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火山爆发(1/2)
章节修改版
PS.这几章因内容调整,删减了部分文字,大家可结合上下文自行联想。
短暂的震惊过后,全球舆论掀起轩然大波,各类报道、评论与画面如同潮水般涌来,带着强烈的情绪倾向。
这并非单纯的事实陈述,更像一场立场鲜明的舆论发声,其发酵速度之快、观点倾向之统一,令人瞩目。
《纽约纪事报》的黑色粗体标题占据了整整半个版面:
“争议性行动!美华王国对大尼国发动大规模远程打击,多地设施受损!”
副标题引述了一位“匿名知情人士”的说法:“这是近年来区域内最受争议的军事举措之一。”
环球新闻频道中断了原定节目,屏幕上出现了资深主持人严肃的面孔,背景是大尼国雅迪市部分建筑受损的画面。
“晚上好。我们今晚的节目将聚焦一起引发广泛讨论的区域事件……”
他的语调带着审慎,“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冲突应对原则,在此次事件中似乎被打破,这引发了各界对局势发展的担忧。
以下是我们获取的前线信息,部分内容可能让观众感到不适……”
国际通讯社的标题更为直接,提出了争议性观点:
“肖正国的抉择:以侨民安全为名的军事行动,是否越过界限?”
文章描述了远程打击的影响,着重提及部分民用设施受损情况,对双方此前的摩擦则仅简要带过“存在前期冲突迹象”。
环球新闻演播室里,一位标注为“前国际法律研究学者”的嘉宾正对镜头分析:
“根据相关国际公约精神,针对人口密集区域的大规模打击,若对平民造成显着影响,需接受国际社会的审视。
核心在于判断行动的‘必要性’,而从美华王国此前的公开表态来看,其行动意图需要更详细的解释……”
主持人适时插话,引导话题:
“那么,教授,您认为国际社会是否有必要就此次事件展开进一步的沟通与调查?”
中东视角电视台的标题充满隐喻:
“实力与规则:小国决策与区域秩序的平衡挑战!”
其分析文章将此次事件与历史上部分中小国家应对区域问题的案例对比,指出可能对区域稳定产生的连锁影响。
电视屏幕上,相关画面在部分时段循环播放:
雅迪市部分受损的街区、当地民众的焦虑神情、志愿者在现场开展救援的场景、以及临时医疗点内接受救治的人员。
这些画面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容易引发观看者的情绪共鸣。
紧接着,各路“行业专家”和“学术研究者”的访谈陆续播出。
一位来自某国际政策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在屏幕上表示:
“此次事件对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合作框架和相关公约精神提出了挑战,区域合作组织应尽快召开会议,推动问题和平解决!”
一位着装正式、表情严肃的国际法学者对着话筒强调:
“我必须指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
任何情况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