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33(1/2)
作家及其作品
八、高适
小传:
高适(702—765年)字达夫,唐朝渤海郡蓧(tiao条音)县(今河北景县)人。青年时期仕途不甚得意,只在梁、宋(今河南东、北部)一带漫游,写写诗。
到了四十多岁时,他的诗名越来越大,在别人荐举下,中“有道科”,才开始踏上做官的道路。当了个封丘县尉,在这小官上,高适很不称心;
不久又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那里掌书记。安禄山叛乱,他协助哥舒翰把守潼关。哥舒翰吃了败仗,唐玄宗仓皇西逃,高适从小路赶上玄宗,擢谏议大夫,后又做过西川节度使等,终散骑常侍。
高适的诗里有一些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不过,他创作的主要成就还在所谓“边塞诗”方面。他从建功立业的心情出发,对边防一向很关心,还曾两度到过边防地区。
在这种思想和生活的基础上,他在作品中对舍身抗敌的壮烈行为进行了赞颂,对某些将官的腐败作风作了讥刺,同时也真切生动地刻画了边塞风光。他的诗有《高常侍集》。
高适的作品
《燕歌行》并序
原诗:
开元二十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释义:
《燕歌行》作为乐府古题,从曹丕以来,一向以描写“闺怨”为主要题材,突破这一藩篱的不多。高适这一首能不受旧的传统所限,它主要描写有关防御方面的重大问题:
在敌情十分严重的局势下,尽管战士们舍生忘死,为国效命,但那些身居要职的将军们却十分腐败无能,致使战场上的形势不能得到根本的扭转。
因此,诗人不由得怀念起前代善战的名将来。
译文(参考):
汉家战火起东北,汉将别家击贼残。
男儿生来志无敌,天子特赐荣色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