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南无白骨夜叉佛(1/2)
一个不断咳嗽的瘦弱少年上前一步,喊道:“医者仁心!”
一个乞丐擦了擦手,郑重地站了出来:“爱国!”
“友善!”一个猎户少年挺身而出。
“诚信!”一个书生模样的少年站了出来。
“敬业!”一个少女面色坚毅,开口说道。
这一刻,方明深受触动,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感动。
他仿佛是在茫茫大海上独自飞翔的海燕,终于找到了同伴;又像是草原上孤独的狼,重新回到了狼群之中。这一刻,方明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为了平复自己的情绪,方明念了一句佛号:
“南无白骨夜叉佛。”
下一刻,方明再也按捺不住,上前紧紧握住其中一人的双手,“同志们,我们不再孤单了!”被叶恒带入西游世界的‘种子们’,有个共同点。
那就是他们在现实世界中,都将‘白骨观’修炼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若这些人继续生活在现实世界,说不定还能成为进化者。
然而,他们却因各种意外离世,被叶恒带到了这西游世界。
即便经历了这个世界的轮回转世,他们灵魂深处那枚白骨烙印也未曾磨灭。
这枚白骨烙印,让这些种子的成长之路变得顺畅。
当他们觉醒后,更被白骨烙印赋予了诸多特质。
其中,他们都有一个无法磨灭的共同点,
那就是对叶恒的坚定信仰。
基于这一点,他们也都会选择继续修炼‘白骨观’。
甚至,远在北俱芦洲的叶恒,都能感受到自己获得了诸多「精神加持」。
“当他们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人族,让‘白骨观’在其中广泛传播,那么在这个世界,我也将能够进入那完整的‘大罗量子思维’状态。”
“完整版的大罗量子思维,近乎对天地全能全知,集合人道之力。”
“不知那时的我,是否能拥有与圣人相媲美的战力。”
“不过,这是长远的大目标。近期的目标,是在十年内,让这些种子改变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的人族实现社会制度的改革……”
“到那时,人族将变得开明睿智,不再被神佛所愚弄。”
“同时,人族的气运也将被完全凝聚起来。”
叶恒在北俱芦洲,目光似乎能穿透遥远的距离,看到大唐之中,一位位心思坚定、朴实无华的少年,正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着……
唐三藏在大唐将士的护送下,抵达了大唐边界后,便独自踏上了征程。
然而暗中,却有诸多神祇在默默守护着唐三藏。
唐三藏走出国界后,遭遇了一只猛虎,幸得猎户刘太保相救。
受母亲吃斋礼佛的影响,刘太保决定护送唐三藏一段路程。
刘太保带着自己收养的‘义子’一路护送,将唐三藏送到了‘两界山’的地界。
“长老,我已无法再送你前行。前方乃是‘两界山’的地界,东半边属我大唐管辖,西半边则是鞑靼的地盘。”
“我虽有伏虎之能,但越过这两界山后,便也无能为力了,只能送您到此了!”
唐三藏正欲回应,忽然他们听到两界山山脚下传来如雷般的声音。
“我师父来了,我师父来了!”
唐三藏大惊失色,刘太保也面色凝重。
“这是怎么回事?”唐三藏问道。
“应该是那山脚下被镇压的老猿!”
刘太保皱眉解释道:“这两界山,乃是五百年前从天而降。”
“奇异的是,这山脚之下镇压着一只猿猴,它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它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
刘太保说着,便要带唐三藏去看个究竟。他们来到山脚下,便看到山石中镇压着一只猴子,只露出一个猴头,双手乱伸,尖嘴缩腮,金睛火眼。
猴头之上,甚至还压着厚重的石块。
刘太保胆子很大,走上前去蹲下,将猴头上的青苔扫去,同时问道:“你刚刚在说什么?”
“俺不是跟你说话,叫那个和尚师傅过来,俺要问他。”
唐三藏疑惑地走上前去:“你要问我什么?”
“你可是东土大王派去西天取经的和尚?”
“我正是,你怎么知晓?”唐三藏不解地问道。
“因为俺乃是五百年前,因大闹天宫被西天如来佛祖镇压在此的。”
“之前俺见了观音菩萨,求她救俺。”
“那时,她就劝俺皈依佛法,拜取经人为师,保护取经人往西天取经,功成之后还有好处。”
“所以俺就在这里等师父前来救俺,俺愿保护你取经,做你徒弟。”
唐三藏闻言,已然相信了孙悟空的话,面露喜色。
但很快,欢喜就变成了叹息:“我乃凡人之躯,没有什么力气,怎么能够将你从这两界山救出去呢?”
“两界山?什么两界山,这是如来神通所化的五指山!”
“师父你乃是取经人,山顶上有如来的金字压帖。你只上山去将帖儿揭起,俺就出来了。”
唐三藏听闻后,立刻爬上山顶,果然见到了有唵、嘛、呢、叭、咪、吽六个大字的金色封条。
唐三藏朝着封条拜了拜,并对着西方诚恳祷告了一番,随后轻易解开了封条。
解开封条后,那山脚下的孙悟空发出了一道畅快的长啸。
“师父,你和那两个凡人且远远推开,俺老孙要崩开五指山而出了!”唐三藏听完孙悟空的话,立刻与刘太保及其义子一同下山远离。
他们退到一里开外,孙悟空却大喊:“不够远,再退远些!”
如此反复,他们接连退出了十里地,那猴子还嚷嚷着不够。
只听一声震天响,庞大无比的五指山瞬间崩塌,孙悟空从中一跃而出,落在唐三藏面前,恭恭敬敬地磕了几个响头,喊了声:“师父!”
随后,孙悟空又转过身,对刘伯钦刘太保深深作揖:“多谢大哥护送师父,还帮我清理了脸上的杂草。”道谢完毕后,他便去整理行李,备好马匹。
此时,唐三藏也正式与刘太保及其‘义子’道别。刘太保带着义子站在原地,望着唐三藏和孙悟空师徒二人远去的背影,直至消失不见,才长叹一声:“真是不可思议啊!”
叹息过后,刘太保带着义子返回家中。
到家后,他们洗漱了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