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铁证如山(1/2)
尽管公众层面的报道被“管理”,但在国家机器内部,汤姆的录像带来的冲击是实实在在的。
它不再是oo上的模糊传言,而是铁证!
布伦南和其他高级官员冲到了国家反恐中心。
“给我查!动用一切资源!”威廉姆斯副局长怒吼,
“是的,长官!而且几乎在同一时间,网络情报部门有惊人发现,不止这一处!”
另一名分析师立刻接口,指着主屏幕上滚动的oo聊天记录。
“在oo‘雅迪风云’聊天室,一个高度匿名的用户发布了一条极其隐晦但又信息量巨大的消息。
他声称其表哥是政府总务部门的高级雇员,在加班送文件时,偶然听到两位部长级官员在空无一人的走廊角落低声交谈。
其中一人抱怨道:‘某些特殊行动的开销实在太大了,远超最初的秘密预算,效果却一团糟,现场完全失控,抢掠成性,这让我们怎么向“老板”交代?
后续的国际麻烦又该如何收场?’”
分析员强调了“老板”这个词,战情室里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在这个国家的政治黑话里,“老板”特指那位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他迅速切换另一个情报窗口:“另一条更具爆炸性的信息,来自一个我们长期监控的、据说与市政府核心车队某位司机有关联的oo号。
他在袭击发生前约36小时,发布了一条看似平常的状态:
‘真邪门,大半夜被叫起来出车,去的还是平时根本不让进的3号特殊物资仓库区。
看到几辆没牌照的黑色集装箱卡车从后门进去,搬的东西用厚实的军绿帆布盖着,但露出的形状分明是长条箱子——很像军队武器箱!
搬运的人动作麻利,穿着像是军队作训服,但全都没有任何军衔标识,神神秘秘的!’
发布的时间点与袭击前的装备调动准备期高度吻合!”
威廉姆斯副局长眼神锐利如鹰隼,他快步走到主控台前,声音低沉而充满压迫感:
“足够了。不要再把这些信息看作孤立的碎片!
把它们和我们之前掌握的所有证据,像拼搭致命的电路一样连接起来!
我要看到电流贯通、最终引爆的那个点!整合!现在!”
技术主管双手在键盘上飞快操作,主屏幕上原本分屏显示的各种信息流开始被一条条红色的连线交织、整合。
最终形成一个错综复杂却又指向无比清晰的关系网络图:
1.武器来源(铁证):大尼国陆军制式装备,尤其是需要特殊审批流程的特种部队级别火箭筒。
具有独特标识的烟幕弹,其流出绝非一个旅级指挥官或中层军需官能单独决定的。
这必然涉及国防后勤系统、甚至最高统帅部的默许、协调或直接指令。
大使馆现场收集到的烟幕弹残片上,发现了经过腐蚀但仍可通过技术手段复原的军方库存编号和专属部队标志,这是直接指向国家机器的、无法辩驳的物理铁证。
2.通讯异常(指挥链):大尼国陆军第三旅在袭击发生前后及过程中的异常高强度加密通讯活动,其通讯密度、加密等级和接收方代码。
均表明其指挥层级很可能远远超出了旅部本身,直通国防部乃至更高层的指挥机构,暗示有更高层级的角色在直接或间接干预、甚至指挥。
3.人员与供词(执行层):暴徒中确认有“青龙会”核心成员(通过纹身比对)。
其被捕成员的狂言直接指向本地帮派头目“坤哥”,以及更关键的——“上面”的势力(提供军火)。
黑帮明显是被利用的打手和事先准备好的替罪羊。
4.oo传言与后勤调动(行政支持):政府高层对“行动”的知情(抱怨开销和向“老板”交代)、政府行政系统内部的神秘后勤调动(市政特殊仓库的黑色无牌卡车、无标识人员搬运军火箱)。
与袭击发生的时间点、装备需求完美契合。
这表明国家行政力量深度参与了这次袭击的资源调配和支持工作,绝非个别军官或部门所能调动。
5.行为模式分析(战略目的):袭击初期表现出惊人的纪律性和极强的目标明确性。
训练有素的小队直扑使馆财务室、机要档案室、地下室机密文件库。
而在达成初始目标或遭遇意外抵抗后,行动迅速失控,转化为毫无目的的抢劫、纵火和针对平民的暴力。
这种鲜明的、几乎像是开关切换般的对比,极有可能是为了掩盖真实的政治或情报窃取目的,用混乱的犯罪表象来包装一场精密的、由国家主导的特别行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