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朝阳升起(2/2)
渔船靠岸时,林乔彻底陷入了黑暗。
......
消毒水的气味。
又一次,这是林乔醒来时的第一个感觉。她艰难地睁开眼,看到的是简陋的茅草屋顶,而不是医院雪白的天花板。
\"醒了!她醒了!\"小翠惊喜的声音传来。
林乔想说话,却只发出一声微弱的呻吟。全身像被碾过一样疼,尤其是后背——那里肯定又添了新伤。
\"别动。\"一个穿白大褂的女医生按住她,\"子弹取出来了,但失血过多,你需要静养。\"
小翠红着眼眶凑过来:\"小乔姐,你昏迷七天了...我们以为...\"
\"徐世勋...周世昌...\"林乔嘶哑地问。
\"徐世勋被停职调查,周世昌逃到香港去了。\"老周的声音从门口传来,\"英国人矢口否认参与走私,但那些药品已经被我们截获,送到了根据地医院。\"
林乔长舒一口气,牵动伤口又是一阵剧痛。她这才注意到自己不在上海,而是在一个陌生的乡村。
\"这里是...\"
\"苏北根据地。\"老周微笑着说,\"你安全了。\"
接下来的日子,林乔在根据地的简易医院里慢慢康复。小翠一直陪在她身边,讲述着上海的情况:识字班的姐妹们组成了一个互助会,阿芳成了纱厂工人代表,方公馆虽然烧毁了,但周妈和老李都安全转移了...
\"还有...\"小翠神秘地掏出一封信,\"方同志托人带来的。\"
林乔急切地拆开信封。信很短,只有寥寥数语:
\"听闻你受伤,心急如焚。任务在身,无法探望。你送来的钢笔,我会珍藏。待革命成功之日,我必寻你于朝阳之下。保重。——志明\"
信纸上有几处皱褶,像是被水打湿过。林乔轻轻抚摸那些痕迹,想象方志明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写下这封信的。她将信纸贴在胸口,闭上眼睛。
窗外,根据地的清晨阳光正好,照在她瘦削的脸上。活下来的感觉,真好。
一个月后,林乔已经能下床走动了。她主动请求在根据地的识字班帮忙,教那些农村妇女和儿童认字。每当看到那些粗糙的手指笨拙地握住铅笔,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时,她就想起曾经的自己和小翠。
一天傍晚,老周带来了组织的决定:鉴于林乔身份已经暴露,不宜再回上海,将安排她去延安学习。
\"什么时候出发?\"林乔问。
\"三天后。\"老周递给她一个小包袱,\"这是同志们为你准备的。\"
包袱里是一套崭新的军装和一本书——《共产党宣言》。林乔抚摸着军装的布料,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涌上心头。她不再是那个为了任务而扮演角色的穿越者了,她已经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
出发前夜,林乔独自来到村口的小山坡上。夕阳西下,将远处的田野染成金色。她取出沈默和方志明送的两支钢笔,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沈大哥,你看到了吗?\"她轻声说,\"小乔真的长大了。\"
身后传来脚步声,是老周。
\"有东西给你。\"他递过一个油纸包,\"上海来的。\"
林乔打开一看,是一张照片:十几个识字班的姐妹站在废墟前,举着一张写有\"妇女互助会\"的横幅。照片背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有些歪歪扭扭,但都是她们亲手所写。
\"阿芳说,现在有五十多个姐妹加入了。\"老周解释道,\"她们让我转告你,会继续你未完成的事业。\"
林乔的眼泪终于落下来,滴在照片上。在这一刻,她明白了革命的真谛——不是一个人的壮举,而是千千万万觉醒者的共同奋斗。
第二天清晨,林乔穿上军装,与小翠和老周告别。
\"小乔姐,我会好好学习的。\"小翠红着眼睛说,\"等你回来,我一定能把整本书都读给你听!\"
林乔紧紧拥抱她:\"我相信你。记住,我们这样的人要互相帮助。\"
老周则郑重地行了个军礼:\"同志,一路顺风。\"
前往延安的路很长,但林乔并不孤单。同行的还有十几个来自各地的进步青年,他们唱着革命歌曲,分享着各自的故事。林乔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心中充满希望。
火车穿过隧道时,车厢里一片黑暗。但当他们重新见到光明时,朝阳正好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
\"看!朝阳!\"一个年轻女孩兴奋地指着窗外。
林乔微笑着闭上眼睛,感受阳光在脸上的温暖。她知道,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革命者正在奋斗。而终有一天,朝阳会照亮每一个角落,驱散所有的黑暗。
到那时,她或许能再次见到沈默和方志明,对他们说一句:\"看,我们做到了。\"
火车轰鸣着向前驶去,载着林乔和她的梦想,驶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