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你可愿代我走完这条路?(1/2)
他没有想到,陈皓竟然掌握了如此多的证据,而且每一条都指向了万老爷的幕后势力。
陈皓望着徐怀恩,缓缓说道:“现在,我们不递奏章,我们让全天下听见。”
当夜,陈皓命张大叔组织村民,将三百二十八坛“清浊辨”……
当夜,皓月当空,静谧的官道上,三百二十八坛“清浊辨”沿路一字排开,坛坛油灯在夜风中摇曳生辉,宛如一条星光长龙,照亮了前方的黑暗。
陈皓亲自下笔,将万老爷的种种罪状悉数写下,字字如刀,刻在纸张上,也刻在他心中。
这些罪状被王老板连夜抄录百份,每一份都如同一把利剑,直指万老爷的要害。
张大叔带领着村民们,将油灯一一点燃,火光映照在他们的脸上,每个人的眼神都充满了坚定与希望。
小李子手持一卷记录更声破绽的竹笛,随着商队北上,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正义的坚定。
夜风轻拂,油灯的光线在陈皓的笔尖跳跃,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徐怀恩站在窑洞口,眺望着官道上的灯火长龙,心中五味杂陈。
他提笔,在新奏章的首句写下:“臣未死,案未结,民灯不灭。”话语间,既有对万老爷的愤怒,也有对百姓的关怀。
远处,第四片竹叶随波飘远,第五片竹叶,已在陈皓手中刻下最后一个名字:万老爷。
他吹熄油灯,低语:“该他们,睡不着了。”
窑洞内油灯昏黄,徐怀恩捧着那碗醒神汤,手仍微颤。他盯着陈皓。
窑洞内油灯昏黄,豆大的光晕艰难地穿透浑浊的空气,在徐怀恩疲惫的脸上投下明灭不定的光影。
他捧着那碗醒神汤,指尖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仿佛握着的不是一碗热汤,而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雷。
他死死地盯着陈皓,目光如炬,似要将眼前这个年轻的酒馆掌柜看穿。
“你说让全天下听见——可百姓无喉舌,朝廷拒听闻,谁来传话?”他的声音嘶哑,带着一丝绝望的质问。
钦差大臣的尊严,在这一刻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一个身处绝境,却又不甘就此沉沦的挣扎者。
陈皓并未正面回答,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他只是不紧不慢地将手中的茶杯放下,然后向洞外轻轻击了两下掌。
寂静的窑洞里,两声清脆的击掌声显得格外突兀。
徐怀恩不明所以地看向洞口,薛烈依旧如同一尊雕塑般守在那里,纹丝不动。
片刻后,一个佝偻的身影出现在洞口。
刘婆子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
她穿着一件打了无数补丁的粗布衣裳,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双眼却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徐怀恩疑惑地看着这个陌生的老妇人,不明白陈皓为何在这个时候叫她来。
刘婆子吃力地走到陈皓面前,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物件,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
她缓缓地解开油布,露出一叠湿透了的旧布,散发着一股霉味。
“这是……”徐怀恩眉头紧锁,他实在看不出这些破布有什么价值。
“这些是老身多年来在巡夜司洗衣时,偷偷积攒下来的‘公文残片’。”刘婆子沙哑的声音在窑洞里回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她伸出枯瘦的手指,轻轻地抚摸着那些残破的布片,仿佛在抚摸着自己的孩子。
“公文残片?”徐怀恩更加疑惑了。
“巡夜司每日都要焚毁大量的公文,老身负责清洗那些沾染了污渍的废弃公文。这些,都是老身偷偷留下的。”刘婆子解释道。
陈皓蹲下身子,从那堆残片中挑出三张,递给徐怀恩。
这三张布片明显比其他的要完整一些,隐约可以看到上面残留的文字和图案。
徐怀恩接过布片,仔细地辨认着上面的内容。
他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瞳孔也开始剧烈收缩。
这三张布片,竟然是盖着镇南王印的空白调令底稿!
“这些本该焚毁,”刘婆子继续说道,“但老身总觉着,总有一天,会有人问:谁批的条子?”她抬起头,浑浊的双眼直直地盯着徐怀恩,仿佛要将他看穿。
徐怀恩如遭雷击,手中的布片差点滑落。
他终于明白陈皓为何执意联络这些看似“无用之人”了。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百姓,才是真正掌握着真相的人。
陈皓见徐怀恩已经明白,便不再多言。
他起身走到一张简陋的木桌前,摊开一张舆图。
舆图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符号,纵横交错的线条如同蛛网一般,覆盖了沿江七县。
“王老板他们,已经在沿江七县的茶楼酒肆布下了‘清浊辨’酒坛阵。”陈皓指着舆图上的一个个红点,语气平静地说道。
“酒坛阵?”徐怀恩疑惑地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