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 第610章 于家搬迁!小神童

第610章 于家搬迁!小神童(2/2)

目录

于谦带着好奇的目光看向于老爷子。

于老爷子哈哈大笑,捋着白须,面露心满意足的笑意:“那是当然,好孙儿!国子大学还有我工部之内的数学课程,可是在国子学院之内优先更新的。

如今杭州府这边最高的不过也就是二元方程,可在数年前,国子监之内,先生就已经研创出了微积分,微积分上面还有着高数。

也正是高数之上的这些理论,才建造出了这实学大道,那蒸汽轮船、火车,还有更多未来的实学之物,包括热气球轨迹、风力、经度、纬度,也都是和这些息息相关的。”

“那就听祖父的。”

于谦听到了想听的东西,点了点头,应下了这事。

于老爷子心满意足。

于延昭默默点头。

于是一家人缓缓商量着,打算这两日之内就将能搬的东西全都运往洛阳新都而去。

而在这杭州府之内。

不仅仅是他们于家,但凡考上国子大学的那两个。

一个而立之年的,还有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也通通选择了这样的方式。

但凡能在洛阳新都立足。

自是人人都想要乘坐着实学这艘大船一飞冲天。

钱塘县乃至杭州府,终究还是太小了,谁不愿做那高高在上的人?

……

时光荏苒。

洛阳新都本属河南一带。

而浙江虽属南方,但由于铁路、火车、蒸汽轮船等一应便捷之物,于家连同杭州府钱塘县的家当,收拾行囊后转瞬赶往洛阳新都,只花了不到月旬十日。

从火车站顺着人流熙熙攘攘、说说笑笑地往外走,于谦被母亲一只手抓着,另一只手则被祖父于老爷子牵着。

于老爷子虽是工部主事,但在这洛阳新都之内,官员数不胜数,随便扔块石头都能砸到几个干部,哪怕他有工部的差事,也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体现出特殊待遇。

此时的洛阳新都。

随着岁月变迁,早已经过了多次修缮,尤其是那些实学相关的设施。

体育场、自行车、驾照、蒸汽汽车、蒸汽轮船,还要和洛阳新都外面的护城河相连,所以早在洛阳新都城墙之外,就已修建起了其他专门建筑。

以此让整个洛阳新都的人流不断扩大。

甚至在如今的大明一朝,洛阳新都也成了北方多数百姓的必选之地。

由于没有了郡县府县之间的文书限制。

百姓们咬咬牙坐着火车,或者成群结队从其他地方赶来,到洛阳新都打工,每日所得的工钱,可要比他们偏远的老家足足高出三四倍不止。

若是能寻得一些好的营生,甚至还能一飞冲天、结识贵人,从此为自己换一条通天大道。

就好比小县城里的工匠,若是有一技之长,来到洛阳新都,去大名银行贷个款,租个铺子,一转眼也能摇身一变成为洛阳新都里的本土商户,这也犹未可知。

不过这些和于谦以及于家自然不是一回事。

于谦要上国子大学,家中还有父亲于延昭这么一个当朝进士。

虽说科举改制已有近十载甚至更久,但还未曾过一代,再加上朝堂上多有进士出身的官老爷,孔孟圣贤的学问依旧流传于大明五湖四海。

即便有扫盲班的成立,大明天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依旧还是文盲,所以使得读书人的地位虽然比原本有所下降,但终究还是保持着较高的社会地位,甚至节节升高。

更别提还有于老爷子这么一个工部主事。

工部主事已然很不得了,再加上一个六级工匠的身份,工部之内早已给他分了房子。

虽说地契是大明朝廷的,但只要他在职期间没犯什么大错,这房子确实能让他终生拥有。

“这儿便是洛阳新都了吗?”

于谦睁着好奇的眸子,脆声问道,“洛阳新都真的好大,比杭州府都还要大出好多。”

宽广的城门,那好似参天一般的城墙,四处宽阔的道路,用青石板铺就的路面极为平整。

还有穿插在人流之间、遵循着交通规则的自行车,包括少许的蒸汽汽车,也都在各种各样的黄白线之内四处行驶,和密密麻麻的马车交织在一起,乱中有序,序中有乱,并没有影响街道上的行人秩序。

还有四处的快手、衙役、巡捕等人在附近巡逻,人数不多,却能很好地维护此处的规则,使得洛阳新都的街道上行行有序,不断运转。

此刻,同于谦他们一大家子一样,从别处赶到洛阳新都的人不在少数,有的是从火车站那边下来的,有的则是从远处官道步行而来的。

于谦跟在几个大人身边,还有不少于家的仆人。

虽然不是卖身契,但也是订了契约的,也就跟后世的家政人员大差不差。

此刻耳边传来其他地方赶来的人的议论,络绎不绝。

他们大多低着头,带着害怕陌生且警惕的目光不断注视着周围的人,个个佝偻着身子,似乎不太习惯洛阳新都的全新气象。

赫然间,哪怕是大明从洪武一朝到了如今的朱标一朝,可在大明天下,老百姓普通且平凡才是占了大多数的。

“这便是报纸上所说的洛阳新都吗?

去年开春时,村子里就有人在这儿发了一笔大财,听说一年就挣了好十几两银子。”

“你们也听说了?《大明日报》上面可是写了不少招聘信息,地方报纸也顺带转载了一下,否则咱们可不知道。”

“听说在这洛阳新都附近的码头上扛大包,每月可都有将近六七钱银子,要是扛得多了,那可有近一两了。”

附近来的不少百姓,显然都是为了这种活计才赶到洛阳新都,想要发一笔大财的。

在百姓们原本待的地方,一年到头能存下一二两银子就已不得了,而他们这些只能出卖苦力、没有技术活的人,守着自家一亩三分田地,素来是最为艰难的。

到了洛阳新都,那一切便不一样了。

于谦听着附近百姓们交头接耳的话,不由得问了一下身旁的书童柳哥儿:“柳哥儿,你一月是多少银钱来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