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 第465章 有些东西,或许大人用得上

第465章 有些东西,或许大人用得上(2/2)

目录

夜幕降临,徐怀恩带着薛烈,悄悄来到了城北的一处偏僻窑洞。

窑洞里,住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正是老更夫赵九渊。

“老人家,打扰了。”徐怀恩拱手道。

赵九渊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警惕。

“大人有何贵干?”他的声音沙哑而低沉。

“老人家,我想向你打听一些事情,关于十年前的那场火灾。”徐怀恩开门见山地说道。

赵九渊的身体微微一震,似乎想起了什么不好的回忆。

“大人,都过去那么久了,老朽记不清了。”他摇了摇头说道。

“老人家,我知道你记得。”徐怀恩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你还记得那夜的风向吗?”

赵九渊闭上眼睛,似乎在努力回忆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空气变得异常沉闷。

突然,赵九渊猛地睁开眼睛,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精光。

“东南风!”他嘶哑地说道,“那夜是东南风!火是往西北方向烧的!”

徐怀恩的身体微微一震。

“可兵械库在东南,火怎会逆风走?”赵九渊的声音带着一丝疑惑和不解。

徐怀恩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赵九渊。

他知道,这个老更夫,掌握着一个重要的秘密。

与此同时,李芊芊正伏案工作,仔细地对照着手中的《民脉图》和周文远提供的驿传残档。

“每逢军需调拨前后,必有药材专驿出城……”她喃喃自语道,“路线皆绕行三清观……”

她突然抬起头,

“有了!”她兴奋地说道。

她立刻找到陈皓,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他。

“掌柜的,我们可以以‘酒坊酿酒需净水’为由,联合十二坊,向官府申请‘井水检测’。”李芊芊兴奋地说道,“让周文远以‘民间协理’的身份执笔呈文,这样,我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调查井水的问题了!”

陈皓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赏。

“好主意!”他说道,“就这么办!”

很快,十二酒坊联合向官府递交了申请。

府衙自然是推诿扯皮,不愿配合。

可这一次,西城的百姓不再沉默。

他们自发组织了“测水队”,每户出一人,携带陶罐取样,沿溪而上,逐段标注水质。

浩浩荡荡的测水队伍,沿着溪流,一路向上。

当他们来到城北废窑下游时,奇迹发生了。

“快看,这陶罐壁上,怎么会有红泥?”一个村民惊呼道。

众人纷纷围了上来,仔细观察着陶罐壁上的红泥。

“这红泥,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一个村民挠着头说道。

“我想起来了!”另一个村民惊呼道,“小李子之前在‘采药郎中’的靴底,也见过这种红泥!”

消息很快传到了陈皓的耳朵里。

他立刻带着村民,顺着溪流,一路向上搜查。

最终,他们在荒坡上,发现了一个隐蔽的排水口。

排水口内壁,残留着一层黑色的油渍。

“这是什么?”一个村民问道。

老药农走上前,仔细地观察着那些黑色油渍,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这是淬火油!”他嘶哑地说道,“混着铁矾,毒十年不散!”

消息传开,西城的百姓彻底愤怒了。

他们怒气冲冲地来到万记的旧坊,砸烂了残墙断壁,挖出了一截烧焦的木梁。

木梁上,赫然烙印着几个字:镇南军工,不得私用!

当夜,徐怀恩收到京中密信,信封上以火漆封印,只有一个字——“查”。

夜幕如浓墨般泼洒,徐怀恩紧握着那封来自京城的密信,指节泛白。

“查!”一个字,重若千钧,压得他喘不过气。

御史台复查“万案”,本是利剑出鞘,可随行者竟是老尚书门生,这哪里是查案,分明是袒护!

他猛地将信投入灯火,纸张瞬间化为灰烬,如同这摇摇欲坠的真相。

“大人……”

窗外传来低沉的呼唤,徐怀恩警觉地望去。

老丈夫赵九渊拄着拐杖,佝偻着身躯立于檐下,昏黄的灯光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老朽……有些东西,或许大人用得上。”赵九渊颤巍巍地捧着一本破旧的册子,递了上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