍看无特别之处,再看却有渊默超然之态,不像少年人,也不像大官贵胄,倒真像个道士,却又做出了诸多大事,心中暗自称奇。

纳黎萱简略说了情况后,杨帆向董仁作揖致谢,董仁连忙还礼,表示愿听吩咐。

杨帆直言,宴席上听王大任口风,似乎搜罗到了什么宝物,让董仁凭借在本省二十年刑名的人脉查探此事的详情。

董仁心中暗骂,王大任是巡方御史,还是皇上的道友,查他无疑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杨帆见他面露难色,郑重表示此事由自己一力承担。

自己身为文渊阁大学士,本就有疏正天下典籍之责,对谶纬符瑞有权查探,还可以兵部侍郎身份亲笔写手令,事后会向内阁申明详情,绝不连累他和游居敬。

董仁心想,杨帆也是皇上心腹,传说还是藩王世子,王大任只是搜罗秘术,而杨帆在江南四省推行变法,只要他向皇上说清,皇上自有判断,便点头应下。

称王大任来云贵已两月有余,同行的还有越西方士刘文彬,两人住在圆通寺,查探需要些功夫,且需防备他们有准备。

杨帆淡然一笑,称王大任自负威势,行事张扬,定然毫无防备,派人去查多半容易。

董仁暗叹,眼下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不拿住王大任,游居敬和自己这些人也没有活路,当即表示会立刻派人去查。

董仁在滇省担任刑名二十年,官至右参政。

原本他不会依附游居敬,只因沐朝弼权势过大,历任巡抚都被其拿捏,上任巡抚因争夺贡品私采之利被沐朝弼整垮,董仁也受牵连降级,停职待参。

游居敬到任后,行事公道,为他洗清冤屈,虽未官复原职,却让他摆脱了之前人不人、鬼不鬼的境地。

后来,董仁为报答恩情,将小女儿嫁给游居敬的次子,两人成了儿女亲家。

其实,王大任刚到云南时,董仁和游居敬就十分惊恐。

游居敬在朝中以清高自任,不结朋党,虽名声好却无奥援,知道得罪人后早晚会遭报复,因此王大任刚住进圆通寺,董仁就暗中安插了三个耳目。

至于沐朝弼,董仁在云南二十年,知晓其诸多隐秘,只是对方身为黔国公,无人敢得罪。

当夜回到衙门,董仁立刻制定了方略。

查王大任需从秘术宝物入手,拿到欺君的把柄才能无后遗症地治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