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归藩(1/2)
翌日,黎明。
皇宫,瑶华宫。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细碎的光斑。
寝殿内静谧安详。王紫嫣悠悠转醒,只觉得浑身有些绵软,精神却格外清朗,眉眼间带着几分初醒的温润。
她微微一动,发现身旁已空,心中顿时一慌,连忙撑起身子。锦被滑落,她下意识地拢了拢,脸上泛起一抹轻红,慌忙拉紧被子。
外间传来轻微的响动,随即帐幔被轻轻掀开一角,皇帝李景炎已然穿戴整齐,一身玄色龙纹常服,更显身姿挺拔,面容俊朗。他目光扫过榻上云鬓散乱、面泛桃腮、眼中带着刚醒时的懵懂与依恋的王紫嫣,眼神微缓。
“醒了?”他的声音较之寻常,多了几分清晨的清透,却依旧低沉沉稳。
“陛下……”王紫嫣见他还在,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随即涌上一丝欢喜,连忙想要起身行礼,却因动作稍急牵动了些,轻哼了一声,动作便僵住了,脸上红意更甚,讷讷道:“臣妾失仪了……”
李景炎倒是难得地没有在意这些虚礼,只道:“瞧着身子还有些不适,便好生歇着吧。今日不必去皇后处请安了,朕已经让人知会过皇后那边,说你偶感风寒,需得静养。”
王紫嫣心中一暖,这体恤的话语让她觉得格外熨帖,乖巧地应道:“谢陛下体恤臣妾。”她偷偷抬眼觑了他一下,见他神色虽依旧平和,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时并无半分不耐,胆子便又大了些,声音细细的,带着点怯生生的试探:“陛下……这便要去前朝了吗?”
“嗯,卯时朝会在即,前朝还有不少政务等着处置。”李景炎语气平淡地应着,语气中带着身为帝王的职责与威严。
王紫嫣眼中立刻流露出一丝不舍,那点情绪在眼底轻轻漾着,但她很快便敛了敛神色,努力做出懂事的样子,柔声说道:“那陛下忙于政务,也千万要记得保重龙体,莫要太过操劳了。早朝之后,也得歇一歇,用些早膳才好。”
李景炎看了她片刻,见她眼中满是真切的关切,忽然道:“晚膳朕过来用。让御膳房备些你爱吃的清淡小菜。”
王紫嫣一愣,像是没料到他会这么说,随即巨大的惊喜涌上心头,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如同被点亮的星辰,亮晶晶的,她连忙点头,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雀跃:“嗯!臣妾记下了!臣妾这就吩咐下去,一定备得合陛下的口味。臣妾在这儿等着陛下!”
李景炎微微颔首,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寝殿。
直到皇帝的背影消失在门外,王紫嫣才猛地将自己埋进还残留着淡淡熏香气味的锦被里,忍不住开心地抿着嘴笑,脸上是藏也藏不住的灿烂笑容。
陛下说晚膳还过来呢!
她沉浸在这份小小的喜悦之中,只觉得昨日所有的紧张与不安都已烟消云散,心中满是安宁与期待。
——————
厚重的晨钟撞破京城的寂静,九响之后,余韵悠长,宣告着朝会的开启。
皇城门缓缓洞开,身着各色品级官服的文武百官,手持玉笏,按照品阶序列,沉默而有序地踏过金水桥,经由广场,步入巍峨庄严的太和殿。
今日气氛,较之以往,格外不同。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官员们大多眼观鼻、鼻观心,不敢轻易交头接耳,但偶尔交汇的眼神中,都带着心照不宣的凝重和探究。
谁都知道,三位藩王即将离京,今日这场大朝会,注定不会平静。
“陛下驾到——”
司礼太监尖细悠长的唱喏声响起,打破了殿中的沉寂。
百官瞬间收敛心神,齐齐躬身垂首。
李景炎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龙行虎步,自御屏后转出,登临御座。冕旒微微晃动,珠玉轻撞,其下是一张年轻却威仪日盛的面孔,目光沉静,扫视群臣,不怒自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中,李景炎缓缓落座,声音平稳:“众卿平身。”
“谢陛下!”
朝会依序进行,各部院依次出班,奏报一些常规政务。然而所有人的心思,显然都不在这些琐事之上,氛围始终紧绷着。
终于,在一项关于漕运的事务议毕后,鸿胪寺官员高声道:“宣,安王、端王、晋王觐见——”
所有人的精神猛地一振,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大殿门口。
只见三位藩王身着亲王礼服,神色肃穆,步履沉稳地踏入殿中。他们行至御阶之下,依礼跪拜:
“臣李显(安王)。”
“臣李泰(端王)。”
“臣李存(晋王)。”
“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姿态恭谨,无可指摘。
李景炎目光落在三人身上,片刻后,方道:“三位皇叔留京一月有余,辛苦了,平身。”
“谢陛下。”三王起身,垂首立于殿中。
短暂的沉默后,李景炎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三位皇叔镇守藩地,劳苦功高。此次奉诏入京,明日便将归藩,可还有要事奏陈?”
这话问得直接,也充满了暗示。
百官屏息,知道戏肉来了。
三王有条不紊的按照皇帝所说的剧本,配合着皇帝。
晋王率先出列,再次躬身,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沉痛与惶恐:“启奏陛下,臣等近日在京中,听得不少风言风语,说朝中有奸佞小人,专以谗言惑主,离间我天家骨肉亲情。更有人暗中散播,说臣等拥兵自重,对陛下怀有不臣之心!”
他说到此处,身子微微颤抖,似是极为激动,“陛下,此等言论,字字皆是诛心之论啊!臣等世代忠良,对大燕、对陛下,忠心可昭日月,闻听此等污蔑,怎能不惶恐万分?这些日子,臣夜夜难寐,只恐陛下被小人蒙蔽,伤了叔侄间的情分啊!”
端王随即跟上,他的情绪更为外放,脸上涨得通红,带着明显的愤懑与委屈,声音也比晋王刚硬了几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