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草民私录,岂能为凭?(2/2)
他不入公堂,反而转过身,朝身后的柱子使了个眼色。
柱子立刻会意,撸起袖子,在衙门前的空地上支起了一口简易的灶台。
他熟练地生火、架锅,动作麻利得就像在自家酒馆里一样。
很快,袅袅炊烟升起,带着一股特殊的酒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百姓们疑惑地看着这一幕,不知道陈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陈皓走到灶台前,拿起一柄酒勺,轻轻敲击着酒坛的坛壁,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的力气,朗声道:“各位父老乡亲,我陈皓今日在此开坛蒸酒!”
他的声音洪亮,穿透了人群的喧嚣,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
“此酒,名曰‘问心’!”陈皓顿了顿,眼神坚定,“酿自三百二十八户百姓的口粮,一滴一粟,皆是血汗!”
他指着那卷厚厚的泥封纸册,继续说道:“封泥之中,藏有三百二十八纸诉状,字字泣血,句句含冤!”
“若有冤屈,酒气可闻,直冲云霄,上达天庭!”陈皓猛地挥舞手臂,声音激昂,“若无天理,我陈皓……愿当场自缚,以谢天下!”
话音落地,人群瞬间沸腾。
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人质疑,有人观望,但更多的人,眼中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陈掌柜说得对!我们不能再忍气吞声了!”
“对!我们要为自己讨回公道!”
“徐大人肯定会为我们做主的!”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县城。
越来越多的百姓闻讯赶来,将府衙门口围得水泄不通。
薛烈奉命带兵前来驱散人群。
他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人头,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些百姓的苦楚,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颤巍巍的身影出现在人群的最前方。
是刘婆婆,她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前。
她手里捧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衣服,上面沾满了已经干涸的血迹。
“大人……大人呐……”刘婆婆的声音嘶哑而颤抖,“这是我儿的更服,他……他被抓走的那天,穿的就是这件衣服啊!”
薛烈的心猛地一颤。
他知道,刘婆婆的儿子,是巡夜司的更夫,也是“粮税案”的受害者之一。
刘婆婆之后,张大叔也来了。他背着一个沉重的酒坛,步履蹒跚。
“陈掌柜,我把东西带来了!”张大叔的声音有些哽咽,“这里面装的,都是万记酒坊拒收粮食的凭证啊!他们……他们根本就不把我们当人看!”
赵九渊也来了。他穿着一件破旧的残袍,头发散乱,形容枯槁。
他手里紧紧地握着半枚铜牌,那是他曾经作为巡夜司副使的象征。
“各位……各位……”赵九渊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我……我也是受害者……我要为自己,为死去的兄弟们,讨回一个公道!”
陈皓走到刘婆婆面前,接过她手中的血衣,轻轻地放在了灶台上。
他又走到张大叔面前,接过他背上的酒坛,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血衣旁边。
最后,他走到赵九渊面前,接过他手中的半枚铜牌,紧紧地握在手中。
他转过身,面向着府衙的大门,高声道:“徐大人,这些……不是证人!”
他的声音充满了悲愤,充满了力量。
“这些人,是被你们写进账本,却……从不认作‘人’的百姓啊!”
府衙内,徐怀恩听得真切。
他坐在椅子上,眉头紧锁,脸色阴晴不定。
陈皓的话,像一把尖刀,狠狠地刺痛了他的心。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沉声道:“带……带证物入堂!”
府衙的大门缓缓打开,徐怀恩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
百姓们激动地欢呼起来,声音震天动地。
公堂之上,气氛凝重。
王显坐在椅子上,冷冷地看着陈皓和那些前来作证的百姓。
“草民私录,岂能为凭?”他轻蔑地一笑,语气中充满了不屑。
陈皓没有理会他。
他走到公堂中央,对着徐怀恩深深地鞠了一躬,道:“大人,请允许我……敲钟!”
徐怀恩微微一愣,皱眉道:“此乃公堂,岂容你随意敲钟?”
陈皓没有解释,只是转过身,对着赵九渊点了点头。
赵九渊会意,走到公堂角落,那里放着一口锈迹斑斑的铜钟。
那是从被万记酒坊拆毁的更楼废墟里吊出来的,是赵九渊曾经用生命守护的象征。
赵九渊深吸一口气,举起手中的木槌,用力地敲响了铜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