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航道与野心(1/2)
李琰对南方的兴趣,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在大唐帝国庞大的官僚与军事体系中荡开涟漪。旨意下达,相关的衙门立刻高速运转起来。
由皇城司精锐密探、兵部职方司的能吏、以及几名自愿前往、通晓梵语和印度地方语言的僧侣组成的“南境勘探队”,早已从广州港秘密出发。他们搭乘的是几艘看起来与普通海商无异的“福船”,船上却藏着最精密的罗盘、测绘工具和强弩劲弓。
船队沿着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南下,先后抵达占城、真腊等熟络的港口进行补给,并未引起太多注意。然而,当他们越过马六甲海峡,真正进入浩瀚的印度洋,并向西海岸的印度诸国行进时,困难才真正开始。
热带海域变幻莫测的风暴、凶险的暗礁、以及令人闻之色变的海上热病,接连不断地袭击着这支探险队。尽管准备充分,仍有两名成员因急病去世,被迫海葬。一名职方司的官员在绘制海岸线时,不慎从湿滑的礁石上跌落,重伤不起。
更大的危险来自于人。在靠近印度西海岸一处据说由凶悍海盗控制的群岛时,勘探队的船只遭到了十余艘快速小艇的围攻。这些海盗皮肤黝黑,操着听不懂的语言,如同水鬼般灵活,试图用钩索强行登船。
幸好勘探队早有防备,队长一声令下,伪装成水手的皇城司探员立刻抽出强弩,一阵密集的箭雨过去,当即射翻了好几个企图跳帮的海盗。同时,船上的水手也操纵着船弩,向海盗艇发射了火箭。
海盗没料到这艘“商船”火力如此凶猛,抵抗如此坚决,丢下几具尸体和一条着火的小艇,仓皇逃窜。虽然击退了敌人,但勘探队也不敢久留,迅速离开了这片危险海域。
历经艰险,他们终于成功地在几个重要的印度西海岸港口,如故临、卡利卡特等地靠岸。队员们分成若干小组,有的以商人身份与当地权贵接触,采购香料,套取情报;有的扮成虔诚的佛教徒,前往当地寺庙,在与僧侣的交流中了解风土人情和历史沿革;还有的则利用一切机会,暗中观察港口防御、军队训练情况,并用尽一切办法偷偷绘制地图和路线图。
他们发现,北方的印度确实如传闻般分裂混战,但南方的朱罗王国却异常强大,其水师规模庞大,控制着印度洋东部的贸易航线,甚至经常远征东南亚和锡兰。这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潜在对手……或者,合作伙伴?
巴格达宫中,莎赫尔娜兹郡王努力实践着她的“妥协与合作”策略,效果初显。她发现,当她不再执着于表面的权力,而是虚心向大唐派来的那些经验丰富的文官请教治理之道、财税之策时,反而能获得更多实质性的尊重和部分决策的参与感。
她开始系统地学习大唐的律法、户籍管理制度和农业推广技术,并尝试着结合波斯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改良建议,而不是简单地反对或抵触。例如,在如何处理阿拉伯帝国遗留的无主土地问题上,她提出了一套融合了大唐均田制精神和波斯传统土地继承习惯的方案,得到了郭昕和文官们的认可。
这种转变,让她逐渐从一个象征性的傀儡,开始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治理者蜕变。虽然核心权力依旧不在手中,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到无力与窒息。
然而,宫廷内的暗流并未平息。那两名被边缘化的埃及舞女,表面上安分守己,内心却充满了不甘和怨恨。她们不敢直接挑战郡王,便将怨气撒在了一个新来的、同样由长安赏赐下来的、性格懦弱的波斯女官身上,时常找茬欺凌。
一次,她们甚至故意打碎了郡王赏赐给那名女官的一件瓷器,并反诬是女官自己不小心,还出言不逊。女官吓得瑟瑟发抖,不敢辩驳。
莎赫尔娜兹得知后,这次没有再犹豫。她立刻下令将两名埃及舞女杖责二十,并关入禁室思过一个月。“本王一再宽容,尔等却不知悔改,欺凌同僚,藐视宫规!此次小惩大诫,若再敢犯,定不轻饶!”她必须维护宫廷的基本秩序和自己的权威,这也是陛下赋予她的权力。
这一次,大都护府没有发出任何不同的声音。
地中海上,卡特琳娜劫掠拜占庭税银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威尼斯的野心。他们不再满足于偷偷摸摸的合作,而是希望通过大唐的力量,彻底打破拜占庭和热那亚对地中海贸易的垄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