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龙瀛剑诀 > 第三百零八章 运筹帷幄

第三百零八章 运筹帷幄(2/2)

目录

继秦琼之后,程咬金也是双拳一抱,接过帅令,“好咧,殿下!”

李世民玩笑道,“程将军,这回,有架打了吧?”

程咬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嘿嘿,殿下就别取笑俺老程了。俺老程就是个大老粗,俺什么都听殿下的!”两句话引得众堂一阵哄笑。

待众人情绪稍有放松之后,李世民望向刘弘基,郑重地道:“分兵汾、隰,冲敌心腹,乃决胜之关键。当日随父皇自太原南进长安,刘将军你便行此道。此番同路逆北而上,此重任还需仰仗于刘将军啊!”营帐中的九名将领中,唯有刘弘基最熟悉从隰州到汾阳的秘密行军路线。李世民派刘将军担此重任,便是他知人善任的用人之道。

刘弘基闻言,激动振奋地说道:“刘某誓死完成任务,必不负殿下重托!”

李世民点了点头,声音铿锵有力,“少则月余、多则三月,我料宋金刚定粮绝计穷。届时趁敌北还遁走、兵乱马乏之际,举兵痛击,必可平殄贼军、复克汾晋!”

黄伊榕轻咬下唇,沉吟片刻后,终是说道:“殿下之计甚妙。然……若是宋金刚因缺粮而收缩战线,放弃南面的浍州等地,重兵退守于晋州,将‘雀鼠谷’的北上之路,全面堵死,又当如何?若宋金刚行此计,则刘将军这支奇兵,反而如汾阳军民一般,为北方的刘武周敌军所困。”她身为大唐女帅,此种不利战局,她既已预判,则须当众提出,与秦王共同商讨。

“黄小姐之忧,世民亦有所虑。是以,对于南边的夏县,我才让秦、程两位将军‘佯攻’,而不是‘袭取’。且宋金刚素有野心,若非万不得已,岂会轻易退兵?”

“殿下的意思是……放任夏县于金刚军之手,让宋金刚对浍州以南,难以割舍,从而打消‘北退’的念头?”黄伊榕的右手轻抵下巴,“这不失为一个办法。”

“除此之外,王世充这敌军盟友的身份,亦可伺机反向利用。”李世民沉声道:“然而,宋金刚此人深谙兵法,其心诡谲难测,若其果断决绝,当真行此‘以退待进’之法,则我军速速拿下夏县,收回浍州。浍州乃晋南之咽喉,我们只需布阵布防,扼守咽喉要道,开拓粮道,则晋南危局可解。此一时彼一时,宋金刚携劣势而退,‘南进’之计,贼军已成泡影。如此,便是延展两军相持之局势。”

郭旭扬如他自己所说,确实是从始至终都在认真聆听。他与李世民是旧识,对这位秦王殿下颇有好感。如今,他又看到李世民的驭下之术和用兵之道皆有手段,对于这个刚满二十的青年,他更是多了些肯定。

郭旭扬心中另有计较,他微笑着赞道:“凡用兵者,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秦王大才!依秦王方才之言,此地近期暂无大战。然据在下所知,唐国其它边境亦受侵扰。在下欲前往一探究竟,秦王以为如何?”

**“历史——小说小注解”系列之二十五:

(1)历史:公元619年12月,唐军于美良川与定杨军交战获胜,改变了唐军屡吃败仗的不利形势。这是唐军和金刚军交战,第一次主动出击之后却获得胜利的战役。(本战主将:秦琼)——小说:本章带过。

(2)历史:公元619年12月,唐军于安邑与定杨军交战获胜,扰乱了宋金刚的南侵计划。——小说:本章带过。

PS:本文之前的几场战争,两军交战的过程几乎都是编的,但“柏壁之战”差不多是按照查到的资料来的。

这场由李世民主导的战役,前因后果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另外还涉及了其它的线路。刘武周的军队那时已经占据了SX省的大部分片区。俗话说:屌丝逆袭,怎奈一个“爽”字了得。李世民虽然不是“屌丝”,但要做到完全“逆袭”,从绛州一路倒推回太原,收复所有失地,难度很大很大。

这一战对主帅的要求很高,全局观、忍耐力、兵法谋略和后面的一鼓作气等等,缺一不可。毕竟,当时的李世民,与后世人的着眼点可不一样。他不能未卜先知地“开天眼”,也没有所谓的“上帝视觉”。那是一场处于“未知”状况下,与强敌的斗智斗力斗法,以及,斗“悍不畏死”的决心。

不过,本文是以龙瀛剑为引的武侠小说,所以不方便过多地摊开战争支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询了解柏壁之战的全部经过和结果,可以说是相当精彩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