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269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36

第269章 我国封建社会~隋唐时代36(1/2)

目录

杜甫的作品

3)《春望》

原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释义: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沦陷中的长安,是杜甫感于战乱不息,家人离散,音讯梗阻而写的。

忧国忧家的心情交织于全诗。眼前的春景和忧伤的感情相对照,更加强了诗的感染力。

译文(参考):

国破家亡山河在,城春荒芜草木深。

感伤时事花溅泪,痛恨离别鸟惊心。

烽火绵延三月久,家书珍贵抵万金。

白发稀疏搔更短,戴帽难以插簪针。

注释:

1、城:指长安。作者当时陷身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深:草木茂郁,喻人迹罕至,荒芜冷落。

2、时:战乱的时势。别:指与家人离散。

3、连三月:谓战火延续接连三个月过去了。

4、白头:白发。搔:抓。

5、浑:简直。簪:作动词,插簪。古人把帽用簪子别在头发上。

4)《羌村三首》

原诗:

(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二)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释义:

羌村在鄜(fu夫音)州(今陕西鄜县)。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在逃难中把家安置到这里,然后自己只身奔赴“行在”,任“左拾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