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竹叶传声,暗流初动(1/2)
春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吹拂在南塘村的田埂上。
小李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第七镇的路途比他预想的还要漫长。
他牵着骡子,身后的褡裢里装着沉甸甸的《民议台记事册》副本,那是点燃希望的火种。
他寻了棵老槐树,拴好骡子,打算在树荫下稍作歇息。
村里的孩童们好奇地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着:“叔叔,你这是什么呀?”
“这是书,是能让你们说心里话的书!”小李子笑着,从褡裢里抽出一册,翻开给他们看。
孩子们识字不多,但书页上那些歪歪扭扭的画字,却激起了他们的兴趣。
“这是我画的鸡!”一个鼻涕娃指着一幅简笔画,兴奋地嚷嚷着。
“我要让官老爷知道,我家鸡下蛋可多了!”
孩子们的笑声,惊动了村里的保长周阿贵。
他腆着肚子,背着手,慢悠悠地走了过来,脸上堆满了笑容,却带着几分不耐烦:“去去去,都围在这里做甚!莫要扰了贵客!”
孩子们一哄而散,周阿贵赔笑着对小李子说道:“后生莫怪,村里孩子没见过世面,冲撞了您。”
小李子连忙摆手:“哪里哪里,孩子们天真烂漫,挺好的。”
周阿贵搓着手,眼神闪烁:“后生是哪里人啊?来咱南塘村做甚?”
“我是皓记酒馆的伙计,奉掌柜之命,到各村走走看看。”小李子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周阿贵眼神一亮:“皓记?可是陈皓陈掌柜的皓记?”
“正是。”
“哎呀,陈掌柜可是个大好人呐!”周阿贵语气变得热情起来,“快,到我家坐坐,喝口水,歇歇脚。”
小李子婉拒了周阿贵的邀请,只说还要赶路。
周阿贵也不强求,只是临走时,意味深长地说道:“后生一路小心,如今世道不太平,小心驶得万年船啊。”
夜幕降临,小李子借宿在村头的老李家。
夜深人静,他正准备入睡,突然听到一阵轻微的敲门声。
“谁啊?”他警惕地问道。
“是我,周阿贵。”门外传来周阿贵压低的声音。
小李子打开门,周阿贵闪身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
“后生,我知道你来咱村是做甚的。”周阿贵压低声音说道,“这东西,你拿着,或许能帮到你。”
小李子接过纸,借着昏暗的油灯,展开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那是一张手绘的村落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一些奇怪的符号。
周阿贵指着图上的符号,解释道:“这些是巡夜司在咱村里的耳目分布,他们都是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这些日子,他们一直在查问,谁家收留过外乡人吃饭。”
小李子震惊了,他万万没想到,“共济模式”竟然已经被巡夜司列为重点盯防的对象。
“周保长,你……”小李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周阿贵苦笑一声:“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受过巡夜司的压迫,知道他们的厉害。他们就是一群豺狼,恨不得把咱们老百姓的骨头都啃干净!这张图,是我花了半辈子才摸清楚的,你一定要小心!”
“多谢周保长!”小李子感激地说道。
第二天,小李子匆匆离开了南塘村,直奔第七镇而去。
与此同时,一封信,带着半片染墨的竹叶,飞向了远在县城的皓记酒馆。
陈皓站在后院的葡萄架下,展开信纸,看着那半片竹叶,以及叶背上用炭笔写下的“周保长可信否?”五个字,陷入了沉思。
他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唤来柱子,吩咐道:“柱子,把去年腊月,各村送来的谢礼清单拿来。”
柱子不明所以,但还是依言取来了清单。
陈皓仔细地翻阅着,当他看到南塘村所赠的山薯数量时,眉头微微一皱——远超南塘村的正常产量。
“有点意思……”陈皓喃喃自语道。
沉吟片刻,他吩咐柱子:“你去准备三筐新米,要上好的新米,匿名送到南塘村的孤寡户,每一家都送到,另外,附上一张字条,就写‘去年红薯甜,今岁米香浓’。”
柱子更加疑惑了:“掌柜的,咱们这是要做甚?”
陈皓神秘一笑:“不必多问,照做就是。”
这并非答复小李子的疑问,而是一次试探。
几日后,王老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皓记酒馆,一进门就抱怨道:“陈兄,你可真是害苦我了!
最近三河口的巡夜司,简直疯了,见人就查,说是要搜查‘煽乱文书’,只要带有‘民议’二字的,统统扣押!小李子要是带着那些册子硬闯,恐怕要吃大亏!”
陈皓闻言,却笑而不语,只是淡淡地说道:“王兄不必担心,我自有安排。”
当晚,皓记酒馆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