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求情(2/2)
“这屉包子我买了。”宋亭舟余光中看见这里的动静,几步走近,从荷包里抓了一把铜钱扔进老妇人的破碗里。
“宋大人?不……这这包子脏了,民妇再给您换一屉。”那半屉包子起码有五个都沾上了土,平凡百姓也不会买这样的包子,又如何能卖给官老爷?
见她不动,宋亭舟自己从蒸屉里拿起一个包子,将上面沾了土的地方用手撕下去,三两口就吃完了一个。
“你们谁饿了过来拿两个垫垫肚子,本官请客。”
其余人面面相觑,陶十一先过来拿了两个沾了土的,他更不讲究,直接拍了拍就囫囵吃了进去,“大人,这也不够咱们一伙人吃的呀?”
陶八和陶十过来一人拍了他一下。
陶十一嘟囔,“本来就是嘛。”
其余人衙役犹犹豫豫的过来,“大人。”
宋亭舟颔首,“旁边有面摊和馄饨摊子,你们忙活一天都辛苦了,让他们都过来一起坐。”
“欸!”那衙役眼睛一阵酸涩,他们这些最底层的差役向来被官老爷呼来喝去,少有好脸色,宋大人虽然也指使他们,但是字字句句都把他们当人看,而不是狗。
宋亭舟又给了那老妇半角碎银,买下她剩余所有包子,还有馄饨摊和面摊都先给了银子,让他们只管做有多少食材做多少吃食。
一时间这条街上只要是卖吃食的铺子,坐得都是身穿差服的衙役、捕快、文吏等。
宋亭舟也和陶家兄弟找了张边角处的桌子坐下,桌子上馄饨、面条都有,而且一个赛一个的能吃。
宋亭舟最后放下了筷子,回身一看,其余衙役都在等他。
“都回吧,本官也回家去了。”
他说完衙役们一个个的自发过来告退,一顿饭而已,大家的语气便比平时的公式化多掺杂了一丝真诚。
边家二十一具尸体的案子宋亭舟结案后将卷宗送往刑部,曾仕棋亲自带着卷宗找上宋亭舟。
“宋大人应该知道了本官和桓仁的关系,桓仁已经去了,难道就不能看在本官的面子上,给他一个体面吗?”曾仕棋几乎算得上是在恳求宋亭舟了,可见他与边大人确实是推心置腹的好友。
宋亭舟目光扫向他手里的卷宗,正了正自己脸色,语气凝重地问:“不论是生是死,犯了错便该受到律法的严惩。法不阿贵,刑无等级,曾大人任刑部侍郎这么多年,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曾仕棋见他语气坚决,知道此事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眼神也从哀求变得冷硬起来,“宋大人刚正不阿,但愿不会遇到至亲好友与之决断的那一天!”
宋亭舟漠然拱手,“不劳曾大人惦念。”
——
边大人的案子被定下结案,他家里的钱财都被充了公。原本后代还能安安生生做三代地主老爷,这下子都平民都不算,是罪臣之后。
边家的案子虽然了了,但常金花也不想再住进那座宅子里,她甚至提出了带阿砚通儿住在拾春巷,让孟晚陪宋亭舟住府衙去。
孟晚哭笑不得,说怎么也不至于分家。
寒冬腊月的,眼见着就要到小年了,既然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宅子,还不如就稳稳当当的在拾春巷准备过年。等明年开春暖和了,再从顺天府附近找宅子,把目标降低一点,哪怕是三进的宅子也能挤挤住下。
许多年没在北方过年了,常金花早早的开始准备年货,她也是太悠闲了,身边也没一个能说话的同龄人,天天走哪儿都把槿姑带上。
孟晚在院里清点年货的时候,朝廷的圣旨就到了。
他家半点准备也没有,孟晚急忙叫人将正门打开,家里厅堂的正中间也要摆上香案,点好香烛。自己则推着常金花回屋里换上他俩最值钱的贵重衣裳,要做好一丝不苟,穿戴整齐,方能显示对圣上的敬重。
幸好回京前特意从松韵书院里请教了几位先生,要不他还真做不来。饶是如此,孟晚仍在一个面上功夫还不到家的小宫侍眼里,见到了几分嘲讽。
皇上宣旨不是别的,而是不知道从哪儿打听到宋家买房买不到,正好借宋亭舟办边家案子有功的托辞,特意赏了一座宅子给他。
孟晚面露恭敬的带着常金花谢了恩,全程不敢露出一点其余表情。
“孟夫郎不必害怕,把圣旨好好收起来供奉,不可毁坏。”宣旨的宫侍好心提醒道。
孟晚招了招手,黄叶提了几个壵锦做得小荷包过来,弯着腰递给他。孟晚把其中最大的一个给了宣旨的宫侍,剩余小的都给其他人分了,独独漏了那个眼神不好使的。
“多谢公公关照,这点小东西,大家拿着玩,若是不嫌弃诸位有空可随时到宋家来喝盏热茶。”
“万万不可,这……孟夫郎实在是客气了。”宫侍推脱几下,便把荷包收入怀中,带领众人告退。
刚走出拾春巷,没收到荷包的小太监便迫不及待的告状,“喜公公……”
“住嘴吧你,没眼色的东西,下次不许再跟我出来。”喜公公翻了个白眼怒斥。
其余宫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约而同的将荷包拿出来偷偷看。
“呀,我说怎么这么小,竟然是一锭金子!”
“这一块少说也有五两,你这都嫌小?”
“都说了以为是银子了。”
“银子五两也不少了啊?”
“你们看这荷包上头是什么绣法?怎么从没见过?”
“好像不是绣的,是织的,叫壵锦,我在贵妃娘娘处见过,说是岭南进贡的。”
难得出宫一次,宣旨的大太监由着他们叽叽喳喳,等回了宫免不了又是框框架架的规矩。
他把伸进袖兜里,捏了捏里面的荷包,在壵锦独特的纹路下,是棱角坚硬的块状物,起码也有十五两。
这个孟夫郎,真是个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