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威震漠西三(1/2)
面对许安邦的约饭,谭威笑着点头应允:
“好啊!我早就听说蜀菜风味独特,一直没机会尝尝正宗的。要是哪天想吃了,我会提前派人告知你,到时候可就要叨扰许会长了。”
许安邦听闻谭威应允赴约,脸上的笑意更浓,连忙趁热打铁,兴奋地提及自己带来的厨子擅长做一道名为“五湖四海”的名菜:
“都督有所不知,我那厨子最拿手的就是‘五湖四海’,需用东海的鲍鱼、南海的鱼翅、西海的干贝,再配上北疆的熊掌,慢炖三天三夜才能成菜,味道堪称一绝!到时候定让都督尝尝这道硬菜!”
谭威听完,还是提醒道:
“这道菜太过奢华了,如今西北百姓尚在温饱边缘挣扎,军中将士也常吃粗粮,咱们若是动辄吃这样的珍馐,难免会给毕竟那帮文臣雅士可嘴上不饶人。不如就用常见的羊肉做菜吧,羊肉在西北随处可见,既实惠又能补身。若是你家厨子能把普通羊肉做出新意,达到我心中‘米其林三星’的水平,我定有重赏。”
许安邦听得一头雾水,“米其林三星”这个词他从未听过,既不知道是何种标准,也不明白为何用“星”来评判菜品。
但他见谭威态度坚决,且话里透着对低调的重视,便不敢多问,连连应下:
“都督说得是!是我考虑不周了!就按都督的意思来,用羊肉做菜,我这就回去吩咐厨子,定让他拿出看家本领!”
回去之后,许安邦越想越好奇“米其林三星”究竟是什么,便召集府中幕僚与常年走南闯北的商队掌柜询问,可众人皆是一脸茫然,没人听过这个名号。
许安邦不愿违背谭威的意思,又想借此抬高宴席的规格,索性灵机一动,让人在营州开了一家“三星酒楼”,对外宣称店里的厨子是“米麒麟”亲传弟子,他把“米其林”误听成“米麒麟”,还特意编造了一位虚构的“米麒麟”大师,称其是中原厨艺界的泰斗。
没想到这“三星酒楼”后来竟成了西北一带的名景,往来客商都要特意去尝尝“米麒麟亲传弟子”做的菜,这却是后话了。
这边许安邦忙着筹备宴席,文强已按照谭威的吩咐,将许安邦与迪拉送至府门口。
两人翻身上马,还不忘互相打趣。
迪拉看着许安邦略显发福的身材,笑着调侃:
“许兄,你这肚子可是越来越圆了,定是天天被好厨子的菜喂出来的吧?再这么吃下去,怕是连马都快骑不动了!”
许安邦也不恼,笑着回敬:
“迪拉兄倒是身材依旧,只是我听说你近日又收了两位西域美人,怕是夜夜被美人缠着,累得没心思吃饭吧?”
说着他还故意用中原俗语打趣:
“真是‘秀色可餐’啊!不过也得注意身子,别哪天累垮了,连生意都做不了!”
迪拉闻言哈哈大笑,用西北味的中原话回应:
“我们西域有句话叫‘美人如酒,越品越香’,我这是在享受生活!不像许兄,只知道吃!”
两人说说笑笑,骑着马快活地朝着许安邦的府邸方向而去,打算私下再商议些茶叶生意的细节。
谭威并未亲自送客,他住的这处院子是按照三进格局打造的,前院用作接待宾客与存放杂物,中院是文强、亲卫等人的住处及议事房,内院则是他与穆莱、郭绮丽的居所,各院功能分明,互不干扰。
为了安全起见,院子的围墙高达两丈,墙头还装有防盗的尖刺,内院西侧更是特意开了一扇窄小的后门,供紧急情况下逃生使用,谭威知乱世之中安全第一,即便住在自己的府邸,也不敢有丝毫大意。
没过多久,文强便返回了内院,谭威见他回来,便放下手中的书卷,起身说道:
“眼下没什么急事,咱们一起去马三的铁匠铺看看吧。前几日听说他那边在改进兵器的锻造工艺,我得去瞧瞧进展如何,若是能成,对军中战力也是一大助力。”
谭威进驻营州后,便对区域产业布局做了清晰规划,将营州与蓝池城分工明确,营州定位为商业聚集区,集中各类商铺、商帮与贸易据点,方便各地商人往来交易。
蓝池城则侧重发展手工业,成为西北手工业的核心基地,通过产业集中提升生产效率。
其中蓝池城的北城区主要聚集普通铁器铺、木匠铺等服务日常需求的手工业作坊,这些作坊大多是从沙城转移而来的老商户,早已积累了成熟的技艺与客源,孙家铁匠铺便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不仅能打造农具、厨具,还能制作简单的兵器配件。
此外还有一些京师商人新开办的陶器铺、编织铺等,规模虽小,却丰富了手工业品类,填补了蓝池城日常用品生产的空白。
而专为圭圣军制造武器装备的核心作坊,则全部集中在营州,由谭威的心腹掌控,孙跃、岳朋、马三(马洪魁)与营州本地名匠张隆四人各有明确分工。
孙跃擅长锻造刀具,主要负责制造谭式钢刀等近战兵器,这种钢刀采用谭威改进的工艺,刀刃锋利且韧性十足,深受士兵喜爱。
岳朋专精弓弩制造,主导生产复合弓弩,其制作的弓弩射程远、力道足,能有效压制敌方骑兵。
马洪魁则专注于防护装备,打造雪花甲与盾牌,雪花甲轻便却防御力强,盾牌则经过特殊加固,可抵御箭矢与刀剑攻击。
张隆则凭借精湛的木工技艺,主导马车作坊,专门改良谭威依据现代工程学设计的战车,力求提升战车的稳定性与实用性。
谭威之所以重视战车改良,源于此前见识过靖安军用马车御敌的场景,马车既能运载物资,又能在战时作为临时防御工事,极大提升了军队的机动性与防护能力。
圭圣军步军在面对骑兵时的劣势,便希望通过特制马车弥补这一短板,让步军在野战中也能拥有可靠的移动屏障。
除了这些公开的作坊,营州还隐藏着一处神秘作坊,作坊里的工匠全是谭威派人从西北地区收集的天生聋哑人。
这些人因生理缺陷,无法与外界正常交流,能最大程度保证作坊机密不泄露。
他们被圭圣军严密监视,全员身着统一的红衣,专职制造火器,从火药调配到枪械组装,每一道工序都严格保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