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电动大巴的威力(1/2)
肖爱国转身道,“把华京汽车站的运营数据公开,让全国的汽车站都看看,电动大巴到底有多好。”
“让汽车站来主动找我们买“
“但我们现在的电动汽车比油车贵50%,他们会买我们的吗?“
“我们的车如果加上政府的补贴,两个价格其实差不了多少。“
“最关键是运营成本低。“
“一年回本,线路差的,最慢两年也能回本。“
“他们怎么会不愿意。“
“他们的数学又不是语文老师教的。“
“另外,通知合资公司,加快其他城市的充电桩建设,务必跟得上大巴的交付速度。”
刘小莉刚拿出笔记本,手机就响了。她接完电话,脸上露出惊喜:“老板,好消息!刚才一个半小时。”
“五个试点城市的福马4S店已经接到了2000多辆家用电动车的订单!”
“老百姓都说,连汽车站都用电动车了,家用车肯定错不了!”
“意料之中。”肖爱国望着远处排队上车的乘客,语气平静却带着力量,
“当一个新事物从‘可选项’变成‘必需品’,它就赢了。
“全国有几千个县,何止上万个汽车站?”
“一个汽车站至少需要100辆车。”
“老百姓见到电动车这么好用。”
“买的人会更多。”
“这是活生生的广告。”
“所有大巴车都是有空调。”
比国产车某车只有样子的空调(2014年会才真正有空调。之前装的是手动可空调)”
大华国北方如果有空调,绝对是一种极好的体验。
“我们一个一个的县来开发,总有一天,大华国大地上跑的,都会是电动大巴。”
肖爱国目光落在1995年的原油价格报表上,“国际油价80美元一桶,换算成大华国的零售价,93号汽油得摸到4.2元每升——这才是真实成本,国家管控压到2.5元只是暂时的。”
刘小莉重新敲击键盘,屏幕上的数字跳得让人揪心:“按4.2元算,大巴跑一趟华京到津门成本126元,电动大巴还是16元,差了8倍还多!”
“这就是咱们的机会。”肖爱国指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县级行政区,“全国几千个县的汽车站,现在靠财政补贴才能维持2.5元的油价。
“等补贴撑不住了,4.2元的真实价格会让他们疯掉。”
“索菲娅,让技术部把电动大巴的电池循环次数再提升20%,老百姓信‘耐用’胜过一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