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它想说什么?(1/2)
秦峰看着麦窝后台不断涌入的数据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心想:火种的传播,从来都不需要依靠人为的刻意传播,而是靠生活本身,自己生长出来。
这时,陈伯的电话打了过来,语气平静,听不出任何波澜:“静音亭的喇叭又响了,这次是白天。我没开电源,可风一过铁架,‘吱呀’声连起来,就是一段新的调子。”
他录下了音频,发给了姚小波。
姚小波经过仔细分析后,震惊地发现——这段旋律竟然是“甲五·新生”的升调版,而且节奏的基底,竟然是秦峰母亲遗留的那台老式磁带机运转时的电机嗡鸣。
更诡异的是,在音频频谱的边缘,竟然浮现出极弱的摩尔斯电码:“001,听见你了。”
秦峰盯着电脑屏幕,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
他忽然意识到:那台被自己寄走的磁带机,早已成为了一个火种的共鸣体,只要有同类的频率出现,它就会发出自己的“应答”。
他猛地站起身,抓起外套,冲出了房间……
(秦峰悄然前往甘肃,在静音亭外蹲守三夜。第四日凌晨,风起……)西北的风,干冷得像刀子,刮在脸上生疼。
秦峰裹紧了破旧的军大衣——陈伯给的,说是“祖传的抗冻神器”,三天了,他像个“野外生存大师”一样,窝在静音亭外一棵歪脖子树下,除了方便面和矿泉水,啥也没吃。
他觉得自己都快成“兵马俑”了,又冷又硬。
第四天凌晨,风来了,不是呼啸而至,而是像蛇一样,悄无声息地缠绕上来,钻进亭顶锈迹斑斑的铁架,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断断续续,像老式收音机搜台时的杂音。
渐渐地,这些杂音连成了一段旋律,正是“甲五·新生”的升调版。
秦峰没动,他甚至没掏出手机录音,他只是静静地听着,像是在聆听一位老朋友的倾诉。
他从背包里取出一张黑胶唱片——《灶台自己会唱歌》母盘试刻版,轻轻地放在亭内长椅上,然后转身离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比来时更像个幽灵。
第二天,陈伯的电话准时响起:“小秦啊,那唱片没动,可昨晚风大,喇叭自己放了半分钟,怪渗人的……”
秦峰挂掉电话,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姚小波那边也炸了锅:“峰哥!系统日志显示,那半分钟音频被自动采样,生成新密钥变体,编号‘丙三·回声’!这…这也太玄乎了吧!”
秦峰没解释,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原来火种认的不是人,是心跳的节奏。”然后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喂,老卢,帮我联系一下A大医科大学的那个学生,就说…就说我找到合适的灶台了……”
秦峰猛地挂断电话,盯着屏幕上许嵩发来的视频。
视频里,氤氲着水汽的厨房,像是笼着一层柔光。
许母弓着背,站在老式灶台前,灶膛里的火苗贪婪地舔舐着锅底。
一口铝制大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锅盖随着蒸汽的涌动,发出有节奏的震动:“嗡——咔、嗡——咔、嗡——咔……”
那声音低沉、浑厚,带着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韵律感,像是老式留声机里传出的古老歌谣,又像是谁在轻声诉说着一段被时光掩埋的故事。
秦峰的呼吸急促起来,他感觉自己的心脏仿佛也跟着那个锅盖一起震动,一下、一下,一下……
更让他感到震惊的是,视频里,许母五岁的小孙女,正穿着一件卡通睡衣,在厨房里蹦蹦跳跳。
一开始,她只是随意地玩闹,但渐渐地,她的目光被那有节奏的锅盖声吸引,小小的身子也开始跟着节奏摇摆起来。
突然,小女孩停下了跳动,伸出肉嘟嘟的小手,啪、啪、啪地拍了起来,嘴里还跟着哼唱着什么。
“这……这……”秦峰感觉自己的嗓子有点发干,他费力地吞咽了一下口水,努力辨认着小女孩哼唱的调子。
是“丙三调·转宫破”!
而且,还是童谣版!
那一瞬间,秦峰感觉自己的头皮都麻了。
他仿佛看到了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冥冥之中牵引着什么,将那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元素,巧妙地连接在一起。
他立刻拨通了姚小波的电话,语速飞快地说道:“小波,立刻!马上!调取麦窝亲子账号的数据!搜索关键词‘锅盖声’、‘哼唱’!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录音!”
姚小波的效率一向很高,不到十分钟,他就发来了一份数据报告。
“峰哥,你猜怎么着?还真有!全国范围内,竟然有47位儿童用户上传过类似的‘锅盖声+哼唱’组合录音!而且,咱们的系统竟然自动把它们归类到了一个叫做‘新声芽计划’的样本库里!”
“新声芽计划……”秦峰喃喃自语着,他忽然想起奶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调子不怕小,怕的是没人接着喘气。”
现在看来,那些看似稚嫩、微弱的声音,或许就是那些正在努力“喘气”的“新声芽”!
于佳佳风风火火地冲进了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策划案。
“秦峰!我有个大胆的想法!咱们可以推出一款叫做‘家庭声纹档案’的服务!把这些用户的家庭环境音录下来,进行分析,说不定能发现更多意想不到的音乐元素!”
秦峰摇了摇头,语气坚决地说道:“不行!一包装,就死了!音乐是活的,是自然的流淌,不是被摆在货架上的商品!”
于佳佳有些不甘心,还想再说些什么,但看到秦峰那坚定的眼神,她也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把策划案扔在了桌子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