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我被冤枉了难道还不许我反抗吗 > 第500章 全国地震预测专家齐聚问川

第500章 全国地震预测专家齐聚问川(1/2)

目录

"就当是给大伙的福利,"王多余在动员会上笑得坦荡,"看看外面的世界,回来才知道怎么把咱们的寨子建得更好。"

川西的小雨已经连续下了三天。山坳里的雾气像化不开的棉絮,将青黛色的山峦裹得严严实实,雨丝斜斜地织着,打在松针上簌簌作响,落在人颈窝里,带着刺透单衣的凉意。

王多余在这边负责人的陪同下,又一次站在英秀镇外的向阳坡上,脚下的黄泥混着雨水,已经在军绿色胶鞋边缘结了层湿滑的泥壳。

他没戴帽,任由雨丝黏在额前的黑发上,锦鲤公司已经派出去了将近6支搜寻队,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开始,每天都会不间断的巡视那些,已经搬空,没有住户的废弃村庄。

这边负责人手中拿着的,是锦鲤勘探队三年来的心血——三百多次野外采样、九十次岩层钻孔、十七张精密的地质构造图,最终凝结成这叠沉甸甸的纸。

他指尖划过最后几页,红笔圈出的区域像道狰狞的伤疤,与他脑海里那个刻骨铭心的坐标几乎完美重合,连断裂带的走向都分毫不差。

喉结猛地滚动了一下,他望着远处被雨雾模糊的镇口,仿佛已经听见了即将到来的那种撕裂大地的轰鸣。

"王总,风大,披上这个。"助理小陈举着黑伞快步跟上,伞沿尽量往他肩上倾,自己半边肩膀早被雨水打透。

小伙子手里还拎着件军用雨衣,说话时带着呵出的白气,"这是第三批搬迁的村民了,老镇里最后那片吊脚楼的住户,今儿个也都上车了。"

“今明两天,剩下的300余名居民简单收拾以后,我们准备的大巴车会在后天早上,拉上这些人前往成都。”

王多余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小陈朝山下努努嘴,王多余看见三辆蓝白相间的卡车正缓缓启动,车斗里堆着捆好的被褥、编筐里的鸡鸭,还有几个孩子扒着栏杆,回头望那片青瓦木楼渐渐缩小。

"加上问川那边的五个村落,北川老县城周边的七个寨子,这三年迁走的正好两千九百七十三人。"

小陈翻着手里的笔记本,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感慨,"当初咱们在桃坪羌寨动员时,李婆婆攥着门槛哭,说死也要死在老屋里,现在倒好,上周去新村回访,她正带着那些婆娘跳舞呢。"

王多余这时候也坐上了返程的汽车,他的目光追着车后视镜里晃悠的老木屋,那些穿斗结构的房子在雨里像群瑟缩的老人。

2005年他第一次踏足这片山时,就攥着地质图在峡谷里走了七天。

当时的映秀镇,青石板路被几代人踩得发亮,木楼依山而建,屋檐下挂着金黄的玉米串,看起来平和又安稳。

可他知道,这片看似静谧的土地下,那条龙门山断裂带正像头沉睡的巨兽,随时会睁开眼睛。

"生态移民"的批文是他委托大勇跑了十七趟省城才拿到的,"旅游开发"的蓝图画了厚厚一沓。

新村选址在远离断裂带的冲积平原,地基打了三米深,钢筋混凝土的框架里加了抗震节点,连窗棂都用了加厚的铝合金。

第一批盖好的二十套样板房,他请村民来参观时,有人敲着墙壁笑:"王老板这房子,是打算让咱们传给孙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