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被冤枉了难道还不许我反抗吗 > 第456章 建设智能手机工厂的计划

第456章 建设智能手机工厂的计划(1/2)

目录

阳光斜斜地穿过百叶窗的缝隙,在实验室的地板上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光影,像被精心切割的金箔。

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正围在绘图板前,指尖划过沾着淡蓝色油墨的设计图。

那上面是无人机机翼的流线型曲线,边缘还留着反复修改的铅笔印。

旁边的工作台上传来仪器低低的嗡鸣,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泛着冷白的光,和讨论声里的热络撞在一起,像在空气里织着一张网,网住的都是关于未来的细碎光亮。

或许是某架无人机掠过城市天际线的影子,或许是某个技术突破后实验室里炸开的欢呼。

无人机实验室的节奏向来利落,图纸敲定就能立刻动手调试。

隔壁的智能手机实验室则是另一番景象,货架上码着半成型的主板,工程师们正拿着游标卡尺反复测量零件公差,进度按部就班,像钟表齿轮一样精准咬合。

但王多余此刻的心思,大半不在这些实验室里。

他坐在办公室的藤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目光落在桌角那张广东地图上。

地图上被红笔圈出的几个区域,已经放了三天。

最让他心头发沉的,是岳父那边迟迟没来的回音。

他太清楚岳父的分量了。那位在广冬坐稳省长位置的老头。

向来是谋定而后动,可这次,关于在广冬落地智能机零配件厂的事,电话打了两次,邮件发了三封,得到的只有一句“知道了,再看看”。

王多余其实懂,这不是敷衍,或许是省里在权衡产业布局,或许是地块选址还没敲定,但越是拖着,他心里那点笃定就越是晃悠。

他不是没想过为什么偏要把厂子放在广东。

除了给岳父“锦上添花”的心思,更重要的是珠三角的供应链基础。

未来智能手机量产,从屏幕到电池的运输成本能省多少?

他指尖在地图上划过东莞、深市的位置,脑子里已经算出了物流路线图。

这四个厂子,是他盘算了小半年的结果。

先说那座中型高像素密度显示屏工厂。

他记得第一次在展会上见到早期智能机的屏幕时,总觉得像素颗粒像蒙了层雾,心里就憋着股劲。

要做就做能让用户看清每根发丝的屏。

所以他定了3.5~10.0寸所有尺寸,特意标注“类似后来的Reta显示屏”。

奶豆整理的资料里说,这种屏幕的像素密度要达到人眼分辨极限,设备精度得比现有生产线高三个等级。

总成本10亿,他在笔记本上列过明细:德国进口的镀膜机占了4亿,厂房的恒温车间建设要2亿,连操作工人的培训费用都预留了5000万。

两条生产线,800个工人,他甚至想好了这两天就通知,自己手中大兴区的那家职业技校,多招收点学生,定向培养技术员。

电池工厂是另一个重头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