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了(1/2)
武周城大捷的战报,以最快速度传回正在向京城进军途中的晋王胤曦手中。
奢华宽大的驷马銮驾内,胤曦看着战报,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轻轻放下战报,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紫檀木案几。
“好一个赵暮云…真乃国之虎将也。”
他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是赞叹还是忌惮,“葬马坡以少胜多,武周城攻坚克难,短短时日,竟真将数万鞑子右路军快要赶出了河东…”
“啧啧,这等功勋,怕是当年大胤战神韩擒龙再生也不过如此了吧?”
一旁的心腹谋士小心翼翼地道:“大王,赵将军立功,亦是大王用人得当,陛下洪福齐天…”
“陛下?”胤曦嘴角勾起一丝嘲讽的冷笑,“是啊,我们的陛下此刻怕是心情复杂得很呐。”
他想象着胤昭听到这个消息时那副憋屈又无奈的样子,心中掠过一丝快意,但随即又被更大的忧虑取代。
赵暮云这把刀太锋利了,用起来爽快,却也极易割伤自己。
那封催婚信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回音,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赵暮云是不满?是犹豫?还是…另有打算?
“传令下去,”胤曦忽然道,“加快行军速度!务必赶在李金刚之前进入京畿!”
“另外,以陛下和本王的名义,再发一道嘉奖令给赵暮云,犒赏三军!”
“嗯…再加封他为河东节度使,总揽河东道军政,让他好好给本王…不,给陛下,守好北大门!”
“至于裴伦,就把他调入中枢,担任兵部尚书好了。”
他既要笼络,也要试探,更要将其暂时按在河东。
而在被严密“保护”着的皇帝胤昭车驾中,听到捷报的胤昭,确实如胤曦所料,心情复杂难言。
一方面,这是对鞑子的胜利,是社稷之幸;
另一方面,赵暮云的功勋越显赫,就越发衬托出他这位逃亡天子的无能,也使得晋王的力量更加庞大,他脱身的希望更加渺茫。
唯有萧无影秘密传来的那句“先帝密旨已达赵暮云”,像一粒微弱的火种,在他冰冷的心中摇曳,给予他一丝微不足道的期盼。
龙察司副指挥使殷奇,如同真正的影子,潜伏在朔州军中。
他冷眼旁观着赵暮云治军、与诸将往来、处理政务。
将他的每一个细微反应、联军士卒对赵暮云的崇拜、胤稷那混合着敬佩与不安的复杂态度,甚至裴伦那过于热切的讨好,都巨细无遗地记录下来,通过龙察司独有的秘密渠道,送往未知的远方。
......
就在赵暮云忙于清理战场、安抚地方、整编军队之时,中原的局势以惊人的速度恶化。
李金刚的十万东征大军一路势如破竹。
沿途州县或慑于兵威,开门归附;或官吏早已逃散,一触即溃。
马宗亮志得意满,俨然以“建国第一功臣”自居。
先锋李豹更是骄横跋扈,纵容部下以“筹集粮饷”为名,劫掠村镇,奸淫妇女,所过之处,一片哀鸿,民心尽失。
晋王胤曦的大军也毫不示弱,加快了进军速度。
两股庞大的军事力量如同赛跑般扑向满目疮痍的京城。
傀儡“齐王”顾鼎铭坐在昔日胤朝的皇宫大殿里,如坐针毡。
龙椅冰凉,殿宇空旷,昔日的荣华富贵梦早已被恐惧取代。
听着东西两路大军日益逼近的消息,他吓得魂不附体。
几个鞑子“顾问”还想坚持“固守待援”,却被顾鼎铭和手下几个怕死的汉官暗中派人勒死在了住处。
“快!快派使者!多派几路!分别去见晋王和…和马大将军!”
顾鼎铭声音发颤,几乎哭出来,“就说本王…不,罪臣…愿献城投降,只求饶恕性命,赏口饭吃…”
然而,他低估了权力的诱惑和对方的野心。
晋王胤曦接到降表,看都没看就扔在一边,对左右嗤笑道:
“沐猴而冠之辈,也配谈条件?传令前锋,遇其使者,乱棍打回!京城,本王要堂堂正正打进去!”
他需要一场“克复京师”的大功来奠定自己的无上权威。
李金刚的反应同样粗暴,马宗亮直接下令将使者割去耳朵赶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